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打招呼不仅是人际交流的社交礼仪,也是与人进行顺利交往和保持顺畅的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交际要素。本文拟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日招呼语的使用频率、招呼语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旨在阐明两国的日常招呼语各自呈现的内容结构,使用情况以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学设计》2006,(6):23-23
大多数美国人都很热情、外向。在许多场合,不管是否相识,他们都愿意与人打招呼。通常,熟人之间常用的打招呼用语非常简单,如“Hello!”“Hi!”“Good moming!”当一位欧洲人向你打招呼说“How are you?”(你怎么样?)时,他的意思与其说是在问你“怎么样”,不如说是在问你是“谁”。  相似文献   

3.
李亚伟 《文教资料》2010,(21):50-52
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语礼貌语言常常受到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的误解,甚至经常发生文化冲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会有许多外国学生,尤其是西方学生对汉语的礼貌语言很不理解。本文以招呼语和寒暄语为例,对中西方招呼语和寒暄语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讨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礼貌语言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感谢与道歉     
《双语学习》2010,(7):15-15
【导语】简单的感谢和道谢用语在我们的交流中必不可少。美国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感谢语和道歉语呢?  相似文献   

5.
从近代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所引起的文明的冲突,到传教士为了传教创办教会学校,乃至研究中国文化、认同并主动传授中国文化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文明可以从冲突走向交融。近代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是向中国人输入西方文化,到后来一些传教士反而成为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行者——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传递和交流的使者。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用的重新认识,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化的本质,有助于我们认识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危害,有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沉默语是一种能传达丰富信息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它的理解不同。中国人认为“语言是银,沉默是金,”相信“静水深流”。而西方人对沉默语的理解则是负面的,认为“我说,故我在”。本文介绍了中西方在文化与教学上对沉默语的不同理解,详细分析了这种差别的文化渊源,强调了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密不可分。在学习一种语言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学习它的言语知识方面,还要有非言语方面的知识。作为非言语交际的一个方面,沉默语是我们成功地学习一种语言,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所必须要了解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文化中的招呼语和称呼语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比较中西文化中两者的语用差异,能使读者对这种差异具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同时,在外语教学中起桥梁作用的教师应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力,学习者也要注意了解自己的文化模式,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施为性言语行为的招呼语语用能力进行的调查显示,由于中西方价值观,道德标准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学生在用词,话题内容的选择和语言礼貌程度上出现了较大困难。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所谓文化是一定区域的人们长期融合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素质,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方交流越来越密切,人们也更感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面对着与全世界的沟通我们需要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做深入的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并非空洞的词汇,它的形成与中西方文化形成时期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而且在各个方面都有所互动。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进行中西交流,合理处理中西交流中的各种问题,也有利于更好更顺利地发展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委婉表达是中西方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中,委婉语差别很大,本文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减少交际失败或失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汉族与外民族的语言文化接触也更加密切,许多外来词频繁地出现在日常交谈中,逐渐被人接受,并被广泛使用。中西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日常生活诸多领域中相互影响,表达中国独特事物的汉语词汇大量涌入英语中,在词汇、句法以及语篇等方面,都对英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们在中西方交流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英语、汉语对对方吸收借鉴的方法、领域,分析其所蕴含的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对我们了解域外文化,促进中西方交流都具有十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促进了文学中对异域环境和人的想象,喜欢抒写爱情的西方文学,自文艺复兴以来,在中西文明交流的背景下,便开始热衷于描写异国恋情。随着中西文学交流日渐频繁,到20世纪,这类小说层出不穷,但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模式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是被西方话语想象出来的,中国其实是西方人不断构建超越自我、肯定自我的一个文化他者。对此现象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反思自我文化,重塑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4.
招呼语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口语。招呼语使用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交际的成败。文中指出,英汉语言中的招呼语在用词、内容和语用原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英语招呼语语用失误的出现主要受母语负迁移、语言水平能力、交际地位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开始涌入中国,中西文化之间开始出现碰撞和融合。其中,西方教育文化和我国教育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为了更好地进行中西方教育之间的交流,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这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吃了吗"与"Hello"是汉英两种语言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招呼语。它们所承载的信息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异国的政治历史、饮食文化、语言变迁、风俗民情及人伦礼仪等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17.
委婉语和禁忌语是中西方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不同的文化中,委婉语和禁忌语差异很大,因此比较分析中英委婉语和禁忌语有助于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我们与西方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而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左异,在交流中仪凭介语言功底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了解并熟悉西方的文化,才能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这就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言存在的背景和环境.语言教学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9.
译者的翻译观对后殖民语境下的汉语典籍英译活动有着决定性影响。文化意识、语篇意识和主体认知的完美融合才能帮助译者更好地实现典籍英译的目的:破除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西方的种族中心主义、文化自恋情结和文化帝国主义,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参与世界性话语建构,重塑中华民族身份与形象,使东西方能真正共存共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提高学生对西方文化与母语文化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角度来揭示英语的本质,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根源。努力培养学生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认识英语运用中的规则,从而能够正确地运用英语这种语言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