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存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生活观念的变化,而生活观念的变化,也会促使生存方式的转变。《金瓶梅》中各色市民人物的行为方式,观念形态,生存方式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了这一现实人生状态,同时表现出当商业观念的充斥于整个社会、观念统治了鲜活的人们之时的社会灾难。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学角度看,改革最主要是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改革外在表现是经济发展、城乡面貌更新,而意义更深远的内在变化是,人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生活目标、生活观念变了。  相似文献   

3.
宝钗和黛玉是人类生存方式选择的两个代表。黛玉代表了少数特立独行的精英的生存方式。而薛宝钗则不同,她尽自己最大努力保持与周围社会的和谐,她选择的是宁愿委屈自己,甚至放弃自己也要与社会规范相一致,也要融入到主流的阵营中去。就一点而言,如果黛玉代表着少数人的生存观念与方式,而宝钗则代表着绝大多数的普通大众的生存观念与方式。  相似文献   

4.
作为广西土生土长的一种地方戏剧,彩调有着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现在彩调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彩调出现严重的生存危机,其生存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总的看来,它的生存方式还是多元化的,只要探索到一种适合其的生存方式,彩调就能够重新获得生命力,谋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民思想观念变化是当代中国农民一系列变化中最显著的,它对农村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对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七个村庄的调查分析,文章揭示了与农民观念分化相关的农村生产、家庭、村民自治的状况和转型期农民观念变化实情。尽管目前农民观念有的不同于传统观念,有的区别于市民观念,也尽管其主流经济观念、生活观念和政治权益观念还没有定型,一切仍在变化中,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那些能顺应时代要求的农民观念才会有它的社会号召和动员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昌 《现代语文》2013,(4):114-117,161
语言中的词汇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近代上海开埠、西洋货物涌入、经济变动、语言碰撞、文化冲击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动,使新词语不断出现和变化,与此同时,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变化也在词汇中留下了痕迹。通过对这些新词语的分析,能够建构出近代上海社会生活的镜像,进而折射出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可以为了解近代城市生活提供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7.
生活方式是一定时期人们生活观念、思想作风、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反映.生活方式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对大学生生活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几方面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对冲突生活观念的适应是现代人寻求生活幸福的重要保障.以62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167名大学生的开放式调查揭示对大学生影响突出的20对冲突生活观念.对462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揭示,大学生对冲突型生活观念的认同判断用时明显多于非冲突型生活观念,其认同度低于非冲突型观念,引发冲突感最高的属于道德类冲突生活观念,认同度判断和冲突感存在性别、年级、专业、城乡和民族差异,相比冲突生活观念选择者和认同者,冲突生活观念融合者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全面变革,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给人们带来经济实惠和富裕生活,带来生活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生活节奏的变化,同时也带来社会心态和个体心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侧重从人主体自身的因素出发,认为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除了教育、科技、政府投入等外部因素外,还有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方式落后、传统文化的局限等内部因素。对此应采取发展科学技术,增强贫困地区民众的科技意识;加大贫困地区的教育力度,在推进科技进步的同时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存方式;实行贫困地区城镇化,加快贫困地区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等治理良方。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麻阳长寿乡80岁以上居民的生活习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麻阳长寿乡80岁以上居民生活习俗中有益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良好的饮食习俗、规律的作息习惯、较低的幸福要求标准、低压的休闲式生活方式以及有规律的锻炼习惯等.  相似文献   

12.
装饰艺术作为一种最普遍、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是观察、体会、创造自然界和生活中广泛蕴含的一种展现美的方式。居住环境设计同样也是展现形式美的设计艺术。从装饰艺术视角创造并满足人们展现美的需要,将审美理想相一致的形态美,通过居住环境设计的表现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美的感受和审美的愉悦。装饰艺术是一种由装饰意识和装饰行为所构成的装饰品格,它可以存在于任何艺术形式之中,特别是与居住环境设计有着紧密的关联。从装饰艺术视觉领域看居住环境设计,好的装饰艺术设计作品融入到居住环境设计中,是对居住环境设计使命的提升,也是体现装饰艺术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瑶族服饰与其特定文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服饰所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其所体现的文化,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生活与历史变迁,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开放程度,反映了瑶族人民的心理与地位,因而是人类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唱腔风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以其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唱腔深受客家人民的喜爱,本文试从客家山歌的运腔、装饰音腔、衬词运用等方面入手,结合两位民歌手的演唱特点,探讨粤东北客家山歌的唱腔风格.  相似文献   

15.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反映"文革"时期知青上山下乡生活的小说,通过知青王二的经历,表现了处于不理智年代的人的生存状态。小说采用诙谐欢快的叙事笔调,以戏谑、反讽的语言和大量的性狂欢描写,对特定时代的荒唐人、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网络在为人类创造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面对网络引起的伦理道德环境的新变化,针对网络环境下一系列道德失范现象的涌现,有的放矢地加强网络环境下的伦理道德建设,协调网络人的关系,规范网络人的行为,不仅是网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伦理道德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作出来的口头文学。它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儿歌等九类。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畲族民歌内容也增添了新鲜血液。畲族民歌的继承发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布依族婚姻礼仪是布依族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其中积淀的思想和文化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对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及道德观念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人的发展是永恒的,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的。要深刻理解教育的真谛,用正确的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从人的生成过程和人的存在状态两个方面理解和把握人的文化特性。从人的生成过程看,学习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教育是人的生活本身;教育是人的文化生命机制,是人的生存方式;教育过程是人的自我定义过程,教育有效地为人类提供着进行自身定义的历史整合力。从人的存在状态看,人是超越性、群体性、劳动性、符号化的存在物,人的这些存在方式决定人的文化选择和文化特性,教育是适宜于人的文化特性的文化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20.
人的生存方式是人的发展状况的基本标志,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和人的素质能力的变化,人们的生存方式必将随之不断变革或更新。根据当今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建设和谐社会遇到的突出障碍就是生态危机,而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对自然的伤害。因此,全面变革人的生存方式,将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