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昌吉利钱径2.6厘米,厚0.38厘米,重12.5克,磨损严重。背廓宽厚,书体方笔隶书,右旋读,存魏碑书形。高昌国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因地域内有汉时屯扎兵士的高昌垒,故以此为国号。高昌国自公元499年建国,前几任国王旋立旋被杀。后国人立其右长史金城榆中人鞠嘉为国王。鞠嘉在西域诸国之间左右逢源,附强吞弱,慢慢地强大起来。其国内风俗政令与中原地区基本相同。鞠嘉传位八世到了鞠文  相似文献   

2.
一位藏友转让给我一枚当十牙雕"天启通宝"(见图)。老象牙质,直径5.4厘米,穿边长1.2厘米,缘宽0.7厘米,厚度0.65厘米。"天启通宝"四字为真书、直读(即"通宝"二字在右、左方)。"通"字为二点通,"启"字为横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件用新疆和田白玉雕成的寿喜财玉锁片(见图)。其精细的雕刻,美好的寓意,令人爱不释手。这件寿喜财玉锁片为鸡心形,纵4.6厘米,横5.3厘米,厚0.4厘米。锁片中间是一直径2.2厘米的圆形异体“寿”字;围绕“寿”字两侧和下方的是对称的缠枝  相似文献   

4.
《收藏界》2007,(10)
前些年,笔者收藏了一件青花缠枝牡丹纹"喜"字罐(见图)。该罐高21.5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16.5厘米。罐口收敛,露胎。肩上饰有一圈回纹,罐腹分别有三个"喜"字和缠枝牡丹纹,构成此罐的主题纹饰。瓷罐内外及罐底施透明釉,圈足内外斜削较尖,并有火石红。整个瓷罐釉色  相似文献   

5.
笔者前几年集到一品"明命通宝"背"六治允事三修孔府"大钱(见图),是品生坑,黄铜质,直径4.85厘米,穿径0.8厘米,厚0.15厘米,重23克。该泉绿锈入骨,包浆陈旧,铜锈自然,品相极美,钱体轮廓周正,钱文流畅规整,书法刚劲有力。钱面四字直读,钱背八字则旋读。"通"为双点通,背文八个汉字也写得颇有功力,  相似文献   

6.
2007年10月初,笔者的一位藏友收藏到一只袖珍瓷鞋(见图),鞋尖到后跟长4.5厘米,后跟高1.3厘米,鞋口处宽0.8厘米。鞋尖面上有一个青花篆体"寿"字。鞋后跟处有一个小穿孔,便于佩戴或另加吊坠装饰,实属罕见,弥足珍贵。我的这位朋友非常喜欢这只小巧玲珑的瓷鞋,爱不释手,但他拿不准出自何"窑  相似文献   

7.
本人收藏的一枚"乾元重宝"当十钱属于开门见山之物。见图及拓片(背幕和钱文正面一样精致),此币直径3.05厘米,穿孔0.7厘米,厚0.2厘米,重达10克。华光普先生在其《中国古钱图录》中提示:"初铸品轮廓精整,字文精美,标准乾元当十钱重约8克。"并且在图中将重7.5克和8.7克的钱币均加以标注,可见重达10克多的版别实属少见。诸谱所载的"乾元重宝"当十钱母钱的尺寸(按图测  相似文献   

8.
戎畋松 《收藏》2007,(12):137-138
高昌吉利 隋末唐初高昌国麴(qū)氏政权所铸。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西汉初古车师部族在此设置王庭,以其“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后为汉武帝拓疆时所灭。汉、魏、晋时称此为“高昌壁”,是屯兵驻扎防地。东晋成帝时在此设郡。南北朝时,北凉沮渠无讳逐高昌太守,据有其地;后柔然族灭沮渠氏,立汉人阚(kān)伯周为高昌王,遂以高昌为国号;后几易君主,改立甘肃榆中人麴嘉为王。  相似文献   

9.
朱建 《收藏界》2012,(8):60-61
这件粉青釉琮式瓶(见图),高27.8厘米,腹径12.5厘米,口径9厘米,足径10.8厘米。圆口,短颈微撇,平折肩,方体,圈足,足底露胎。通体及底部满施粉青色釉,底书青花"大清光绪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器身四周浅浮雕八卦图案,八卦图案为突出的阳文且略长。此瓶现藏于陕西省文物总店。  相似文献   

10.
吴昆 《收藏界》2013,(8):67-68
神秘的西域有着一段神秘的历史,有许多奇特的风土人情,也有着许多奇特的古泉,其中"新疆红钱"便是西域极具特色的钱币。"新疆红钱"是一个统称,始于乾隆皇帝统一新疆,设立了政府管理机构以及铸钱局,而铸钱的原料则使用了西域特产的红铜,因此叫做"新疆红钱"。乾隆后历代王朝都在西域铸造过红钱,所以"新疆红钱"大家族的成员非常多。它们铸  相似文献   

11.
一位资深藏友赠给我一件"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篆书矾红款粉彩瓷盘,让人一眼望去,赏心悦目,今天拿出来给众藏友饱饱眼福。这件白地粉彩瓷盘(图1)直径29.4厘米,高5厘米,足径18.2厘米,圈足内有矾红"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图2)。  相似文献   

