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新时期的心理小说经历了一个从超我情结到自我的尴尬 ,再到本我欲望的书写过程。“超我情结”是一种个人欲求对社会规范的认同 ,是一种高蹈的救世情怀的体现 ,“自我尴尬”是本能欲望在与社会道德规范的冲突中 ,主人公的精神处于一种被围攻的尴尬境地。而“本我欲望”则是对“超我情怀”的颠覆 ,是个人化欲望的直接书写。在现实的生存原则中体现出的人的本真存在 ,才是文学的使命 ,作家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铁凝的文艺观念涉及生活与创作、小说和散文、作家与读者的关系等问题。其中,挖掘生活中“属于文学的东西”;“散文的不可制作性”;创作要表现“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等,是铁凝文艺观念中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3.
铁凝的创作没有回避社会政治叙事立场.但社会政治叙事不是铁凝的创作目的,她擅长日常叙事,她的小说始终以体贴、理解各种社会历史境遇中的“人”为宗旨.对铁凝而言,社会政治叙事只是她小说人物生存的某个具体境遇,也是她与主流话语和谐共处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当代文学研究有必要回归民间,寻求民间立场的文学写作。作为晋东南作家,葛水平的写作体现了民间立场。葛水平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她的小说素材取自民间,小说语言具有一种“野”味,风俗描绘显出一种“野”性。葛水平擅长于日常生活叙事,而她的小说独特之处在于能够穿越民间生活的苦难,展现太行人民的坚韧与大爱,作品浸润着脉脉温情。  相似文献   

5.
北村是一位先锋小说作家,他的小说经历了“先锋写作——回归现实主义——走向宗教主义”的过程,他说自己的写作目的是“使我对自己的属灵状态有的认识”,“使一部分人意识到生命中某些问题是重要的”,因此北村小说中的人物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生存状态。他淋漓尽致地描写人类生活的困境,企图把人带入一种神的世界。认为只有神才能改变生活,  相似文献   

6.
作家何玉茹在谈到铁凝的小说《苯花》中的细节描写时说:“我感到,只有到了事物的底部,才真正能够感知这个世界的体温和厚度,同时也真正能够抵达这个世界的彼岸。”细节是对事物底部的抵达。任何一个独特的细节,都是写作者个人生命历程的独特提纯,都浸透着作者独特的生命感受,细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文学创作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蔚为大观,可是在女作家所谓的“个人化”写作大潮中,对女性生命意识的发掘更多地指涉身体欲望,倾向于个人“性”的解放或性欲的放纵。与此不同,铁凝小说没有对性场面、性行为细节赤裸裸的生理描写,也没有与历史疏离的纯粹躯体欲望言说,更找不到男权话语意欲窥探的欲望对象。铁凝的小说着力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环境中,表现女性集体无意识的性心理和性行为,  相似文献   

8.
铁凝是当代文坛重要的作家之一,在她的小说中有很多承载着她情感的意象出现,这些意象不是一成不变地,而是有着一定的变化轨迹,这变化的轨迹与铁凝小说的创作是息息相关的。本文主要从铁凝小说的创作过程入手,探析其小说中的意象变化,以便更好地了解铁凝及其作品,以期从意象的角度来研究铁凝的作品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9.
作家何玉茹在谈到铁凝的小说《苯花》中的细节描写时说;“我感到,只有到了事物的底部,才真正能够感知这个世界的体温和厚度,同时也真正能够抵达这个世界的彼岸。”细节是对事物底部的抵达。任何一个独特的细节。都是写作个人生命历程的独特提纯,都浸透着作独特的生命感受,细节是个性品格的外显。是深刻体验的馈赠。  相似文献   

10.
<正> 刘恒通常都是被当作“新写实”作家来谈论的。而新写实小说对主题的消解、对故事的淡化、对原物原汁的日常生活的偏嗜,都直接导致了小说内容的“原生态”。琐碎的生活细节的铺排成了小说内容的主体,结构安排上即是所谓生活流顺时序的自然流动,只求自然而无须考究,甚至可以说精巧的结构正是新写实作家所回避的,因为那难免与其生活化的总体特色有些不协调。如此,“新写实”作品似乎与“内在结构”不大有缘。  相似文献   

11.
细节很重要     
作家何玉茹在谈到铁凝的小说《笨花》中的细节描写时说:“我感到,只有到了事物的底部,才真正能够感知这个世界的体温和厚度,同时也真正能够抵达这个世界的彼岸。”细节是对事物底部的抵达。任何一个独特的细节,都是我们个人生命历程的独特提纯,都浸透着我们独特的生命感受。细节也是个性品格的外显,是深刻体验的馈赠。  相似文献   

