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松林 《科教文汇》2008,(35):249-250
作者认为莎士比亚受基督教文化影响颇深,其作品《一报还一报》体现出了《圣经》中罪与宽恕的主题。而这种紧密的联系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从道德的角度思考与探索人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报业报网融合的赢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赢利模式,又称商业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特有的赖以赢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本文回顾了美国报业的赢利模式的历史发展概况,指出尽管这些美国报业的报网融合的赢利模式有一些创新的例子,但整体来看,美国报业的报网融合还是没有产生一个完善的赢利模式。本文强调美国报业的报网融合的赢利模式要在历史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但是这样一种发展又需结合报网融合本身的特点提出,并且要建立在提供独特价值、难以模仿、脚踏实地的基础上,才是一个可持续的成功的赢利模式。  相似文献   

3.
《樱桃园》这部充满诗情和带有强烈抒情色彩的剧作,是悲剧,喜剧,还是正剧,自它问世开始,就一直被学者争论不休,而作家本人始终坚持这部剧作是一部喜剧,一部通俗喜剧。本文将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安排以及主题思想的传达这三个方面来论述该剧中的喜剧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莎士比亚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状况,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对莎士比亚的喜剧<驯悍记>进行了深刻解读,展现了女主人公敢于追求独立的尊严和人格的反叛精神,但由于对自我意识的不彻底性,仍然没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独立.  相似文献   

5.
以往对《伪君子》的研究多集中在该剧的喜剧性方面.而莫里哀本人曾说:"喜剧的责任是在娱乐中改正人们的弊病,我认为执行这个任务的最好方式莫过于通过令人发笑的描绘,抨击本世纪的恶习."因此,他的作品是以喜剧的形式反映悲剧的内容.本文从《伪君子》主人公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和情节的悲剧性两方面论述该作品的悲剧性因素.由此,全剧在充满戏剧气氛的同时也跨向了悲剧边缘.  相似文献   

6.
王国礼 《科教文汇》2007,(10S):189-189
以往对《伪君子》的研究多集中在该剧的喜剧性方面。而莫里哀本人曾说:“喜剧的责任是在娱乐中改正人们的弊病,我认为执行这个任务的最好方式莫过于通过令人发笑的描绘,抨击本世纪的恶习。”因此,他的作品是以喜剧的形式反映悲剧的内容。本文从《伪君子》主人公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和情节的悲剧性两方面论述该作品的悲剧性因素。由此,全剧在充满戏剧气氛的同时也跨向了悲剧边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傲慢与偏见》的喜剧意识和审美意识入手,条分缕析地介绍了这部作品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汀是19世纪著名的英国女作家,由于她敢于在作品艺术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以创作风格独特著称,并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被称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和"散文中的莎士比亚"。她的作品《傲慢与偏见》、《爱玛》等都被人们所熟知,其中《爱玛》一书就巧妙的运用了妥协艺术,来不动声色地批判当时的社会风貌。因此今天笔者将对简·奥斯汀所作的《爱玛》一书中的妥协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杨康正 《科教文汇》2012,(22):F0002-F0002,F0003
医院院报作为医院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医院建设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发挥着对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同时也是传播医院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医院和拓展医疗市场的有效载体。本文试图对院报在医院发展中的功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更加明确院报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促进院报更加健康发展,以发挥院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来的喜剧《威尼斯商人》塑造了众多人物,其中成功的塑造了夏洛克这一艺术典型,一直以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在莎翁笔下人物都是非常鲜活的,人物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从来都不是由某一种品格、观念构成的单一体,所以普希金曾经把夏洛克和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进行对比说:"莎士比亚创造的人物,不象莫里哀的那样,是某一种热情或某一种恶行的典  相似文献   

11.
姚羚羚 《科教文汇》2013,(23):61-62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二者虽然历史环境与文化背景不同,但是都描绘了惊世骇俗的爱情,讲述了一对年轻人相识相爱,最后殉情而死的悲剧故事。本文从人物塑造、社会背景、文化差异、结局构建等几个方面对两部爱情著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中西方悲剧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郝滢 《科教文汇》2012,(25):83-85
作为莎士比亚悲剧代表作之一的《麦克白》,其悲剧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本文从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所提出的"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入手,分析到底是预言决定命运,还是预言引发的人的行动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来探讨麦克白的结局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对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代表作《莫雷拉》、《丽姬娅》与《厄舍古屋的崩塌》进行深度解读与研究,探讨了死亡一再生原型情境在坡小说中的发生,同时也揭示了坡小说长盛不衰的深层原因,为坡文学作品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发愤著书——浅论中国古代作家创作发生之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敏  姜磊 《科教文汇》2012,(10):67-68
作家产生创作的原因很多,西汉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对中国古代作家创作的发生进行了具体阐述,在他之后的文人对"发愤著书"的继承和发展则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易施言 《科教文汇》2012,(29):138-139,147
戏剧文献翻译是艺术专题文献翻译的一个领域。戏剧语篇以对话为主,具有很强的口语特征,因此其翻译策略不同于普通文学翻译。莎剧对西方戏剧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而朱生豪作为中国译莎第一人,其戏剧文献翻译特点值得探讨和借鉴,本文将以朱生豪的莎士比亚戏剧经典译作为案例,探讨朱生豪先生莎剧翻译的特,氦以及其对戏剧文献翻译策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叶朝成  王瑞晓 《科教文汇》2014,(20):128-128
近年来,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领域都不乏表现女性题材的佳作,女性主义电影、电视剧也成为荧屏的“宠儿”。从国产热播中剧《后宫·甄嬛传》到国外美剧《绯闻少女》,都是讲述关于女性题材的电视剧作品。本文将对这两部热播电视剧中主人公的情感历程进行阐述分析,来总结中西方女性情感因素差异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郑海文 《科教文汇》2014,(17):113-113,141
文章主要以郭熙的《早春图》为例,从道家“反者道之动”、“道法自然”的角度分析了郭熙的作品,争取以一个更加立体和开放的态度去看待郭熙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读者是书籍设计作用的对象,书籍设计若想取得成功,务必要掌握消费者的心理规律。书籍设计师只有在满足读者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再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提升读者的注意力,并有效增进读者的“记忆”和“联想”,这样的书籍设计才是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本文从关注、感知、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角度对现代书籍设计进行分析,目的是使设计师在设计书籍时结合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和活动规律,从而有效把握书籍设计的创意思维。  相似文献   

19.
黎峰 《科教文汇》2013,(10):101-102,109
莫言作品中的狗形象不一而足。仅他的中短篇小说中写狗和涉及写狗的作品就有《木匠和狗》、《白狗秋千架》、《怀抱鲜花的女人》、《一匹误入民宅的狼》等。散文《狗的悼文》更是介绍了很多狗在人类活动史上的知识,写得"狗"趣横生。这些狗有的行动诡秘,有的阴险狡诈,有的通情达理,有的凶猛自私,在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描述中显得格外突出,形成了独特的莫言式的狗的世界。上述作品如果离开了狗,不仅很难成名篇,甚至会扼杀作品于摇篮中,其支撑作品成形乃至体现高度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分析莫言作品中的狗性,可以更多更好地来透视其作品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20.
王莹 《科教文汇》2012,(28):67-68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追求美好的崇高品格.还有他开创的楚辞文体.不仅对中国的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了古代韩国文人们模仿的对象。朝鲜时期的郑澈和屈原虽然相隔千年.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但是郑澈的作品在很多方面上都和屈原的诗歌极为相似.本文就通过思想和人格、表达方式、诗歌结构三方面分析郑澈和屈原诗歌匕的相同点从侧面探讨屁原对郑滞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