12.
"淳熙元宝"为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所铸。面文多楷书,也见隶、篆,有小平、折二铜钱,背有星月纹及"泉"、"春"、"正"字等,背字为钱监名。淳熙七年(1180年)铸钱时背开始铸纪,品类繁茂,版式近百种左右。这枚"淳熙元宝"铜钱,径3.1厘米,厚0.22厘米,重9.2克。钱文楷书,右  相似文献   

13.
刘存忠 《收藏界》2013,(7):78-78
高昌国是中国历史上北朝至隋唐时期西北地区的地方割据政权。公元442年,沮渠无讳率领北凉人马占领了高昌城,驱逐了高昌太守,次年自立为凉王。公元460年,柔然灭沮渠氏,拥立阚伯周为王,国号高昌,都城高昌城(位置在今天的新疆吐鲁番东南)。其后,阚首归、张孟明、马儒、麴嘉等相继为王。公元640年麴氏政权为唐所灭,高昌国亡。  相似文献   

14.
陕南安康地区处在秦岭和巴山之间,地僻偏隅,古代交通极为不便。但这里竟发现一些西夏(公元1032-1130年)武威窑口的瓷器,这说明古代陕南通过褒斜道、子午道及汉水等途径和外界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笔者前几年收藏了一件西夏鼓形葵花纹褐黄釉扁壶(见图),高32.5厘米,鼓腹径27厘米,厚8.5厘米,足径9.5厘米。小撇口(残),扁圆腹,四系,喇叭口形。两面圆腹周堆塑一圈鼓钉纹,内剔雕葵花纹,中心区为一八瓣葵花,每个葵瓣塑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收藏的一张"拾文"钱庄票(见图),很有意义。该票为长方形,票幅103×68毫米。正面上方盖有黑色"CHEFOO, 1912.35.18,烟台甲"双横线邮政日戳,戳下中印一个黑色"钱"字,中间是一枚黑色圆形预印钱币"民国通宝",右左两侧分别盖有红色"拾""文"字样,下方则为红色"票"字。从上至下,从右到左,读"钱票拾文"。背面上方印有黑色"凭"字,中间为红色正方形的钱庄名称"隆昌东记",四周围绕着用不同防伪花纹组成的图案装饰,右下侧采用红色的"灯笼""荷花""花篮""笆扇"等构成一幅喜庆兴旺的图案,图案中隐藏"隆昌"二字暗记。  相似文献   

16.
笔者早年从闽北邵武农村大户人家的大厅供台上,收来一对粉彩双耳瓷瓶(见图),两瓶左右成对,可惜一只口沿缺损。瓶高22.5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6.5厘米,撇口,缩颈,长圆鼓腹,颈部塑丽只出戟耳。瓶体上粉彩描绘有"仕女读书,仆人携琴"形象的"仕女图"。瓶背面墨书题有"玉人如名月,美女书清平,刘和义作"的"避讳诗"句和署名。瓶底圈足内满釉,红彩楷书书竖两列"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款。双戟耳上描银装饰。  相似文献   

17.
仲威 《收藏》2015,(1):75
上海图书馆藏《福禄寿三瑞砚》拓本,卷轴装。上方为砚台拓本,砚池作玉圭形,其上刻蝙蝠、玄鹿、夔龙三瑞图,恰与"福禄寿"谐音。砚台底端之边侧刻有"钱塘黄易珍藏"楷书六字。卷轴下方为砚台盖板拓本,盖板上刻芭蕉叶一片,叶片上留有翁方纲题刻。翁方纲与黄易是金石挚友,有不少二人之间往还的手札诗文、金石题跋、砚铭题刻等传世。该卷轴画芯宽29.5厘米,高116厘米。依拓本观之,砚台宽16厘米,长33厘米,厚3厘米。黄易(1744~1802年)字大易,号小松、秋庵,浙江仁和(今  相似文献   

18.
狄连印 《收藏》2012,(9):86-94
历代文房用品,有各种材料的,其中银质的就是一大类。古代的银质文房用品踪迹难觅,现在所见到的,基本上产生于晚清至民国这一时期。笔者近年来所集藏到的20余件银质文房用品,就是这一时间段内的遗珍。福禄寿纹穹顶双层文盒(图1)直径5.7厘米,高3.6厘米此文盒经模冲成型,银质精纯,形制简约洗练,厚重古朴,周围饰以金鱼水草。"福禄寿"三  相似文献   

19.
储磊  江用虎 《收藏界》2013,(7):89-89
上世纪80年代,安徽省岳西县文物管理所在对全县文物进行普查时,从民间征集到一幅清代黄易《溪头独钓图》(见图)。该图设色绢本,纵94.5厘米,横40.5厘米。图左上题"溪头独钓,宗北宛本,小松黄易"。下钤"黄易之印"白文印、"小松"朱文印。黄易(1744-1802年),字大易,号小松、秋庵,仁和(今杭州)人,清代  相似文献   

20.
正安徽蚌埠市博物馆所藏同治三年长江水师提督虎钮银印(图1),为清代官印,始造于同治三年(1864年),为国家一级文物。材质为银质,长与宽同为10.8厘米,高为9.1厘米,总体呈正方形。钮作虎蹲状,虎身刻有花纹,虎头有一"王"字。印面系用满汉文字阳文并刻,汉文为篆书"江南长江水师提督之印"。印背虎钮两侧亦用满汉文阴刻,汉文为楷书"江南长江水师提督之印礼部造"。印左侧边款汉文阴刻"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