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盛夏。一天下午,雷雨刚过,空气格外清新。我们慕名访问了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的胞弟范长城。今年63岁的范长城,身材不高,头发已经花白,神情酷似长江,离休前原为四川内江市歌舞团导演。谈到长江,自然引起他感情的涟漪:“长江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之一,为创建和发展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动勋。”  相似文献   

2.
今年夏天,一个雷雨刚过的下午,我们慕名访问了名记者范长江的胞弟范长城。63岁的范长城,身材不高,头发已经花白,离休前是四川省内江市歌舞团导演。谈到长江,他深情地说:“长江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之一,为创建和发展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临窗的茶几前,摆着本《范长江传》,他凝视着书面长江的肖像,告诉我们:“长江1970年冬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1979年平反,我到北京参加追悼会时就想:如果把长江这个爱国知识分子追求真理,走上革命道路的奋斗经历写出来,对青少年的成长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3.
去年,我在北京参加中国记协举办的“全国新闻奖获奖者研修班”,我们61名学员,不论是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还是全国百佳新闻奖、中国新闻奖的获得者,在大家的心目中,范长江是新闻界永远学习的光辉榜样,我们之所以能荣获全国最高层次的新闻奖,与受范长江同志的思想、品质、作风的影响都是分不开的。研修班的教材里有一本《范长江新闻奖文集》,看到长江同志各个时期的照片、生平介绍和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写给长江的亲笔信,更加激起了我们对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和卓越领导者的崇敬和怀念。我们渴望更多地了解长江和“长江精神”。说来也巧,范长江同志的胞弟范长城一家就住在研修班附近的香山黄土坡海军干休所。一天傍晚,中国记协中华新闻信息报社秘书长王炳尧,带着我们一行三人,到范长城住处作了一次难忘的采访。  相似文献   

4.
近读几篇人物专访,受益之余,发现其中有如下疏漏: “告诉我们:长江1970年冬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新闻知识》1990年第10期《沿着长江的足迹——访范长江的胞弟范长城》)。“四人帮”的结成是在1973年党的“十大”使王洪文当上了党中央副主席以后的事。在此以前尚无这种特定含义的“四人帮”,故1970年范长江之死,应称被林彪、江青一伙迫害致死,不宜提“四人帮”。“张学良卫队团团长孙铭久”(同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西安事变纪实》(申伯纯著)一书中有“张的卫士营营长孙铭九”之说(p105、  相似文献   

5.
邬和镒 《图书馆论坛》2005,25(6):365-366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故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我国的历史学家、学者,很早就对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进行了研究,确定黄帝是黄河文化的始祖,炎帝是长江文化的始祖。因为孔子生于鲁,说他黄河文化的代表,老子生于楚,说他是长江文化的代表。我国南方的珠江,是我国第三大河,然而却没有人研究珠江文化,当然就没有人确定珠江文化的始祖是谁及珠江文化的代表人是谁了。珠江,虽说流长不及长江、黄河,但流量却丰富,仅次于长江,相当于黄河的6倍多,而水中泥沙最少。可见珠江重要,应有珠江文化。我国古代的南…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04,(3):58-58
2003年11月1日,长江日报摄影记者高宝燕荣获了香港地球之友和中华环境新闻协会共同主办的我国环保大奖--“地球奖”。自幼在汉江边长大的她,是受母亲河长江水滋润而成长起来的新闻记者,她对长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眷念和关爱,对长江环境有一种特殊关心和关注。长江生态环境的日  相似文献   

7.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之所以能取得1998年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首先是靠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气概,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二是得益于建国以来我国水利工程的兴修。建国以后,我国对江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修建了对长江防治有作用的几万座水库,新建和加高加固了二十万公里的堤防,仅长江中下游共有各类堤防三万三千公里,其中长江干堤近三千六百公里,主要长江干堤都已连成整体。这些水利设施在这次抗洪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坏洪抢险的最后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改革开放二十年形成的雄厚国力也为抗…  相似文献   

8.
长江与秋江     
我国新闻界的前辈、著名记者长江和秋江,同在30年代崛起,同在天津《大公报》写通讯成名,有人疑为兄弟,但是他们实在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长江原名范希天,秋江原名孟可权;长江原籍四川内江,秋江原籍江苏常州。他们在从事新闻工作之前,未曾相识。但是在他们一起开始新闻工作之后,产生了亲密无间的合作,结成了亲逾兄弟的友谊。长江与秋江,相得益彰,一起做出了非常难能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长江文明的历史画卷──读《长江文化史》寄墨我国学术界十几位学者共同执笔,李学勤、徐吉军主编的大型著作《长江文化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是一部带有填补学术空白性质的开拓性著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工作者以新的视角研究长江文明所取...  相似文献   

