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最近,我阅读了《江苏教育》(2007年第11期)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陈进春老师写的《"小题"也要"大做"》,文章主要谈习题开发,陈老师讲了两点:一是"小题"能"大做"吗?二是"小题"怎样"大做"呢?文章最后是陈老师的思考:"小题大做"要注意些什么?主要写了三点:一是教材中哪些习题需要开发?二是所开发  相似文献   

2.
尹友胜 《江苏教育》2008,(14):96-96
最近,我阅读了《江苏教育》2007年第11期上发表的由陈进春老师撰写的《“小题”也要“大做”》一文,该文主要谈习题开发,陈老师讲了两点:一是“小题”能“大做”吗?二是“小题”怎样“大做”呢?文章最后是陈老师的思考:“小题大做”要注意些什么?主要写了三点:一是教材中哪些习题需要开发?二是所开发的习题难易度如何把握?三是开发的习题怎样组织学生练习?我认同陈老师的三个注意点。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阅读了《江苏教育》(2007年第11期)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陈进春老师写的《“小题”也要“大做”》,文童主要谈习题开发,陈老师讲了两点:一是“小题”能“大做”吗?二是“小题”怎样“大做”呢?文童最后是陈老师的思考:“小题大做”要注意些什么?主要写了三点:一是教材中哪些习题需要开发?二是所开发的习题难易度如何把握?三是开发的习题怎样组织学生练习?我认同陈老师的三个注意点。但我认为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习题开发时。价值引领不可缺失。下面结合我听的一堂课,谈谈对这个问题思考。  相似文献   

4.
《小学教学》2008年第四期刊登了陈琴老师的《通背语文书,何不一试?》一文,陈老师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令人敬佩,尤其为陈老师能紧紧抓住背诵来积累学生的语言这一做法叫好。但感叹之余,笔者对陈老师要求学生"通背语文书"  相似文献   

5.
正一、谈话师:今天,陈老师来给你们上课,大家开心吗?生:开心。师:陈老师今天要和大家做一个小游戏,然后请同学们把游戏的过程写成一篇短文章。(出示:做一个小游戏,写一篇短文章)怎么样?感兴趣吗?生:感兴趣!师:太好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大家这么感兴趣,我相信今  相似文献   

6.
今天下午,陈老师走进教室,笑容满面地对我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收到了《龙城教育》的用稿通知单。”大家争先恐后地问道:“是谁的,是谁的?”陈老师说:“别着急,大家听我慢慢念。”陈老师就把用稿通知单念了一遍,原来是我的。这  相似文献   

7.
<正>写评语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们来说,确实是"小题",但这个"小题"有必要大做。为什么要大做?如何大做?我想就自己的一点实践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一番。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语文课难教,语文作业太繁琐。就拿四年级来说吧,作业量比较大:生字本要求书写规范,大作文要通文达意,小作文需短小精悍,读书笔记得图文并茂,默写要字字准确。当然,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8.
正如何在低段阅读教学中聚焦语言文字呢?这是我非常困惑的一个问题.陈老师的《活化石》教学让我如沐春风,给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活化石》是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科普短文.细读文本,不难发现有许多特质的东西潜藏在其中,如:科普文字词的精准选用、语段的构段方式.陈老师在课堂中紧紧围绕"聚焦语言文字运用"这个理念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9.
陈老师提到的情况,可以说是《电磁铁》一课教学中,几乎每个课都会出现的情况,只是陈老师的“有位学生”向陈老师提出,陈老师又据此写了文章。因此大家来研究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建议研究:1.用已知极性的磁铁的一极接近电磁铁,同电磁铁的任何一端都是相吸引。这个现象怎样解释,也就是我们如何认识这一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今天听了中心校五年级的一节语文研讨课《范仲淹的故事》,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为第二课时。课后,与会老师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主要交流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了解了陈老师本节课教学思路的设计意图,另一方面总结了各位老师对本节课的一些看法。陈老师上的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不错:1.直奔主题。在引入课文后,以"范仲淹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他做了什么?"的问题细读品悟课文。这样直接而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身边,有一个严格的老师,那就是年轻漂亮的陈老师,陈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很严格。记得有一次,陈老师面带笑容地走进教室,微笑着对我们说:“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十五课《我的战友邱少云》。”这时,我笑嘻嘻地说:“邱少云这个名字不正是我班同学邱婧舒的外称吗?”我虽然只开了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一日,笔者正在设计《社戏》的教案,小灵通急促地震动着(笔者开"会议"情景),打开一看,是苏州市网上学校——家校路路通发来的短信息:"陈老师您好!我想问您一件事.朱☆☆(共知的原因,名字由"☆☆"替代,下同。笔者注。)回家说她9月份调研测试数学成绩考70分。我知道她小学的数学成绩特别差,她是不是在说谎?望陈老师  相似文献   

