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一代》2001,(Z2)
日本老兵东史郎对日本侵华战争真诚忏悔、谢罪的同时,正义和良知使他以极大的勇气公布了他个人在侵华战争中的日记,有力地揭露和证实了日军的暴行,因而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恐吓和攻击。东史郎没有屈服,继续坚持他的正义之举,决不让日本侵略、奴役亚州人民的历史重演。他坚信:正义必胜。  相似文献   

2.
脱口秀(18则)     
○年轻的女生对珍珠港事件一无所知,她们去看电影只因为喜欢男主角。日本一影评人说《珍珠港》在日本上演。而事实上,  相似文献   

3.
浅析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遭到惨败的原因姚华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日本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从而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以微不足道的代价,击沉击伤美国主力舰8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等其他舰只10多艘,毙伤...  相似文献   

4.
美国之所以被日本偷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美国忽视新的海上作战方式对珍珠港所构成的新威胁。日本偷袭珍珠港,达到了计划的预定目标,但在大战略或政略上失败了。珍珠港事件导致了太平洋战争,而太平洋战争则对美日两国产生了未曾预料到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9·1 1”恐怖袭击是自 1 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以来 ,美国遭受的最大一次外来攻击。“9·1 1事件”和“珍珠港事件”一样 ,成为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对中美关系具有历史转折性的作用 ,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比较分析“9·1 1事件”与“珍珠港事件” ,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更好地处理中美关系 ,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相似文献   

6.
孬种病毒     
在南京30万同胞遇难××周年纪念日,许多中国同胞因为日本人不承认此劣行,正举行大游行。早上,日本的一栋政府大楼里发生了骚乱,因为大楼里所有的电脑都被黑客给黑了。每部电脑的屏幕上都显示:你们这些孬种,你们应该为你们的战争罪行得到报应。除非你们为自己的罪行作出忏悔,我  相似文献   

7.
周朴园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学术界对他的评论多有分歧,作者曹禺的解说也前后矛盾.从初版《雷雨·序》及剧作本身来分析,他对自己的罪过是真心忏悔的,作者是以一种“悲悯”的态度来写他笔下的人物的.作者从生活出发,揭示出周朴园性格的丰富性及其内在矛盾,而写他的忏悔又与外国文学的影响分不开.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趁机扩大侵华战争,妄图奴役几万万中华儿女,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实现独霸亚洲的美梦。为了驱逐美国在亚洲的势力,日本军队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基地--珍珠港。虽然就整个战役来看,日本珍珠港的胜利是完美的,但从战略的高度来看,这是日本最大的败笔。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向日本宣战,日本从强盛开始走向衰败。《荣誉勋章:血战太平洋》就是以珍珠港事件为背景展开的,它以第一人称射击为主,辅以海陆空多种作战模式,十分好玩。在游戏中,除完成紧张刺激的主线任务外,还有许多支线供玩家挖掘。能完成多少额外任务,直接关系到你所获得的勋章奖励。不多说了,侠客也要玩去了^ ^!  相似文献   

9.
“大新闻!快来看!”妈妈兴奋地叫我。正在看书的我一听到有大新闻,放下书,迅速跑过去。原来,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报:一位日本老人在卢沟桥上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他就是91岁的日本侵华老兵本多立太郎。他以下跪的方式,为自己在60多年前那场战争中的罪行向中国人民谢罪。这  相似文献   

10.
二战期间,欧亚战场上德国和日本两个罪魁对世界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战后,德国人痛定思痛,从政府到民众,开始了漫长而认真的忏悔。但日本当局,尤其是自民党首领却丝毫不学“轴心国”的自衷自忏,反而绞尽脑汁万般抵赖,一贯坚持其荒唐谬论。但日本侵略中国及亚洲国家人赃俱在,墨写的谎言和空口的假话决掩不住血写的历史。同时,日本人当中的清醒者则代表了不愿身陷苦海、永远与耻辱为伍的日本人民。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以往和现在使用的多个版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都说.日本突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的时间是1941年12月7日凌晨.且不加任何注解。笔者认为,这样标示珍珠港事件的发生时间是否科学合理,还有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黄敬聪 《考试周刊》2010,(16):54-55
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让美国损失惨重,却成为了美国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对日宣战的理由,美国的参战为二战的提前结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对于珍珠港事件的真相,众说纷纭,甚至有这样的一种说法: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为了让日本放第一枪,进而将美国拖入战争而使出的苦肉计。但真相真是如此吗?本文从日本蓄谋已久、美国麻痹大意、罗斯福战略估计错误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说明珍珠港事件并非罗斯福的苦肉计。  相似文献   

