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霞 《青年记者》2006,(10):53-53
记者在向采访对象作采访时,不仅仅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同时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采访中双方的气氛融洽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质量,因此记者就要懂得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并设法满足一些采访对象的正当的心理要求,创造能“推心置腹”交谈的融洽氛围,以双方感情上的交流,促进双方信息的交流,使采访取得成功。寻找共同熟悉的人或事,以及相似性,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在大多数采访场合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应建立起“自己人效应”的心理效应关系。记者与采访对象谈话中,应努力寻找共同语言,共同感兴趣…  相似文献   

2.
叶金品 《报刊之友》2013,(7):120-121
采访是记者获得新闻的主要途径,记者只有掌握娴熟的采访技巧,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才会写出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新闻作品。采访技巧体现在整个采访活动中,从接近采访对象到提出问题,再到进行交谈,还有穿插于这一过程中的心理控制等。本文旨在通过对著名记者采访经验的梳理,探讨新闻记者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叶金品 《今传媒》2013,(7):120-121
采访是记者获得新闻的主要途径,记者只有掌握娴熟的采访技巧,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才会写出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新闻作品。采访技巧体现在整个采访活动中,从接近采访对象到提出问题,再到进行交谈,还有穿插于这一过程中的心理控制等。本文旨在通过对著名记者采访经验的梳理,探讨新闻记者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4.
电视节目《住在古墓里的老人》人物选题的准确、报道手法的新颖、采访技巧的娴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老人在"古墓"中的真实生活状态,引起了人们对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为了得到尽可能丰富翔实的素材,不仅需要研究采访对象的背景资料,还得在采访过程中采取各种策略技巧,让采访对象畅所欲言.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就像博弈的双方.熟练掌握并在新闻采访中熟练应用博弈论,能拓宽记者的视角、使记者在采访中的身份角色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中对采访对象的提问是衡量记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关系稿件质量的关键阶段。记者要在采访工作中不断积累提问技巧,提高采访质量。本文结合笔者的采访实践,总结出以下三点心得:准备充分,营造轻松的采访氛围;恰当引导,提问紧扣采访主题;尊重采访对象,提问与倾听并重。  相似文献   

