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界对沈从文的都市小说研究相比起湘西小说研究要少一些,特别是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一般容易被忽略,批评者们并没有过多地从城市的角度追踪沈从文如此表现都市人性和都市恶的原因。文章从《都市一妇人》这个单篇谈起,回归城市深入研讨沈从文小说的都市女性叙事。  相似文献   

2.
城乡互参模式与都市文明批判--论沈从文都市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代中国都市文学背景下分析沈从文都市小说,认为沈从文通过对都市生命退化、都市道德病态和都市人性虚伪三个层面的描写,体现出都市文明的批判色彩。同时,分析了沈从文都市小说的创作模式——城乡对立互参的思维方式,都市文明批判的文化资源——湘西乡野文明资源及其文化学文学功能;以原始的乡野文明改造日渐衰老的民族品德和日益扭曲病态的都市人性。  相似文献   

3.
《绅士的太太》是沈从文都市批判系列小说的代表,讽刺了上流社会的虚假做作与骄奢淫逸。为了更好的揭示这一主题,沈从文在这篇小说中为我们构建了庞大且繁复的都市空间,其中一方面是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界线的模糊化,另一方面是物质空间建构下都市精神空间的揭示。从整篇小说来看沈从文又采用都市叙事模式,淡化具体事件,突出都市的商业性。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都市题材小说的叙事方式更符合故事化叙事。沈从文都市题材的小说形成了"母题",设立了特殊的故事场。而从故事的背景,故事的人物和故事的主题等方面来看,他的这部分小说所谓的现实主义表达有很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在其文学作品中,对湘西世界进行了赞美,而对于都市文明进行了猛烈批判。本文就沈从文特殊的人生经历,探究沈从文对都市文明肆意批判的真正原因,并通过他的小说创作,揭示出沈从文在极力批判都市文明的同时,无意间却向读者展示了城市文明的进步所在,而这些进步,正是湘西世界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在他的湘西系列小说、都市题材小说以及湘西本土文化与都市文化两相比照的过程中.基本肯定了湘西本土历经数千年不变的恒定文化因素(“常”),而对湘西在朝现代转型过程中.自外而来并传染侵蚀的异质文化因素加以否定(“变”)。从而让人感受到沈从文小说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都市小说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了与小说本身较为一致的流派特征。京派(京味)都市小说的代表作者是沈从文和老舍,研究者对二者小说中都市与乡土的关系进行了辨析,也对二者小说中的都市批判作出了分析评价。海派(新感觉派)都市小说研究成果较多,大致可以分为主题研究、现代性辨析、叙事研究、文化研究等几个方面。在左翼都市小说研究成果中,对茅盾都市小说的研究是一个重要部分,也有研究者探讨了左翼都市小说的成长主题和整体性艺术成就与缺憾。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现代都市小说的整体性研究论著,但数量较少,对各个都市小说流派之间的同质性挖掘还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小说中以乡下人的视角姿态,对城乡两个世界进行刻画,通过否定都市文化价值来确认乡下文化价值,来达到对理想社会前瞻性的追索。  相似文献   

9.
《看虹录》是沈从文40年代的重要作品,因为故事中对于女性身体的刻画而在研究界产生了对于该小说是否有情色倾向的论证。本文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将梳理沈从文自20年代末期以来表现都市文明的作品,从文本中发掘沈从文在40年代对于一种健康的都市文明和理想的现代人格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它不仅延续了沈从文一贯的都市文明批判主题,而且从审美层面与哲学层面来读解小说,它的意蕴更为丰富、深邃。  相似文献   

11.
在沈从文的人生小说里,都市人生的恶与乡间人生的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人们看到现代都市中精神荒园的现象--道德的堕落与人性的沦丧,乡间里存留的可贵东西--传统美德与人性之善.  相似文献   

12.
《宜宾学院学报》2016,(10):98-103
在京海两派领衔人物沈从文和施蛰存都市书写的笔下,主人公常常以"漫游者"的姿态出现,用一种漫游的形式观察和打量都市,形成独特的审美经验。在沈从文作品中,都市是其主人公借以逃脱居室逼仄的一个场所,但主人公常常被都市拒绝而逃回住所;施蛰存笔下的主人公常常漫步于繁华的街头,此时,都市成为一个催化剂,催化着人的欲望。两派代表人物的都市书写体现出他们不同的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明进程的结构特征-“贵族性”始终使人陷于“自我封闭”的情感之中,同时这一文明的“贵族性”又使文明的成果始终集中在特定社会及特定阶层中。将文明一词从人的行为所表现出的价值来看,现代文明的“贵族性”与沈从文所揭示的都市文明特性非常接近,沈从文从人性的观点出发,揭露了在现代文明的“贵族性”之下形成的特征社会阶层的“虚伪人性”特性,沈从文的都市观也许不能完全代表京派作家对都市的体察,但他对现代文明的体察却是最有深度的。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异的作家,他一直以“乡下人”自居。沈从文以湖南湘西乡野文化与人性个性叙写而闻名于世,同时,也创作了许多都市题材作品。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和乡土小说在文学史上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把沈从文的小说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和海派小说进行比较是有价值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审美视角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对“湘西”自然生命的追求和对“都市”人性萎缩的批判从正反两方面契合了道家文化的内涵与本质,其具体表现也是深合道家艺术的审美神韵。同时,沈从文对道家文化的认同与亲和也给其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小说主要的是写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充满原始习俗的乡间人生,二是现代文明下的都市人生;他把人类病态精神看作都市文明对人性的扭曲。在他的都市题材小说中,他通过城乡对立视角中的人生体验来审视"乡下人"眼光中的现代都市人生。明显地流露出作为"乡下人"的自我主体所特有的对都市人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的强烈否定意识。展示形形色色的所谓城市精英的丑陋人性,他怀着对理想人性的执着追求痛斥这种人性的沉沦,并试图在现实与理想对比中揭示这种现象所产生的根源,体现了人类不可泯灭的对精神世界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以"乡下人"特有的眼光,观察着都市文明,嘲笑着都市的丑恶,认为都市的人生形式远远不及湘西的生活状态。而事实上,沈从文在极力批判都市文明"病相"的同时,无意间却向读者展示了城市文明的进步所在。这些进步,正是湘西世界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都市小说创作中贯穿一个相同的主题,就是对都市意识的现代书写,都市小说中物与商品的理念、现代都市情绪与体验、现代都市情爱关系是都市小说现代化的表征,彰显了新生代都市小说的特质,体现了作家的思考与批判.  相似文献   

19.
在沈从文的创作中,湘西生命形式与都市生命形式具有对立与对照的性质,代表沈从文不同的生命理想与情感取向。沈从文对都市生命形式的审美观照包含着一种犀利的文化批判眼光,从中传达出沈从文独特的生命理想,并通过这种生命理想表现其独特的创作追求。因此,探讨沈从文创作中的都市生命形式,对于理解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由此可以发现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彰显出的一鲜明表征即是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叙述。可以说,沈从文的乡村生命体验给了他丰富的民俗文化积淀,都市生命体验则给了他理性关注民俗的思致,它们共同为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言说民俗进而生成文艺民俗美学思想提供了平台;这种对故土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眷恋作为沈从文都市社会生存中被现实激励生发出的主体性意识,对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在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深刻影响。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民俗审美生成与其生命体验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