12.
铁凝的创作没有回避社会政治叙事立场。但社会政治叙事不是铁凝的创作目的,她擅长日常叙事,她的小说始终以体贴、理解各种社会历史境遇中的"人"为宗旨。对铁凝而言,社会政治叙事只是她小说人物生存的某个具体境遇,也是她与主流话语和谐共处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是一篇散文化抒情性意味极其浓厚的作品。作者以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挖掘生活中有情趣的细节,使场景中充满情调意味;通过使客观场景表现化,以此形成一种情调氛围;通过选取叙述语调,来实现文本风格的情调化。《哦,香雪》通过回避重大的社会矛盾,将日常生活场景诗化,使小说具有丰厚的审美张力和审美蕴味,从而使小说笼罩在一种情调模式的叙述氛围中。  相似文献   

14.
很多老作家都讲,小说的故事好编,关键是“零件”难找。这里提到的所谓零件就是指的必要的生活细节。为什么说它难找呢?因为细节的面积虽小,却“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巴尔扎克语),这样的细节是缺乏丰富生活体验的作家难以信手拈来的。一部小说若缺乏思想含量比较丰富、个性特征比较鲜明突出的细节描写,就会一览无余没有嚼头,读来象喝白开水似地索然寡味,其中的人物也会象患了软骨病的人那样站不起来,这样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新写实小说是80年代后期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小说潮流。新写实小说倡导者们高举“还原”大旗,提出新写实小说实现了对人与现实的还原。事实上,新写实小说还原的仅仅是最基本的人性与最基本的生活形态。这种“还原”倾向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与狭隘性,因此新写实作家想要在文坛站稳脚跟就必须调整创作理念。从新写实作家90年代的作品来看,新写实作家已经从对人与现实过于偏激的认知中解脱出来,力图挖掘与表现更加丰富的人性内容与更多层面的现实内涵。在90年代,新写实作家在关注最基本的人性的同时,力图表现与挖掘更丰富更复杂的人性内容;同时新写实作家已经不再单纯从生理本能的角度去解读日常生活,而开始尝试着从人性、历史、文化、政治等多层面去解读日常生活,揭示日常生活更加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唐昕 《文教资料》2007,(7):108-111
铁凝一直是一位笔耕不辍、辛勤耕耘的作家。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抒发着自己的人生感悟,用她纯真、善良的心去描写这个世界。虽然随着作家少女时代的远逝,再也没有写出《哦,香雪》中明丽的诗情化的意境,但她的心始终是晶莹剔透的,小说的基调仍然是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人充满着关爱。八十年代的评论界首先惊叹她的文学创作的纯净,明朗的清新的美学风格,在当时的新时期小说中独树一帜。许多文学家都对铁凝的初期小说称赞不已。随之铁凝的创作生命力,不断的自我突破和创新,又让评论者不得不打开新的研究思路。评论者从女性主义,文化和心理学…  相似文献   

17.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超越日常生活经验,通过对小说中看似违背“生活的真实”的情节设置的分析和还原,关注作家独运匠心去营造的“艺术的真实”,从而发现小说虚构内容背后的真实创作意图,即作家对更深广、更深刻和更普遍的“生活的真实”的认识与反映.本文以教材中具有代表意义和突出个性的古今中外若干篇小说为例,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卢瑞 《语文学习》2023,(4):45-48
<正>作家阿城在《常识与通识》一书中提到汪曾祺的小说、散文、杂文具有非文学性细节的特征,文字没有文艺腔,老老实实也结结实实。[1]所谓非文学性细节,是相对于虚构想象细节而言的,指的是来自日常生活的细节。阿城的话启发笔者思考《昆明的雨》中非文学性细节的抒情作用,重新体会汪曾祺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2]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19.
铁凝的中篇小说《木樨地》传达了独特而深刻的哲学意味 ,表述了作家对于宇宙秩序的一种感悟 ,尤其是艺术化地揭示了宇宙秩序中的无序性特征 ,从而大大超越了铁凝小说一贯的人生视角、女性视角以及社会批评视角等。在艺术结构上 ,作家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从而实现了铁凝小说创作上的一次较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笨花>是铁凝潜心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她通过对笨花村人日常的生活细节、生存状态及人生命运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从清朝末年到抗日战争胜利近半个世纪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小说语言质朴,风格独特,人物鲜明,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通过这个小村庄,铁凝为我们展现了中国的乡土社会、乡土文化,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