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烟区原料差异化烟叶生产基地生态环境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9年,经过对云南省各基地县生态环境、品种、烟叶质量的研究分析,从7个原料基地市(州)的50个县(区)筛选出生态环境优越、适宜种植差异化优质烟叶原料的44个县(区)内22.8万hm2烟田作为差异化核心原料基地,可年产13万t以上具有品种和生态双重特色的差异化烟叶,专供云产一、二类卷烟需求.筛选后的原料基地生态条件与筛选前相比,植烟海拔阈值从1 300-2 350 m优化到1 300-2 000 m;烤烟大田期(5-8月份)的平均温度从18.0-22.0℃优化为19.2-22.0℃;降雨量从448-1 108 mm优化为636-792 mm;平均日照时间从417-727 h优化为517-727 h;植烟土壤仅限水稻土、红壤、紫色土与黄壤.  相似文献   

2.
为探求 K326中上部烟叶最适宜的烘烤工艺模式,研究不同烘烤温度与升温速度对 K326中上部烟叶烤后品质及等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为最佳烘烤工艺,即中部烟叶变黄期温度39~42℃、湿球温度36℃;定色期以平均2 h 升温1℃的速度提高到温度55℃、湿球温度37~38℃;干筋期温度68℃、湿球温度40℃.上部烟叶变黄期温度38~42℃、湿球温度36℃;定色期温度47~55℃、湿球温度38℃;干筋期温度68℃、湿球温度41℃.T2处理的烟叶橘黄,油分多,身份适中,色度强;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适中,内在化学成分更加协调;感官质量香气量足,香气质细腻,烟气醇和度、舒适性最好;烟叶中上等烟比例、均价、正组烟叶比例提高.说明在烘烤过程中对温湿度及升温速度的调整是有效的,能有效改善烟叶内在品质,提高烟叶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2006-2009年在云南省七市(州)的44个差异化原料核心生产基地县内,在不同的海拔、气候土壤条件下对红花大金元,K326,NC102,NC297这4个差异化主栽品种进行了多点、多年广泛而深入的试验示范、大面积生产等研究,总结出整套行之有效的差异化烟叶生产与烘烤技术规范,特别是对NC102和NC297这2个从美国新引进的F1代杂交种的研究更为细致,为差异化烟叶的特色与风格彰显,夯实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系统收集和整理了近20年来我国和津巴布韦烤烟质量方面的文献,对两国烟叶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中国烤烟烟叶与津巴布韦烤烟烟叶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就今后烟叶生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昆明烟区特色优质烟叶定位及开发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8年将多个烤烟品种(系)在昆明烟区4个生态点进行同田对比试验,针对不同产地烟叶的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产地对烟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起主导作用,同一产地烟叶年度间化学成分的变幅较小,不同产地烟叶的评吸质量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2.评吸质量以烟叶总糖含量(质量分数)30.0%一35.0%,还原糖含量25.0%~28.0%的较好,而总糖含量20.0%~28.0%,还原糖含量17.0%~22.0%的略差.3.根据区域对品种的包容性和强选择性,烟叶质量以类似石林路美邑区域为一类优质烟区A亚区,嵩明杨桥区域为一类优质烟区B亚区,而类似西山厂口与禄劝翠华区域为二类优质烟区.建议在生态条件不足或娴叶质量欠缺的产地,可以采取合理选择种植品种及改善烟叶的烟碱、氧化钾和氯含量等配套栽培措施来彰显烟叶特色.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将逐渐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国家烟草专卖局曾印发《烟草行业“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积极推进烟草产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作为烟草产业中的关键一环,复烤加工成品的质量均质化水平对卷烟的批次配方控制起到决定性作用,也从根本上影响着卷烟的感官品质。提升烟叶复烤加工环节的信息收集能力和数据分析水平,将有效地提升烟叶复烤生产质量管理水平,进而提升整个产量链的原料供应水平。本文研究方案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质量数据自动采集与高效存储技术的应用,结合大数据分析方法,建立复烤生产质量统计分析模型,高效分析烟叶复烤加工生产中各项原料差异指标和加工工艺对成品质量存在的影响,旨在更精准地实现烟叶复烤生产均质化控制,助推烟叶复烤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进程。  相似文献   

7.
烟叶评级和评吸建立在感官基础上,总称为感官评价。感官评价的实施由三要素构成,一是评价员;二是评价环境,主要指感官分析实验室;三是检验方法。其中感官分析实验室是感官分析的场所,是保证评价结果准确有效的关键因素。目前,感官分析技术已成为食品质量快速、直观、灵敏检测与监控的重要技术手段,我国食品行业纷纷建立了专业化感官分析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具有开展科学研究、产品检测和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功能。我国烟草行  相似文献   

