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然而,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不太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使学生在朗读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了整个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朗读水平,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要求。我区首期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实验已历时五年,圆满结束了。实验班学生的朗读能力之强、水平之高是始料不及的。早在小学三年级口试时,从外校抽调来的口试评分教师就甚赞学生朗读能力强,班上四十一名学生中有十二名学生的朗读能力很不寻常。口试评分教师说,他们学校一些语文教师的朗读水平也达不到这个程度。实验班五年级毕业时,带本班语文的陈淑兰老师(我区屈指可数的朗读高手)也心悦诚服地说:“我朗读不及班上的许多学  相似文献   

3.
朱丽玉 《快乐阅读》2012,(19):30-3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开拓思维和陶冶情感。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需要针对本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朗读指导。那么,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呢?我认为,通过三个步骤,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阅读”将伴随人的一生。培养阅读能力应从培养朗读能力做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这就更突出了朗读的理解和感悟功能。朗读成为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有效的方法之一。朗读是少年儿童增强语感、领会文义的最好方式。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符号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又是诱导,又是激发,有的还亲自朗读示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而学生的朗读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就不禁使人想问:学生的感情哪儿去了?当我深入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通过朗读教学能够使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应用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这就充分证明了朗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初中语文教师还是比较重视朗读教学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没有帮助学生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而且缺乏有效的朗读方法,朗读内容也不够丰富,更是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导致学生对语文朗读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就越来越低。因此本文针对初中生的朗读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方法,以此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项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尤其是在新课改中,也明确指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就成了语文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方法上进行简要阐述,以期能促进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更好开展。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技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台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的兴趣。而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最初的阅读活动只能是朗读,学生只有读出声音,才能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离开了朗读,就阻碍了思维,学生就难于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0.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重视朗读的教学,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法,也是要求学生要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训练学生的一种基本技能,这就要求语文工作者在教学时必须紧紧抓住朗读。朗读就是教师个人魅力在教学中的发挥;同时,朗读教学也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参与朗读中体验着情感,培养了语感,同时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朗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在朗读时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却需要教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的朗读呢?一、教师范读引导当前,许多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点名让学生朗读,由于没有教师的范读,学生就不会带有感情的朗读,导致学生对朗读越来越没有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陌生的课文,对很多的生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朗读,想提高朗读的实效性和效果,就必须加强学生朗读指导,让学生能有滋味地读,恰如其分地读。当孩子们喜欢上朗读,学会了朗读时,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76):37-38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加学生朗读的机会,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更何况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呢,更道出了古人治学方面的宝贵经验。李镇西老师的课更是通过示范朗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引导学生朗读,让朗读的激情走进学生的心灵。然而,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朗读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如雁掠过 ,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 ,要求学生读通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 ,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 ,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 ,马上转入下一程序 ,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2 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 ,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 ,看似热热闹闹 ,其实读前没有要求 ,读中没有指导 ,读后也没有及时评…  相似文献   

17.
以5 ̄6年级段为例,我们抽查了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学生的朗读情况,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极少数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这一点;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甚至根本不会朗读。笔者反复观看了在2004年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部分教学实况录像,并对课堂上的朗读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有的课朗读时间只不过五六分钟。40分钟的一节课,朗读时间只有几分钟,显然是太少了。观摩教学活动尚且如此,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就可想而知,也就是说,朗读教学没有受到重视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18.
一、朗读的目标要明确、具体朗读不是乱读或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式,每堂课都让学生读,却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只是泛泛而读,注重内容理解,忽视朗读习惯与方法的培养。甚至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朗读”。我认为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扫清阅读的基本障碍。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发职责。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  相似文献   

20.
潘青松 《成才之路》2009,(21):77-7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