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留守儿童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的照顾,往往引起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教育界需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早日完善相关政策,缩短城乡的教学差距。本文就城乡接合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为后来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彩纫 《教书育人》2013,(23):20-21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一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只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在家的儿童便开始咀嚼没有父母之爱的"孤独和寂寞",成为继离异家庭子女之后又一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3.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一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只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在家的儿童便开始咀嚼没有父母之爱的“孤独和寂寞”,成为继离异家庭子女之后又一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4.
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群体,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原籍。由父母一方的祖辈进行照顾,而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与农村的一般留守儿童有所区别,他们本身已经有了独有的特征,这就需要根据儿童本身所具有的心理特征而开展心理干预,本文先分析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接着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以此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我校地处城郊接合部,现有165名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因为亲情感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安全健康缺保,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其中尤以自卑心理展为突出,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使其陷入"行为失败一否定自己一自卑形成"的恶性循环中。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51%的留守儿童在班级工作上感到自卑,61%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有自卑感,63%的留守儿童在人际交他方而有较强的自卑感。怎样才能让留守儿童走出自l卑的阴影呢?一、边际效应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学习成绩不理想;心理问题亚健康;人身安全多隐患;价值观念偏方向等问题;在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建设,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情感缺失引发了诸多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正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性格缺陷、情感缺失、行为偏差、学习困难、价值错位是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学校、家庭和社区联手形成合力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村的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文章以留守儿童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最后通过研究心理问题的特征,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及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的现象愈加普遍,许多家庭只留下了老人和孩子。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日益壮大,在这类儿童身上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也愈发严重,其中心理问题最为突出,下面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探究,进而提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使留守儿童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是特殊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亲情缺失,他们普遍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心理问题。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完善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机制,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因其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影响,使其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自卑感、孤独感、性格抑郁等。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为此,本文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附属产物,也有部分留守儿童是父母离异、二孩政策造成的.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孩子,他们更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而带来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他们的成长也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他们中大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除个别已经表现出来外,较多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为隐性,不容易被发现,但是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却很深远.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三大表现:自我封闭,性格孤独;情绪失控,容易冲动;认知偏差,内心迷茫.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养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正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亲情缺失、学校教育安全缺失和社会教育空白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学校、家庭与社区联手形成合力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随之留守儿童大量出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直接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分别从留守儿童厌学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两方面,分析了厌学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留守儿童教育的六个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社会问题。然而,在这种关注下,“农村班”的划分悄然而生,留守儿童被视为问题儿童日趋成为人们认识的一种常态,这种对留守儿童“标签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更造成了留守儿童发展的举步维艰。探析“标签”观照下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留守儿童“标签化”后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切实策略,以促进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城市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监护人的有效引导和管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教师作为儿童的领路人,更应主动肩负起留守儿童心理教育任务,多路径走进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真实的心理,开展多样化活动引领他们心理品质的提升.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实际,尝试以心理社团为载体,以绘本阅读为抓手,对留守儿童实施团体心理辅导,以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品质,引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日益增多的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值得人们关注。留守儿童由心理问题引起的表现特征主要有:人格瑕疵、心理弱点、道德下滑及自控力欠缺。这需要激发留守儿童自身的自助潜能,家庭履行培养义务,学校肩负起教育重任,发挥政府的关键性作用,凝聚社会公众力量,实施以留守儿童为核心,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公众为"四体"的"一心四体"策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剖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探索其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为制定消除心理问题的教育手段和策略提供可靠依据,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茁壮地成长具有重大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迅速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为了增加收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户口、住房、上学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从而出现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怎样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当前社会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