7.
丁宁  米娜 《新闻传播》2007,(5):52-52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记者要善于寻找与接近采访对象。 一、正确地选择与确定采访对象,主要是选择最了解情况的人作为采访对象。重要的是他们确实知道情况,熟悉与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若干个了解情况的人当中,还要选择善于提供情况、并愿意积极配合采访工作的人作为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电视采访用语 俗话说:“凡事对症下药。”在电视现场采访中,记者要根据具体的采访内容和采访对象来确定采访提问的用语。 对于一个成功的电视记者来讲,他在采访用语上起码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使用口头语言,避免使用文言或生僻的专业术语 老舍先生曾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文字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要用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不要用一大车大家不了解的话。” 电视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传播媒体。记者在提问时,如果多用朴实自然、生动活泼的口语,那么,对采访对象来说,就可以准确理解记者的问话,以…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就新闻采访特征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针对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采访前要有充足的准备、明确采访动机、选择新视角、根据不同的对象作不同的采访策略等采访技巧。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次研究,能够为相关的采访技巧,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张俊 《记者摇篮》2009,(2):27-27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千方百计接近采访对象,同时自己也扮演角色与采访对象交朋友,使采访显得生动活泼、新颖有趣。记者在此氛围中如能提出一些常人未曾想到的问题,获得一些常人未曾获得的答案,这就是采访技巧。它要求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新奇巧妙而又灵活多变的访问方法,采集真实材料、打开真相之门。记者只有掌握了提问的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也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记者、通讯员与被采访对象之间,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是采访中活跃气氛、引出话题、开阔思路、交流思想、融洽关系的重要媒介,也是迅速接近被采访对象的“突破口”和“接近点”。因此,在新闻采访中,要善于及时判断和寻求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接近点”,使采访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是记者采集新闻事实的社会调查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编辑提供新闻线索、采访对象和报道思路的既定式采访,另一类是记者在没有任何新闻线索的情况下独立进行的自主式采访。既定式采访只要有熟练的访谈技巧就可以轻易地完成并被编辑采用,而自主式采访不仅需要熟练的访谈技巧,更需要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敏锐的新闻敏感。在对受众眼球的争夺战中,新闻竞争愈来愈激烈。一名优秀的记者不能仅仅盯着编辑安排好的新闻事实去完成采访任务,而是必须主动地沉浸在生活之中独立地发现、判断新闻事实。这是对记者综合业务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是一场比拼智力的"战斗",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由于采访对象的不配合、采访环境的限制以及新闻记者自身业务能力的不足等,往往很难帮助新闻记者获得全面的新闻信息。作为新闻记者业务能力的基本内容,采访技巧的运用尤为关键。在新闻采访环节中,新闻记者可以借助于完善系统的采访技巧,引导采访对象按照新闻记者的思路来回答问题,进而帮助记者获得全面的新闻信息,同时还能够缩短采访时间,提升采访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有 关人士认为 ,只要是法律没有规定保密的公务活动场所 ,都应该公开并接受监督。而新闻媒体又是公民实现知情权的中介 ,拒绝采访就是拒绝公众的权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新闻记者的采访特别是有关监督性的采访往往会遭到拒绝 ,甚至受到暴力威胁。受众拒绝采访的原因有三 :(一)新闻采访触及到采访对象的利益。(二)新闻采访侵害了采访对象的合法利益。(三)采访时机不当。面对拒绝采访 ,记者该如何处置?笔者认为 ,新闻媒体应该慎重对待采访对象的“拒绝采访”。要尊重采访对象的“拒绝采访”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新闻媒介有必要尊重采访…  相似文献   

15.
处理事物的成熟性,还表现在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感触,交流,及人格的双方维护上。它最能直接体现记者的技巧、涵养、知识和品行  相似文献   

16.
韩璐 《新闻传播》2010,(6):156-156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老龄问题日渐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作为全国性的老年专业媒体,更应该想老年人所想,办让老年人满意的报纸。怎样接近老年群体,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呢,  相似文献   

17.
梁岩 《河北广播》2006,(5):75-76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前提,好的新闻作品,都是记者深入细致采访的结果,而采访是从接近采访对象开始的,通过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联系,达到掌握新闻素材,完成新闻作品的目的。笔者在新闻实践中体会到,与采访对象接近和沟通,记者要走进采访对象心灵深处,做一名心灵的捕手,要有敲开采访对象心灵大门的本领,让他们觉得记者可亲可信,有更多更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想告诉你。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琼 《新闻与写作》2005,(12):48-49
提问,是记者采访获取新闻事实的重要途径。记者提问技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采访方案、报道意图能否顺利实现。有效的提问,有助于开掘新闻事实的价值,使其报道的思想观点得以具体化、深刻化。因此,根据采访意图和对象随时调整谈话策略,灵活应用多种提问技巧,是新闻采访获取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一分钟”接近法,也就是一分钟接近你的采访对象,这应该是每个新闻记的基本功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中,各类采访技巧被广泛运用,对于做好新闻来说,技巧固然重要,但是作为新闻事业长足发展的灵魂,在追求真相的同时,对人的尊重和对规则的遵守,是技巧运用的基础。本文通过引荐传统法家思想关于“法”和“术”的观点,从采访实际出发,结合时下热点新闻,阐述了在新闻采访中“法”和“术”的辩证关系,论证了采访技巧要建立在道德、法律和新闻中的人丈思想的基础上即“法”的理念,才能有利于社会进步,凝聚民族精神,从而得出担负社会职责与坚守新闻道德,合理运用“术”并尽可能避免“术”误入歧途而带来不良后果,是新闻从业人员恪守之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