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物理力学阶段除重力外,摩擦力是力学分析中出现频率最多一种类型的力,所有有关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考试中经常出现,而且问法灵活多变,再加上摩擦力又分为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故而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教材的补充和改进,突破学生学习本部分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李飞凤 《成才之路》2010,(26):76-76
摩擦力是我们生活中最平常的力,它直接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产生不同的效应。摩擦力,就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说它有不同的分类。本文主要是从实例出发谈了一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先滚还是先滑的判断条件,并详细讨论了对滚动刚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的简易判法。  相似文献   

3.
历届高考几乎都将摩擦力列为考查内容之一,究其原因,无外乎是:①因为摩擦力具有存在条件的复杂性,方向的隐蔽性和大小的多变性,其受力情况分析比较棘手。②处理摩擦力不仅需要综合运用重力、弹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等知识,而且还要结合运动状态,依据牛顿运动定律,灵活应用隔离法、整体法和正交分解法等技能技巧。总之,考查摩擦力不包含了《高考物理说明表》中的第9,10,12,13,14,15,16,17,18等9个方面的内容,共14个知识点,而且重要的是体现了考查能力的奥妙所在,纵观历届高考中的摩擦力命题类型,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4.
摩擦力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也是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摩擦力的有无、大小、方向常感到困惑,影响了学生下一步物理知识的学习。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在初中阶段重点能够掌握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有关知识,这里就从摩擦的概念来谈谈摩擦力的  相似文献   

6.
摩擦力的知识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知识点本身就很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困难,同样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多的挑战。教师的教学自然也就不轻松了。但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是学生不得不学好的内容。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不同的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是不同的,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思路清晰,才能准确地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胡东明 《物理教师》2009,30(3):16-17,19
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往往觉得很难学,其中一个原因是对知识不注重积累,不注意归纳,对知识理解不全面.对摩擦力的理解便是如此.摩擦力贯穿于整个力学中,学好摩擦力能进一步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陈长忠 《考试周刊》2015,(3):140-141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的基础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本文从新课程改革对摩擦力教学的新理念入手,探讨摩擦力新课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及提出改进建议,旨在使学生学习摩擦力知识时更易理解、更好掌握。  相似文献   

9.
摩擦力知识,是初高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学生难以掌握此知识点,教师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探索摩擦力教学。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在摩擦力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摩擦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力 ,在学习摩擦力知识时 ,经常会遇到求摩擦力大小的问题。在初中阶段 ,我们仅知道在接触面相同的情况下 ,压力越大 ,摩擦力越大 ,压力越小 ,摩擦力越小 ;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接触面越粗糙 ,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越光滑 ,摩擦力越小 ,怎样求解这类问题呢 ?可以用二力平衡知识解决之 ,现举例说明。例 1 一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重 4 5 0牛 ,一人用 5 0牛的力水平向右推木箱 (木箱未动 ) ,则木箱与地面的摩擦力是多大 ?如果把推力增大到 10 0牛 (木箱也未动 ) ,此时木箱与地面的摩擦力又是多大 ?解析 :摩擦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摩擦力在初中物理中是重点、难点知识。初中生既没有丰富的日常生活的经验,又没有高中生深层的知识体系,因而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模糊,为此,笔者通过几道例题来谈谈对摩擦力的理解。 一、摩擦力的产生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由此可看出物体间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物体间相互接触、挤压;  相似文献   

12.
周春平 《考试周刊》2011,(34):184-185
摩擦力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第3节的知识,是该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要真正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不容易。对摩擦力的认识和理解可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区分弹力和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区分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正确认识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是高考物理中的重要知识板块,也是高考常见的考点,而摩擦力是其中的难点部分.学生需要特别注意对摩擦力的掌握,要学会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作用,学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以及计算摩擦力的大小.现将关于摩擦力的高考常见的问题及结合具体例题,讨论如何解决摩擦力相关的问题.详细解答步骤以便于考生学习和熟悉掌握这类问题,灵活运用不同思路有助于考生更透彻地理解摩擦力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56):1-2
<正>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对摩擦力的考查往往会结合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和功能关系。所以,要想突破这个重、难点,我们必须对摩擦力有更全面的认识。下面我们结合考题对摩擦力进行全面分析。一、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定1.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进行判定。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以下三个,而且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a.两物体的接触面不光滑。b.两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间存在弹力。  相似文献   

15.
摩擦力的概念在小学科学中作过简单介绍,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的摩擦力教学内容是在小学科学的知识情境中,将新旧知识联系整合、统筹设计、整体规划,并通过对学生系统的科学方法的训练,将摩擦力的概念重新建立在证据和理性思维上,符合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总体安排,从而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这一宗旨的基本要求,摩擦力的教学必须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努力对自然现象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究,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鉴于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本文从摩擦力教学内容的整体规划,摩擦力探究活动的思维培养,摩擦力教学的格局定位,摩擦力教学的深度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落实科学课程目标的教学实践中,结合例题分析,逐步把握和体现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周超 《考试周刊》2010,(5):191-192
对于摩擦力这一知识点.学生虽然初中接触过.但在高中仍然是一个难点,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物理的第一个“拦路虎”。学生普遍感到摩擦力这个知识难学,对一些相关问题感到无所适从、无处下手,也是考试中的重大失分区。然而摩擦力在力学中又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学好摩擦力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体验,加上对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后的困惑的走访,认为有关摩擦力的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会轻松一些。  相似文献   

17.
摩擦力问题是力学上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其内涵的天生复杂性,所以,它既是中学生学物理的知识难关,又是常被用以考核学生智力水平的重点内容之一.然而如何突破这一知识难关,并使自己成为在分析与解决摩擦力问题上的“常胜将军”呢?下面从摩擦力的知识要点和容易失误的应用方面出发,列举学法数例,供参考.一、探究概念内涵,增辟思维通道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同学一遇到摩擦力问题,往往出现:(1)只要物体是运动的,就认为两物体之间就有摩擦力产生;(2)只要物体是静止的,就认为不存在摩擦力;(3)只要是摩擦力,就认为它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4)只要是摩擦力,就想当然地用f=μN来计算;(5)只要应用f=μN求摩擦力,就自然地把物体的重量G视为式中的正压力N;(6)一谈摩擦力做功问题,就出现习惯性偏见,说它只能做负功,消耗能量等等.显然,这些现象都是对摩擦力概念领会不彻底的具体表现.也是处理摩擦力问题中易造成失误的症结.那么应当如何探究摩擦力的概念内涵呢?下面是它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潘志民 《物理教师》2011,(8):38-39,41
“摩擦力”一节属于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第3章的第1节,本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但是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大小方向不定”,因此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着实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19.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知识.对于物体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它的大小和方向怎样,不少学生模糊不清.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摩擦力的几种"被动变化"不理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判断摩擦力的方法有定义法、平衡法、假设法和运动状态法等。笔者发现仍然有一些学生不能熟练使用这些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得出"触摸法"感受摩擦力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并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其基本办法是:用两只手分别代替两个物体,然后模拟物体的运动,从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下面从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