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提升旅游品位的关键.本文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分析了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是提高乡村旅游品位的出路,最后提出了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规模乡村旅游的发展波及到后现代社会的诸多领域,已成为过去30年国际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搜集了Elsevier 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2010年以来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通过分析得出:①经济价值取向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②乡村旅游者出游动机多样,体验方式及内容不同,对服务、产品的满意度是影响其忠诚度的重要因素。③乡村小企业发展具有局限性,创新和合作非常重要。④乡村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不一,社区参与是保障乡村旅游发展、社会公平的关键因素,且该领域研究更多在于“如何参与”的问题。⑤政府干预存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地方实践效应的差异,其研究往往与其他领域研究相融合。⑥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呈现批判性特征,旅游的“正向”经济影响在社区层面的实证研究中受到质疑,目的地的文化变迁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负面”“被动”的问题等。总之,国外学者多把乡村旅游视为“现代”经济行为,乡村旅游地作为资本、权力的实践场域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鉴于此,中国学者应根据社会需求拓展乡村旅游研究领域、反思价值伦理问题,重构本土理论等,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逐渐呈现出巨大的客源市场,是极具发展空间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开发并不是单方面的接待设施增加、旅游项目的开发,而是要将乡村旅游融入到所在地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去,调动当地人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倡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文章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一般动力因素为着手点,分析大连市乡村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动力对策.  相似文献   

4.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不但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而且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是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的黎、苗少数民族文化)也极其丰富.文章从乡村旅游与文明生态村建设互动整合角度出发,提出建立"基于社区参与的黎、苗文化生态文明村"、开展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的中部旅游发展路径,并探讨黎、苗文化生态文明村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现代传媒介入传统民族乡村,引领了外界对乡村文化资源的追慕,从而引发其文化机制的变化。在现代传媒语境影响下,乡村文化价值"走商业化道路开发"这一概念在大众视野中广泛传播,倡导"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价值系统"与"走融合性发展道路",形成乡村文化价值保护舆论导向。然而在借用商业途径主攻民族村经济价值开发的同时,也要注重其政治价值、自然和社会生态价值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贵州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大,多集中分布于偏远的乡村,民族种类多样,具有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乡村民俗文化,为贵州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特有的自然及历史优势,为贵州省发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实现乡村民俗文化的旅游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实际上贵州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周边省份。而乡村民俗文化的旅游产业化是贵州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进产业经济活跃发展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如何实现贵州乡村民俗文化的旅游产业化,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但我国的乡村旅游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过于单一,规划千篇一律,乡村旅游没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开发不合理,基础设施和服务相对落后,且生态环境也由于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当前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的重点发展课题,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把握这一政策优势,借助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向高层次的发展建设,探讨新农村、新旅游和乡村旅游建设的关系是本文的立题核心。本文综合阐述了乡村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认识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了两者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最后探讨了我国的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整合及相互促进,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并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得乡村旅游能够真正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付晓玉 《科教文汇》2014,(24):227-22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但我国的乡村旅游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过于单一,规划千篇一律,乡村旅游没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开发不合理,基础设施和服务相对落后,且生态环境也由于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当前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的重点发展课题,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把握这一政策优势,借助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向高层次的发展建设,探讨新农村、新旅游和乡村旅游建设的关系是本文的立题核心。本文综合阐述了乡村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认识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了两者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最后探讨了我国的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整合及相互促进,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并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得乡村旅游能够真正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海南乡村旅游,不论是对旅游业本身,还是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分析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选择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着力加强乡村旅游规划,注重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养,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乡村旅游模式,提升乡村旅游品位,拓宽乡村旅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0.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不但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而且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是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的黎、苗少数民族文化)也极其丰富。文章从乡村旅游与文明生态村建设互动整合角度出发,提出建立“基于社区参与的黎、苗文化生态文明村”、开展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的中部旅游发展路径,并探讨黎、苗文化生态文明村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它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旅游休闲地域和空间,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民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径。从孝感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入手,结合孝感地区特色文化——孝文化,对孝感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明确孝感乡村旅游发展的市场定位,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     
《西藏科技》2005,(6):64-64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因此,环境保护也就是为了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社会就环境的维持和改善所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和进行的积极活动。  相似文献   

13.
汉族作家的民族叙事参与了全球化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建构,他们通过对少数民族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书写,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生命、社会等问题的重新思考,彰显出自觉的文化意识、独特的文化体验和复杂的文化认同,从而展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为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拓展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语言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服务是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根脉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语言文化繁荣的重要手段。将语言知识服务、语言教育服务、语言信息服务等服务形式与乡村文化建设融合发展,语言服务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仍然存在一些与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经济建设相悖的语言问题。本文按照“定位—缺位—补位”的逻辑思路探讨语言服务赋能乡村振兴建设的实践路径,旨在协助相关政府部门结合乡村经济、乡村文化发展实际,提供多样化的语言服务,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5.
广西民俗体育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日益失衡状态下,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为了更好地保护广西民俗体育文化,笔者提出了五种新的保护与发展模式:即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少数民族运动会发展模式、休闲娱乐健身发展模式、旅游联动发展模式、经济联姻发展模式,目的在于降低其生存与发展的风险,为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化生态平衡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乡村旅游的无序盲目发展加速了当地的文化生态失衡.本文在分析乡村旅游不当开发导致当地文化生态失衡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强化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倡导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发挥乡村旅游的教育功能等途径来维护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徐兴美 《科协论坛》2007,(3):132-133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步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也作为一种支柱产业倍受兴业者亲睐,同时,它还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增加了GDP的份量,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品位。认真研究和对待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业的现状、特点、发展等,无疑对新农村建设、丰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实质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凭借强大的科学技术力量和工具,对自然进行了不断的征服。这种征服造成了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掠夺,自然以频繁的地质灾害来报复人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飞速增长,对环境的破坏也日趋严重,地下水污染、沙尘暴、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影响人们生存和发展,环保问题在中国日益凸显。环境保护教育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夏雪芹 《科教文汇》2014,(36):59-6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凭借强大的科学技术力量和工具,对自然进行了不断的征服。这种征服造成了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掠夺,自然以频繁的地质灾害来报复人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飞速增长,对环境的破坏也日趋严重,地下水污染、沙尘暴、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影响人们生存和发展,环保问题在中国日益凸显。环境保护教育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河南首先对乡村旅游的涵义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乡村旅游的特点,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旅游业的意义及其开发现状,并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