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燕 《百科知识》2002,(6):9-11
2002年3月25日,我国“神舟”3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在轨道上运行7昼夜,环绕地球108圈,顺利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4月1日成功返回,准确着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向着“实现载人航天”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现有三种载人航天器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航天器是  相似文献   

2.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经过“863”的论证,于1992年由中央批准正式立项。立项时中央明确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试验;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建立空间实验室,解决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神舟六号”是载人航天第二步的揭幕之战。目前出舱活动、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关键技术攻关已经接近尾声,正全面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在未来若干年,我们将陆续发射具备出舱活动能力的载人飞船,进行出舱活动飞行试验;发射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目标,并进行空间站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实验;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17日,这一天使国人倍感骄傲——载人飞船“神六”号在太空翱翔115小时后,成功着陆。从“神六”的成功发射中,我们再一次领会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精进。其实,载人航天工程也需  相似文献   

4.
5月 4日 ,中国载人航天科普展在中国科技馆举行开幕仪式 ,“神州五号”飞船返回舱在科普展中展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 ,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 ,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  相似文献   

5.
一林 《百科知识》2003,(4):23-23
2002年12月30日凌晨,我国“神舟四号”无人飞船从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轨道上运行了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1 08圈,完成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任务后返回,于2003年1月5日傍晚,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准确着陆,圆满完成载人飞船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任务。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谈到航天的话题时,总要问“人类为什么要航天”?一般说来,人们都是从积极的方面去论述。的确,载人航天可以提高国家的威望,发挥巨大的军事应用潜力,开发空间产品和促进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积极作用是不可抹煞的。但是,载人航天有没有副作用呢?回答也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金秋科苑》2013,(14):7-7
2013年6月11日,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新使命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亲临现场观看发射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接见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时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科 《今日科苑》2007,(3):23-25
这是一项被视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姊妹篇的计划;它制造的是一艘神秘的“海度飞船”,能在水下7000米的深海中自由遨游。随着选拔潜航员工作的开始,“海度飞船”正式起航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9.
千年飞天梦,一朝变现实。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更成为全世界华人的骄傲!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神舟”五号的雄姿和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为了使瞬间成为永恒,让我们再次回顾这激动人心的一幕一幕……  相似文献   

10.
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的消息通过电视向国内外报道时,杨利伟作为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一飞惊世界。  相似文献   

11.
1992年9月,中国正式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为此研制了载人飞船和可靠性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 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神舟”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苑》2005,(11):21-22
10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3.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共有”三步走”,第一步是从”神舟一号”走到“神舟七号”;计划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我们正在进入二期计划。第三步就是建立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相似文献   

14.
我国“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加之近期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引发了人们对载人航天尤其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更加浓烈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晓勇 《百科知识》2000,(4):12-14
1999年11月20日晨6时30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航天发射场用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经过21个小时的太空遨游,在预定的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是我国实  相似文献   

16.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中国载人飞船技术从无到有,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神舟七号发射,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这将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06,(9):323-324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顺利完成各项空间实验任务,并于2005年10月17日凯旋.这是继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后,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完成的又一伟大壮举,再一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精神和卓越创造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在“哥伦比亚号”灾难发生两年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重新启动了载人航天计划,准备让经过改进的”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尘封的航天飞机又将重新起飞。  相似文献   

19.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前苏联“高科技发展纲要”、法国“尤里卡”计划、西德“欧洲防御”计划、日本“全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相继提出。在这些计划和战略中,航天技术被各国列为重中之重。面对世界各国在太空高科技领域展开的激烈角逐,我们如何紧跟时代,谋求长远发展,再现“两弹一星”雄风?1986年3月,发展载人航天被列入了“863”高技术发展计划;1992年9月21日,我国正式启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也有了自己的专有代号“921”。2005年10月15日,胡锦涛主席同“神六”航天员乘组实现了天地通话,那一刻,举国欢腾,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在每个人心中汹涌澎湃。“天地通话”,就是我国载人航天七大系统之——测控通信系统的手笔。我国的测控网发展,历经了超短波测控网、C波段测控网,伴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立了S波段测控网,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多任务陆海基天地一体的测控网。与航天测控通信系统同时成长起来的,是它的主要创建者于志坚,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嫦娥”工程测控系统总设计师。他为我国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的规划、总体设计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2004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05年获中国科协“求是奖”。新时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被列八《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16个重大专项之一。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现状如何、未来会迎来怎样的发展……带着种种的疑问,我们采访了于志坚所长。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正式启动实施,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这引起了人们对建设中国太空家园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