13.
高兆华 《班主任》2012,(6):20-20
正那天下午,小程被班主任陈老师拎进了办公室。陈老师面带怒色,小程深深低着头,看来,他又犯错了。"赶紧说,到底是不是你!"陈老师的声音里带着怒气。小程低头不语,眼睛红红的。"如果你承认错误,我可以饶你这一回,赶紧说!"陈老师有些不耐烦了。也许是"饶你这一回"触动了小程,使他看到了一丝解脱的希望,他微微抬了抬头,低声说:"老师,是……是我。""是你为什么不早承认?我  相似文献   

14.
正翁和(以下简称"翁"):今年3月我们一中搞了一个读书节系列活动,回想当时学生们的风采,不禁感慨——阅读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这也触发我想与几位老师一起聊聊经典。陈老师,在您的阅读记忆中,有哪些作品是您的老师推荐给您的呢?当时是怎么看的?陈荔香(以下简称"陈"):按今天的话来说,我是一个"60后",早些时候没什么书可读,老师推荐的也是《红岩》《卓娅和苏拉的故事》《林海雪原》之类的。十来岁读《青春万岁》特  相似文献   

15.
《画杨桃》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启发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也就是实事求是这个道理。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想让学生真正读懂它,要理解"实事求是地对待任何事物"这个道理,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怎样设计既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又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呢?有幸在市级培训会上,聆听了陈老师执教的《画杨桃》,陈老师抓住文本、妙借呼应、善换角色、巧抓标点、以"读"为本,为我们演绎了精彩的课堂。一、妙借呼应,"读"破难点  相似文献   

16.
来来往往     
歧义中的歧义刘欣的疑问依风老师,我有件事想告诉你哟!今天我“躲”在房里看《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06年第9期,看了一下《小题·大做》,发现其中一条《不可小看“的”字》的参考答案有一点点小问题:  相似文献   

17.
打赌     
李发胜 《湖南教育》2005,(15):45-45
芙蓉中学是一所偏远的水乡中学。陈老师是这所学校九年级甲班班主任,吴老师是九年级乙班班主任。陈老师任教甲乙两班语文,吴老师任教甲乙两班数学。他俩的爱人也分别教这两个班的物理和化学。一天,两位班主任在一起闲聊,各自估计本班可以升重点高中的学生。吴老师谈完后,陈老师说:我看你们班李明大有潜力,升重点高中有把握。”吴老师问:何以见得?”陈老师说:“从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出,这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特强。”吴老师听了朗声大笑:“陈老师,你真看得起李明是不?”陈老师胸有成竹:我对李明充满信心。”吴老师:“那好,我打赌他考不起重点高中…  相似文献   

18.
新学期开学,陈老师给我们 上课出了不少新花样。今天见她 笑容满面,我估计她又有新花招 了,可这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 啊?她终于发话:"我们先轻松轻 松做一个游戏--'你做我猜' 猜句子。规则是,只能用手比,不 能用嘴说。" 我没听错吧!做游戏?现在老 师真的那么开放?还时兴上课做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学设计》2007年第2期发表了陈力老师的《预设之外的精彩,源于"有效引领"》一文(以下简称陈文),陈老师面对课堂意外进行有效引领的"做法"给了我们一线教师新的启示。但笔者对陈文中出现的"意外"及其引领的方法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和陈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20.
上官同荣 《辅导员》2012,(17):32-33
有个成语叫"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小题大做"出于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中。在考试时,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小题";以《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这五经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大题"。"小题大做"就是用"五经"文的写法,作"四书"文。流传到今天,就引申为用小题目做大文章,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本文要谈的"大题小做",是指大题目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