8.
红花大金元上部烟叶乙烯利促黄烘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红花大金元上部烟叶喷施乙烯利800倍液72h一次性采烤,结果表明:处理比对照均价提高了1.58元/kg,产值增加了2661.6元/hm^2,同一成熟度的烟叶施用乙烯利后,烟叶青筋率减少了16.67%,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更加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9.
根据集对分析原理,评价了UV-B辐射试验中12个烟叶样品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并将评价结果与指数和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通海大田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最好,其余样品评价等级均较低。UV-B辐射强度低于自然环境处理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差,这说明减弱UV-B辐射对烟叶品质不利。评价实例说明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但集对分析法结果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10.
叶丝气流干燥技术在我国烟草加工行业已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在叶丝干燥过程中,介质的温湿度对干燥后叶丝的感官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在SH93叶丝高速膨胀机对叶丝进行的干燥过程中,调整松散蒸汽施加量,可以对介质的温湿度进行调节。在物料含水率、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松散蒸汽施加量,对不同部位、不同配方档次的云南烟叶叶丝干燥后感官质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松散蒸汽施加量对云南烟叶叶丝感官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松散蒸汽施加量,有利于改善卷烟产品的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严格的田间小区品比试验对5个津巴布韦引进烤烟品种(系)和2个对照取样,对其9项重要化学成分进行检测.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津引烤娴资源的化学成分与K326相比,呈现“两糖低、烟碱低、氧化钾高”的三大显著特征;与云烟87相比,呈现“两糖低、淀粉低、氧化钾高、石油醚提取物高”的四大显著特征;在云南高原种植条件下,津引良种的烟叶氧化钾含量(质量分数)超过2%,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超过5%,总糖、还原糖分别低于31%和26%,淀粉含量低于3%和上部叶的烟碱含量低于2.5%.这说明,云南现有种植品种与津引品种有差异明显,在云南种植津巴布韦品种可以生产出类似津巴布韦的优质烟叶.  相似文献   

12.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云南、泰国、土耳其3个产区香料烟烟叶进行致香成分测定,并着重对其有机酸含量、赖百当类降解产物、西柏烷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及其它香味物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香料烟致香物质主要是赖百当类、有机酸类、类西柏烷类;土耳其香料烟致香物质主要是有机酸类、酯类;泰国香料烟致香物质主要是有机酸类、赖百当类.各产区香料烟其它致香物质也表现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根据烟草行业水源工程援建项目在云南省及保山市的规划建设情况,概述了云南省烟草系统水源工程援建项目监督管理规定;以保山市隆阳区西水东调工程为例,描述了保山市烟草公司通过7项措施,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该项目的建设实施.提出烟草水源工程建设工程仍需发挥监管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沟通协调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云南省烟草品种工作尚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田间试验条件、田间试验示范方法、新品种选育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我省烟草品种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云南优质白肋烟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从引进品种中筛选出产质兼优、抗病性强、适合云南生态区种植的优良品种TN86.围绕调碱增香提高白肋烟质量目标,开展栽培、晾制技术研究,总结出云南优质白肋烟生产技术规范,生产示范,田间长势整齐清秀,晾制颜色均匀,烟碱量适宜,成份比例协调,内外在质量明显提高.杂交育种先后组配组合66个,优中选优,选出F2单株材料35个、F6单株或株系材料29个、遗传性状稳定株系25个,优良品系11个,为白肋烟新品种的继续筛选及配套技术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了云南烤烟20级标样烟叶中多酚类化合物与等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的主要因素是烟叶部位、颜色,在同一部位同一颜色的烟叶中,多酚的含量随等级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了卷烟工业开发优质特色晒烟原料,云南省相关烟草研究院及红塔集团的科技人员组团前往湖南省宁乡县和广东省南雄市两个名优晒烟产地进行考察,慨括出两地生产技术状况,包括地理环境、种植历史、烟叶质量特点、栽培技术、调制设备及方法等,并对云南晒烟生产及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内标法和气/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2006~2007年曲靖烟区烟叶的挥发性物质组分及其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检出的83种成分中,对烟气香气影响较大的致香成分有六大类73种,其中以醛、酮类物质为主,占整个成分的50.59%;4个主栽品种中,致香物质含量以红花大金元最高,K326其次,云烟87和云烟85分列第三、四位;而从部位上看,致香物质含量是上部烟叶优于中部叶.同时,对海拔1400—2200m范围内的云烟85烟叶的致香物质含量进行分析表明,在海拔超过1700m区域生产的烟叶,其致香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