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吕剧研究至今有60余年历史,研究者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吕剧起源诸问题。关于吕剧的艺术之源,有较为明确的琴书和笼统的民间说唱艺术两种说法;关于吕剧起源的时间,有1880年、1900年前后、1901年、1909年、1911年、1913年、1915年左右和清末八种观点;关于吕剧的发源地,主要有博兴、广饶和博兴广饶说三种说法;关于吕剧的创始人,有孙中新、时殿元、张连俊和群体说四种说法;关于吕剧名称的由来,有谐音说、情节说、乐器说和剧目说四种说法。在没有确凿史料记载和老艺人逐渐故去的情况下,关于吕剧起源诸问题可以采取模糊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吕剧研究至今有60余年历史,研究者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吕剧起源诸问题。关于吕剧的艺术之源,有较为明确的琴书和笼统的民间说唱艺术两种说法;关于吕剧起源的时间,有1880年、1900年前后、1901年、1909年、1911年、1913年、1915年左右和清末八种观点;关于吕剧的发源地,主要有博兴、广饶和博兴广饶说三种说法;关于吕剧的创始人,有孙中新、时殿元、张连俊和群体说四种说法;关于吕剧名称的由来,有谐音说、情节说、乐器说和剧目说四种说法。在没有确凿史料记载和老艺人逐渐故去的情况下,关于吕剧起源诸问题可以采取模糊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后人对古代诗歌主题的理解,往往有多种说法。如《氓》的主题历来有三种说法:一是刺淫说;一是弃妇说;一是反封建礼教说。从这首诗产生的时代背景、诗歌的内容及感情基调来看,这三种说法都有不当之处。教学时,注意从这三个方面加以引导,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古诗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后人对古代诗歌主题的理解,往往有多种说法.如<氓>的主题历来有三种说法:一是刺淫说;一是弃妇说;一是反封建礼教说.从这首诗产生的时代背景、诗歌的内容及感情基调来看,这三种说法都有不当之处.教学时,注意从这三个方面加以引导,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古诗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的目的,主要有四种说法:"规劝"说;"自勉、勉滕;策励宣言"说;"提倡先忧后乐精神"说和"赞扬滕子京精神"说。笔者认为第一种说法不符合历史真实,后三种说法则应综合为:"倡导、颂扬滕子京的精神与作为,自励并策励政治同仁,为‘以天下为己任’奋斗到底"。  相似文献   

6.
关于狂人形象 ,有多种说法 :战士说 ;狂人说 ;狂人加战士说。这些说法均有不足。《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狂人形象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 ,用象征、隐喻的方法寄寓了读者完全能够领略的战斗的深意  相似文献   

7.
前人对陶渊明的年寿总共有六种看法:63岁说、76岁说、56岁说、51岁说、52岁说、59岁。在这六种看法中,以63岁说最为可信,因为这一说法史有明文,这一说法去古最近,这一说法与陶渊明的诗文抵触最小。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的第五节中有这样一句:“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对这句话的理解,历来有分歧:有的说是正面歌颂三个女子的伟大;有的说是反语;揭露中外杀人者的渺小;有的说这两种理解都对。于是在中学的语文课堂上,有的老师采用前一种说法,有的采用后一种说法,而有的则把两种说法都端给学生。可是,这两种说法是截然相反的。怎么会一句话而两种截然相反的解释都对呢?  相似文献   

9.
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有的说是太皋(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皋、颛顼。据近人研究,他们可能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三皇:传说中的远古帝王。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天皇、地皇、人皇;有的说是,燧人、伏羲、神农。这些人物实际上是象征性的。后一说法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情况。盗跖: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领袖。名跖(zhi 音直),一说姓展,齐国和鲁国之间的柳下  相似文献   

10.
《课外阅读》2009,(22):34-35
六亲不认 当今“六亲”泛指亲属。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一据《左传》说,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二据《老子》说,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三据《汉书》说,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后人比较赞同第三种说法,因为此说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  相似文献   

11.
闽连氏不祧之祖连总生于何时、何地、名号如何、事功如何,是福建哪一支连氏始祖等系列问题,是揭开台湾连战家族渊源奥秘的关键问题之一。著名历史学家连横的祖籍源自哪里,主要有两说:一是福建长泰江都说,经由此说,追本溯源,又衍生出大田魁城说;二是湖北应山说,两说目前都还有硬伤之处,不宜过早下结论。  相似文献   