13.
12005年5月19日,日军侵华老兵91岁的本多立太郎跪在“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卢沟桥上,他身旁站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和《我认识的鬼子兵》作者方军。本多立太郎自1986年2月开始在日本各地进行侵华战争谢罪忏悔演讲,至今已有1027次,听众累计18万人次。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上映的电视剧《雪豹》,是一部描述全民族抗日战争奋斗史的影片,其中塑造了一个谦卑真诚,有武士修养的形象——竹下俊.他敬佩对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做人,他谦卑真诚,极富修养;待友,他示人以仁,极富真诚;从军,他冷血多智、极富意志.《雪豹》对日本军人形象的塑造更加客观,日军在华的罪行不容抹灭,但是日军的一些优秀的品...  相似文献   

15.
导语 人如其面,精彩的外貌描写,往往能让人物个性突出,给读者难以磨灭的印象.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外在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形、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种写作方法.在写人记事类文章中,外貌描写是最常见的写人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袭击珍珠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典型的海上突然袭击,它最大限度地达到了战略上的突然性。那么,日本袭击珍珠港为什么会取得成功,本文试图就此问题作一简单分析。一、长期准备,严密策划。日本袭击珍珠港是经过长期准备和严密策划的。按照日本海军传统的军事战略,日本的对美战略概括为:战争一开始,日本用全部海军力量去攻击美国的远东军事基地菲律宾.迫使美国海军前来救援.在途中,日本利用其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攻击美国舰队.使之实力…  相似文献   

17.
卢梭在《忏悔录》中赤裸裸地暴露自己,追求平等与自由,巴金在《随想录》中反思自己、剖析自己,探求真理。两位老人都在自己晚年写下这样一部坦率真诚的巨著,本文从写作背景、忏悔意识和创作动机三方面对这两部巨著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探求其内在联系,追求人类美好智慧与品德。  相似文献   

18.
习作要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习作”: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同学们都作了自我介绍。这次习作,根据自己说的和同学的评价,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写完以后再加个题目,如“我给自己画张像”、“这就是我”、“爱哭鼻子的女孩儿”。还可以把习作读给了解你的人,听听他们的意见,并认真改一改。拓展思路本次习作为你提供了一个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机会。介绍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一是自我观察。可以通过照镜子,观察自己的长相、衣着、姿态、神情等,想想自己有什么  相似文献   

19.
国人普遍认同一种观点.就是德国的二战反思文学相比日本的二战反思文学来得更为深刻.即从不避讳自己在战争中的罪行.但对于德国人是怎样反思的、反思的内容和探讨出了哪些人类共性的东西都没有仔细加以研究.而对于日本的二战反思文学,长期以来都存在一直善意的误解,一厢情愿地认为日本人也在对其发动的军国主义战争进行着批判和忏悔,但和日本二战反思文学有着严重的偏差,更有学者指出疑问:日本是否有反思文学.正值中国学术界讨论这一主题时,随着柏林墙的倒塌,统一后的德国也出现了一股具有为历史翻案倾向的写作潮流--描写受害的施害者.这与日本惯对战争罪责进行回避、淡化与模糊化的矛盾处理方式既相同又不同.  相似文献   

20.
全美国的心思和希望,事实上整个文明世界的心思和希望,今晚都集中在密苏里号军舰上。在这停泊于东京港口的一小块美国领土上,日本人刚刚正式放下武器,签署无条件投降协议。四年前,整个文明世界的心思与恐惧集中在美国另一块土地上——珍珠港。那里曾发生了对文明的巨大威胁。这种威胁现已被消除。从那里通往东京的是一条漫长的而洒满鲜血的道路。我们不会忘记珍珠港。日本军国主义者也不会忘记美国军舰密苏里号。日本军阀犯下的罪行是无法弥补的。也是无法忘却的。但是他们的破坏和屠杀力量已经被剥夺了。现在他们的陆军以及剩下的海军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