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夏日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和众多体育爱好者最为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但是,由于一些学校没有认真加强游泳活动的组织、指导,也没注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游泳卫生、安全等知识的教育,致使很多青少年缺乏游泳安全的组织及有关知识,从而每年都不断发生游泳溺水事故,这必须引起学校和体育教师、校医、班主任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加强游泳组织工作和游泳安全等知识的教育,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那么,怎样在游泳运动中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呢?  相似文献   

2.
顾建平 《游泳》2002,(4):38-38
在江河湖海中游泳,有发生溺水的可能,就是在游泳池中也时有溺水的不幸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揭示湖北省大学生溺水高危行为和水域安全教育现状。结果发现:湖北省大学生溺水经历普遍、溺水高危行为常态化、游泳教育现状堪忧,建议科学构建大学生水域安全教育模式、配套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法规、补强基础设施、落实大学生游泳教学;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维联动的预警与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4.
胡小善 《体育科技》2014,35(4):161-163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东莞市校外溺水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为预防学生溺水提供参考.东莞市学生校外溺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成人陪同,私自结伴在校外游泳;安全教育力度不够;危险水源管理欠妥;学校管理薄弱、家长监护缺位、社会监管不力;游泳技术不佳和施救不当.根据东莞市学生溺水的特点,预防学生溺水策略如下:政府牵头构建学生溺水安全防护网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水源地隐患排查整改;强化学校和家庭的安全教育与管理责任;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会民众参与溺水预防的责任与义务;加强游泳技能的培训、培养学生的溺水救助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落实.  相似文献   

5.
《游泳》2015,(1):46
游泳为许多运动休闲人士提供了乐趣,但是乐趣可能在几分钟内转变为灾难性的溺水伤亡事故。游泳者溺水后,仅2分钟就会丧失意识,4-6分钟便造成脑损伤或死亡,所以对溺水者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必定会引发悲剧后果。在游泳安全领域是怎样的情形呢?只有确保安全,游泳才是有趣的休闲运动。然而,每天全球有数百万人由于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而面临溺水危险。每年据有关方面统计有4000名儿童溺水身亡,成为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相似文献   

6.
溺水事故(Submersion)是指个体在水中经历了与游泳有关的危难而引发的身体伤害或最终窒息死亡的事件。在我国每年发生的青少年安全事故中,溺水是造成青少年,尤其是农村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首次发布的《2000年至2005年中国儿童意外溺水状况调查结果报告》统计显示:“中国平均每年有近5万名0~14岁青少年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因溺水事故引发的青少年死亡数超过50%,接近3万名,其中农村青少年溺水事故明显高于城市,达5倍之多。”  相似文献   

7.
《游泳》2015,(3):18
据国外媒体4月9日报道,为了避免数以万计的儿童每年溺水身亡,孟加拉国政府决定,游泳课为孟加拉国中小学的强制性课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报告说,每年孟加拉国有大约18000名5岁到17岁的青少年溺水身亡,原因是这些青少年不知道如何游泳。孟加拉国教育秘书向记者表示:“这是—个巨大的数字,等于澳大利亚的20倍。”孟加拉国地势低洼,水灾频繁,溺水身亡被称之为“隐藏的时疫”。孟加拉国  相似文献   

8.
陈卉 《当代体育科技》2023,(31):190-193+198
为针对当前青少年溺水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通过建立多元化、协同化的防溺水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溺水事故的发生。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综合分析青少年溺水事故的现状和成因基础上,深入探究青少年溺水事故的心理、行为和环境等因素,探索青少年防溺水机制的构建和实施路径,建立和形成系统的宣传教育机制、督导检查机制、联合劝导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多元联合防溺水预防机制,并从政策支持、教育宣传、加强监管、加强救援体系建设和加强青少年游泳技能培训等方面,探讨多元联防机制的实施路径,为构建青少年溺水多元联防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以期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障青少年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车祸、疾病、自杀……在一系列人类非自然死亡中,溺水排在第几位?出乎大多数人们的意料,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表明,溺水身亡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是全球人类最为普遍的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四种游泳事故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种游泳事故及预防措施木子一、溺水溺水是游泳中常见的事故,后果极为严重。溺水大都由技术、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及突发事故所引起。其中,技术和心理问题多发生于未能熟练掌握水中呼吸、漂浮和踩水技术及心情紧张的初学者。身体原因多见于体质较弱和患有潜伏疾病的...  相似文献   