10.
《工程建设与档案》2008,(4):533-533
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终与上海市区连通。6月27日,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提前实现了长江大桥结构合龙和长江隧道盾构贯通的目标,这一世界最长隧桥结合工程终于全线相连。  相似文献   

11.
拥有着130多年历史的中国长江航运集团(简称长航集团),是我国内河最大的航运企业集团.其前身可追溯到清末官督商办的长江航运企业.解放后,1950年成立长江区航运局,史称“长航”.百年长航史,记载着一代代长航人在长江上栉风沐雨,踏涛搏浪,为促进长江沿线综合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航人企业文化的建树和作为,早已凝聚积淀成了长江航运文化发展建设中的亮丽风景线.正是档案这种独特的文化功能,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承和发扬,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1991年12月10日,北京城雪花飞扬,寒风刺骨。但此时西交民巷50号中国记协二楼会议休息室里,却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刚从人民大会堂全国首届范长江新闻奖颁奖大会返回的人们,还沉浸在喜悦气氛里。这时,一位中等个头,壮壮实实,头发有些花白的老人径直走到一位戴副深度近视眼镜的中年人面前。“你是杨登榜吧?”那头发花白的老人询问道。“对,请问你……”那中年人有些惊奇,用一种不地道的普通话答道。“我叫范长城,是范长江的弟弟,我们是四川老乡哟!”一阵惊喜涌上杨登榜心头,他赶忙改用四川话与  相似文献   

13.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源远流长,气势磅礴,历史悠久,风光奇秀,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在长江中游重镇武汉工作和生活了40多年,因而有机会多次跋涉大河上下,领略它那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色,拍摄两岸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更增添对它的无比热爱。讴歌长江成为我新闻摄影生涯的一大宿愿。  相似文献   

14.
《工程建设与档案》2009,(1):126-126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公路隧道,于12月28日通车试运行。该隧道全长3.63km,为双线双车道,是目前我国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江底隧道工程。它的建成,标志着长江过江交通迎来了“江上架桥、水面行船、江底通隧”的“三维”时代。  相似文献   

15.
林溪漫 《东南传播》2011,(8):112-114
与《话说长江》相比,《再说长江》在电视理念上的创新、电视技术上的突破,它折射出这二十年间中国纪录片发展变迁的璀璨光芒。本文通过对两部恢弘的社会画卷《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的比照分析,探究我国纪录片在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以及采编手段上所取得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我国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有日趋加剧的趋势。南京地处长江之滨,其所辖区、县分布在长江南北两岸,是受长江水灾威胁较大的地区之一,因此防洪抗灾一直是南京人关心的事项。  相似文献   

17.
报载,西南交通大学电化教研室摄影员尧茂书在漂流长江中不幸遇难。他为探索自然奥秘而献身的精神,曾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同时在人们中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漂流长江有什么意义?考察长江为何采用漂流的办法?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六千三百公里。它从世界屋脊下来,奔腾万里到东海。五千四百米的落差,险滩密布,暗礁林立,激流如沸。仅云南中江街到直宾新市镇一段,九百公里河道中便有险滩四百多个。不少险滩,落差都很大。  相似文献   

18.
1989年10月1日,在长江之滨出现了一个新的电台呼号——长江经济广播电台。长江台的办台路子,有三个基本要素。一、立足武汉,为武汉经济协作区和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服务;二、实行自发自支,不吃“皇粮”的政策;三、采用大板块结构、主持人直接方式播出全套节目。我国近几年陆续建立的经济电台,都采用了主持人直播方式,其中不少的台实行自收自支政策。因此主持人直播和自收自支,  相似文献   

19.
范长江同志离开我们18年了。回忆他的生前,我曾在三个不同时期和他有过接触,并在一起生活过。第一次是1940年在重庆,我在长江同志直接领导下的国新社重庆办事处工作近一年。长江同志早在新闻界享有盛名,我对他怀有敬慕之情,能在他领导下工作,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国新社是由长江同志和我国新闻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发起创办的。国新社在重  相似文献   

20.
在半个多世纪长江治理开发中,形成了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十分重要的流域档案资料,这些宝贵的档案资料是长江治理开发的依据,是长江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承担这些重要档案资料集中保管和开发利用的.正是长江委长江档案馆(以下简称长江档案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