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招龙是苗族崇龙习俗中的一种,盛行于贵州省雷公山区。苗族招龙之龙具有多态性,包括动物龙、植物龙、非生物龙和自然现象龙等,这突破了原有的动物崇拜论和灵物崇拜论,而将龙崇拜的实质指向了最神秘和最原始的自然,即龙崇拜源于自然崇拜。  相似文献   

2.
郑军 《海外英语》2011,(10):302-303
中西方"龙"文化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不同的龙的起源、不同的象征意义、不同的形象和不同的文化衍生意义。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二:中西方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不同和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信仰。但中西方龙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即不论在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里,龙的价值都在于给以人们一个永恒的崇拜和追求对象:对力、对水、对火、对天空的向往,对征服自然界所有不在人类控制之下的力量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以来,龙崇拜研究在龙崇拜的起源、龙形的演变、龙崇拜的文化涵义、龙崇拜的性质、龙崇拜与中国政治、少数民族崇龙习俗以及中外龙俗比较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龙崇拜研究从整体上来说至今仍然处于水平较低的阶段,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相似文献   

4.
简说蛇的图腾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蛇之图腾崇拜,是中国远古图腾崇拜中起源最早、分布最广的一种动物崇拜,至今仍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广为流行。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对现存的蛇图腾崇拜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以期对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动物崇拜有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就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动物词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同一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龙(dragon)是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  相似文献   

6.
易水 《高中生》2012,(21):59
龙,是中国人心目中特有的一种神物。无论身处何方,一句"龙的传人",会让每一个中国人心生自豪;一句"龙的子孙",会让所有的中国人倍感亲切……在中国龙文化中,龙不仅被视为一种通天的神兽,而且还被视为一种吉祥瑞兽。在古人看来,龙既然能沟通天地,当然也能代表天或神,给人庇佑。所以,人们很自然地把龙当做昭示吉祥幸福的瑞兆。古代统治者甚至还把龙的出现当做国泰民安的象征。世界上虽然并没有龙这种生物,然而有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龙是由两种或多种动物和其他物组合而成的幻想中的动物。组合成龙的动物或其他物,并不是毫无选择的,它们都是民间信仰中具备兴云布雨或司水理水职司的神灵。由此可见,龙的形成与水神崇拜密切相关。人们为了有效或尽快解除水旱之灾,往往同时祭祀多种水神,即将多种水神放在一起祭祀。祭祀的对象往往不可能是实物,而多是象征物或图形。当人们将多种水神象征物或图形放在一起作为祭祀对象时,就很有可能将他们组装在一起。多种水神动物和其他物的组合便形成了幻想中的动物——龙。龙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不同的水神动物由简单组合到复杂组合的历程。在这一漫长的组合历程中,留下了不同的组合体,因而也就形成了千奇百怪的龙。  相似文献   

8.
每逢元宵佳节,中华大地龙飞凤舞,热闹欢腾,但这种热闹又不禁让人生出许多感慨,尤其前几年,主张中国须全盘西化的人们也曾大肆把“龙”批为张牙舞爪的恶怪,《河殇》即为代表,书中把中华威武巨龙说成丑陋的血口大怪,龙型被糟践得一踏糊涂.前后看来,一种龙是经济发展建设时期的善龙,一种龙是作为王权象征的恶龙,总之,龙型一直被作为为现实服务的一种工具而存在的.凭直觉说,龙自始应为一种原始思维的艺术,而绝不应是如《河殇》所述的让人敬畏的,迫人尊崇的自然暴君与社会暴君的象征.由此,我不禁想初探一下龙型及龙崇拜的内涵与外延.大约在地质学第四纪之初,人类起源,人赤裸裸地来到世上,穴居野外,饥食野果草根,渴  相似文献   

9.
谈龙     
龙文化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文化。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龙这一虚幻的神物,盘旋在人们心中已有几千年之久。中国龙起源于距今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崇拜与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在心中构造了一种拥有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  相似文献   

10.
李光 《辅导员》2012,(5):11-13
上海某大学教授曾经发表过一番"废除龙作为中国国家形象标志"的言论,其"废龙"的主要论据是,在西方人眼中,龙是一种邪恶的动物。那么,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并且仅仅存在于传说中的动物,西方的龙为何会落得如此恶名,而中国的龙又是如何演变为吉祥兽的呢?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中国人非常崇拜龙,并自称“龙的传人”。其实,龙并不存在,它是我们祖先创造出来的一种崇拜物。既然传说中的龙并不存在,那么真实存在过的恐龙肯定就和龙挨不上边了。对大量的化石研究表明,恐龙各有各的形象,与传说中的龙完全不一样。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把恐龙与龙联系起来呢?问题就出在恐龙的“龙”字上。其实,恐龙只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  相似文献   