11.
刘国栋  张文华 《游泳》2010,(2):22-24
车祸、疾病、自杀……在一系列人类非自然死亡中,溺水排在第几位?出乎大多数人们的意料,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表明,溺水身亡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是全球人类最为普遍的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炎热的夏季,喜爱游泳运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大量的人潮涌入泳池、海滨浴场,各项水上活动普遍发展,从而促使人们与水接触的机会逐渐增多。然而在玩水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幸的溺水事故总会发生。一旦溺水并出现了呼吸与心跳停止的现象,能否使溺水者再恢复正常的生命力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事现场的适当急救。如果人们能具备救人的技术,毫无疑问可以挽回许多在送医院前即将丧失的宝贵生命。因此,本文针对紧急救护术,即心肺复苏术有关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为人们认识和应用游泳救生中的急救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红兵  李莉 《游泳》2008,(3):43-43,54
近年来,盛夏暑期已成为广州地区儿童溺水身亡的高发期。特别是在今年5—7月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广州市就发生了近十起儿童溺水身亡的意外事故。这些溺水儿童大都是与同伴在江河边或水库边戏水、捞鱼时而不慎溺水身亡的。也有人是与家人或独自在小区游泳池内游水时溺死。究竟是为什么这几年溺水事故不仅未能减少,反而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具有多人同时一起溺水身亡的特征呢?从近期广州地区儿童溺水身亡的现象来看,其重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4.
梁永生 《新体育》2011,(6):75-75
游泳是人们年喜爱的夏季运动,即健身又消暑,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常常会发生溺水事件。所以,学游泳一定要在水浅的游泳池里,并且有识水性的人陪同。学会游泳之后,没有人带领也不要在江、河、湖、海或池塘等开放水域游泳。  相似文献   

15.
蛙泳速成教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学会游泳,掌握一种游泳姿势,减少学生溺水事件发生?通过近几年来对蛙泳教学的不断实践,逐步摸索出比较成熟的蛙泳新教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使学生迅速掌握蛙泳游泳技能。  相似文献   

16.
纠延红 《游泳》2003,(1):24-24
在游泳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观念,必须把安全教育和安全保障措施放在首要地位,强化教师和学生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预防并杜绝游泳溺水事件的发生,这是游泳教师的神圣职责。如果游泳教学时的安全保障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不可避免地发生溺水或其他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17.
木子 《游泳》2001,(4):16-16
夏季 ,游泳是一种理想的集降温、娱乐和健身为一体的体育活动。但是 ,游泳又是一种很危险的运动 ,容易发生溺水事故。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 ,美国每年因游泳而被淹死的人多达4000人以上 ,其中有近1200人是14岁以下的孩子 ,大多数是淹死在自家后院的游泳池里。在游泳中 ,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儿童。每年有2000多名儿童在游泳时溺水 ,在一些州 ,儿童溺水死亡要超过其他致死因素。美国儿科学会建议 ,最好不要教4岁以下的孩子学游泳 ,因为孩子们遭受游泳伤害的机会在价值上远远超过操之过急的“教学”。美国消…  相似文献   

18.
游泳是全面锻炼身体和意志的一项很好的运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尤其是青少年,更加喜爱游泳活动。但是,在水中活动与陆上不同,如果疏忽大意,不注意安全,就可能出现溺水事故。因此,我们在游泳的教学、训练和群众性的游泳活动中,要有高度的安全观念,把游泳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如果能够这样做,安全措施又周密得当,溺水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怎样做好游泳安全工作呢?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学校体育课中游泳课逐渐普及,同时也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但是,由于游泳运动的环境特殊,学生又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游泳课往往比陆上体育课更容易出现危险事故,所以,作为游泳老师不仅应该具备较高的游泳技能,还应该了解导致溺水事故的原因及掌握相应的救生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  相似文献   

20.
游泳运动是整个体育教学的组成部份,游泳能增强体质、磨炼意志,是男女老幼较为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它能引导人们走向大自然,给人以美的追求。但是“水能载舟,又能覆舟”,倘若掌握不好游泳技能,便会导致溺水,危急生命。为了使更多的人参加这项运动,教师的责任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此发生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