12.
所谓精神教育,从广义上理解,是一个与身体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具体来讲,是指旨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的总称。重视精神教育是当代西方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探讨并实施精神教育对我国的现代化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精神教育的内涵可以从“不是”和“是”两方面来把握。“不是”即它与别的教育活动的区别:精神教育不是功利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实用教育。精神教育的“是”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心理教育、情感教育;第二层次,是道德教育、生活教育;第三层次,是审美教育、理想教育。我认为,倡导精神教育,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到当代所应该关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朱熹的知行观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行相互依赖(“知行常相须”),二是知先行后(“论先后,知在先”),三是以行为重(“论轻重,行为重”)。这三个方面是从不同角度立论的:知行相互依赖是总原则,知先行后和以行为重是具体操作;知先行后强调行以知为指导,以行为重突出知依赖行的贯彻。朱熹知行观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因而不可将任何一个方面孤立或夸大。王守仁对朱熹的指责恰恰是犯了将其中的一个方面“论先后,知在先”孤立看待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此话用在诗词泰斗霍松林教授身上当之无愧。从师德角度可以看到霍先生的人格魅力:(一)爱国情怀;(二)坚持真理;(三)恪守职责;(四)宽容大度;(五)相濡以沫,舐犊之情。  相似文献   

15.
自公元9世纪以来,历史文献对伟大的初唐画家尉迟乙僧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记录,主要矛盾体现在其籍贯问题上,一种记载说他来自吐火罗国,另一种记载说他来自于阗国。20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普遍认同后者。本文通过梳理相关史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黄帝”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黄帝"即"皇帝",也就是上帝,原为上古三代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东夷诸部族共同尊奉的至上神兼宗祖神。是虞、夏、商、周时期能追溯到的最远的祖先,也是神话中地位最高的人物。"黄帝"乃是一尊号,其名在卜辞中曰"憂"(王国维释"夒",不正确)、曰"靠",后来典籍中或音变为"喾(俈)";或形讹为"夋",音变为《山海经》中的"帝俊",其他文献则又音变为"帝舜"。故《山海经》中所言的"黄帝"就是帝俊;其他文献中的"黄帝"则为帝喾或帝舜。黄帝名轩辕或为轩辕氏之说,乃战国时代天文学家之首倡,后被史家接受并写入史书,黄帝与轩辕本无直接关系。黄帝的姓、氏均出于黄帝系中不同部族的传说,故种种各异,固不可以为历史真实。黄帝传说本起源东方,而后随民族之迁徙而散播于四方。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有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的说法,特别是初七"人日"在各地还有很多民间俗信活动。有学者认为这源于中国古代的创世传说,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占卜活动的遗留。我们结合放马滩秦简《矦(候)岁》篇的相关记述,认为以目前的材料看,这是从原始占卜发展来的民间俗信。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中共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中华民族精神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但是,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民族精神建设遭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一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多元文化的挑战,二是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并存条件下利益多元化的挑战,三是来自教育边缘化的危机。面对上述挑战,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三个代表"统领文化建设;第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以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抓手,使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精神所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第三,加强对青少年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第四,积极利用全球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带来的有利条件,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现代化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再论比兴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学重要范畴,属诗之六义。分而言之,按朱熹之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有兴会和触物起情的意思;比是"以彼物比此物",简言之即比喻。然而,比兴经常合为一词,或称"比兴手法",就既不是简单的兴,也不是简单的比。而成为一个更大的诗学范畴。一加一大于二,有了更大的内涵:一可以是双关、二可以是比拟、三可以是寓言、四可以是咏物、五可以是囫囵话、六可以是作者无心而读者有意——某些"文字狱"就是这样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再论比兴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学重要范畴,属诗之六义。分而言之,按朱熹之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有兴会和触物起情的意思;比是"以彼物比此物",简言之即比喻。然而,比兴经常合为一词,或称"比兴手法",就既不是简单的兴,也不是简单的比。而成为一个更大的诗学范畴。一加一大于二,有了更大的内涵:一可以是双关、二可以是比拟、三可以是寓言、四可以是咏物、五可以是囫囵话、六可以是作者无心而读者有意——某些"文字狱"就是这样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