12.
张一龙、张子沙撰文《龙文化与龙舟竞渡发展研究》指出,龙文化对龙舟竞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5种解说:一、图腾崇拜说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人们心目中吉祥的象征。在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龙舟记录,在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载:"天子乘鸟舟龙卒浮于大沼。"晋代郭璞注:"沼,池。龙下有舟字。舟皆以龙、鸟为形制。"屈原的诗中也多次写到龙舟,如《九歌·湘君》中有"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相似文献   

13.
谈鸟虫篆     
正所谓鱼鸟,在古人对动物的级别区分来说,它们高于人类,高于四肢着地的动物,人们把它们作为对上天与自然的崇敬对象,进而想象出一种具备鱼鸟特征的动物——龙。而在商周青铜器的装饰图案的表现上,人们又往往以具有亲和力的鱼鸟,去表达对世界及上天的崇拜、敬畏之心。这应该是鸟虫文字的意义来源。商周青铜器上的错金银装  相似文献   

14.
龙的原型学界多有探论,该文作者将龙放在一种更为广阔更为原始的自然背景来分层次解构阐释,提出龙滥觞期的初始原型为婉蜒河川,河川是龙最原始的基形。河川的形色声态流变动势与龙的形象结构系统有隐秘而真实的趋同性质。龙是河川活物化表达者,自然崇拜阶段原生形态的龙是初民将自然对象超自然化过程中表象联想互渗的产物。龙发展流变期的动物原型为蛇蟒蜥鳄等水居动物,它们是龙的次生形态即次原型。龙的动物原型以河川作为其衍生的基础。龙的动物形象和意象的不确定性是直接导源于初民对蛇蟒蜥鳄等动物自然属性与神秘属性的不确切感知。蛇蟒蜥鳄等既是河川之动物化神灵化载体,也是河川神秘机制的功能性载体。定型期的龙图腾是初民以蛇蟒蜥鳄等动物之最奇异明显或最锐利凶猛的形象特征联缀综合在河川基形之上而渐次建构形成的,是在自然崇拜、动物崇拜与动物图腾崇拜的神秘整合中产生的,它是共生形态的图腾龙。中国古代神话中”土龙致雨”、“应龙畜水”、“黄龙曳尾”、“神龙以见画地”、禹逐共工杀相繇以及“乘龙”、“御龙”、“驾龙”等事象均是以神话变形方式涵藏或再现着龙与自然河川、蛇蟒蜥鳄等的真切关联,是用神话语言认真而曲折地叙说着龙的真实本相。  相似文献   

15.
动物图腾崇拜是哈尼族自然崇拜中的一种,是哈尼族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崇拜对象丰富多样,其中以虎、龙、鹰、燕子、蛇、狗等动物图腾崇拜为主,并具有崇拜的起因、发展、崇拜的形式和方法以及民俗事象。它是哈尼族最初的原始宗教文化之一,也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一种动物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这种动物就是“龙”。中国人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十二生肖中也有它的一席之地。它对于中国人的意义,远非外国人能够揣摩得了。活生生的龙谁也没有见过。没见过的原因绝不是因为龙是珍稀动物,而是因为在这世上其实从没有生存过如今我们所见形象的龙。“中国龙”,其实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说到“中国龙”的历史与形象来历,那真是太久远了。现在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一条龙,出现在距今六千多年的仰韶文化中,被称为“中华第一龙”。那是一条长一米七八的白蚌砌成的龙,做云中飞腾之状,已经与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17.
“龙”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一共有22个义项,我们在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日书》中发现,“龙”还有一种特别的用法,意为“禁忌”。龙具有这一用法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龙是神圣的,人们崇拜龙,从而产生禁忌心理;另一方面是因为“龙”的原型是蛇,人们对蛇的惧怕在龙身上延续着,因而产生禁忌心理。  相似文献   

18.
汉民族在上古时期就把龙作为崇拜的图腾,龙象征着神圣吉祥。汉族自古把龙奉为祖先的化身,因而至今汉民族喜欢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以龙的子孙自豪。因而中华民族自古就形成了龙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龙在韩国也有较为崇高的地位,与韩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龙文化在语言方面的体现为和龙相关的熟语。本文通过对中韩两国和龙相关的熟语的比较,分析龙在中韩两国的不同地位,以更好的了解中韩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的图案成为华夏民族的族徽。我们民族为什么选择“龙”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这有着它的历史渊源。事实上,龙这种神异的动物,中国乃至世界上从来就未曾有过。龙的形貌及其传说,追根溯源,盖由蛇的形貌演变而成。它是我国原始社会氏族图腾崇拜的产物。由此而逐渐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材料考据龙崇拜的起源,认为闻一多先生判断龙的基调是蛇,在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是闻氏一大功绩;但闻氏用龙为氏族图腾说来解释龙崇拜的起源,在理论上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作者认为龙由蛇图腾演化而来,在夏代立国之前形成雏型,并具有地域、氏族文化融合的多元性。同时指出,龙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产物,是先民臆造的虚幻神物即抽象合成的观念复合体,它是部落联盟的新标记而不是氏族图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