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小城镇基准地价分析——以和林格尔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准地价评估是土地市场价格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地产市场提供依据。笔者主要以和林格尔县城关镇为例,阐述小城镇还原利率确定的方法和各类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的选取。对和林格尔县2002年各娄用地基准地价成果进行了分析,并与1996年的基准地价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了基准地价变化的原因。得出商业用地基准地价增幅最快、基准地价变化的主要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因素、小城镇土地利用呈现圈层分化规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柯小霞 《考试周刊》2011,(14):238-239
本文主要阐述了建制镇基准地价评估思路及方法,分析了建制镇基准地价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制镇基准地价评估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建立标准宗地体系 ,是完善我国地价理论的需要 ,也是政府监测地价动态的需要。标准宗地有自身的标准 ,要求有广泛的代表性、相对的稳定性、可公示和易于辨认。标准宗地应按商业、居住和工业三种基本用途与相应的级别分层次设置。标准宗地体系在动态的基准地价评估、任意时点的宗地地价评估及动态地价指数评估等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宗地地价评估方法中,依托基准地价,通过进一步的修正,得 出宗地地价的方法,是最主要的一种。本文分析了商业、住宅、工业三种基本用途 土地的基准地价修正因素以及各自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5.
农用地价格是以不改变农用地用途为前提条件下的土地价格,农用地基准价格评估是农用地定级估价的核心。收益还原法是科学、高效的确定农用地基准地价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地价评估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通过对小城镇地产市场和地价样点分布特点的研究,确定了地价评估技术途径,选取了相应的评估方法,并对所评估的土地价格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目前在农用地估价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深州市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为例,采用定级指数模型法,构建整体样本和分级别样本农地的五种模型,并且在建立模型的同时引入一个反映农户技术管理水平的因子--产投比,来消除农户间技术与管理水平差异,对不同数学模型进行对比研究,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基准地价.为宗地的估价提供基础数据,为农用地估价体系走向合理化科学化提供参考,促进土地市场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GIS技术与多元回归分析教学方法,以基准地价资料作样本,建立各类基准地价的最优回归方程,对城区不同用地类型的基准地价进行模拟测算。该城区基准地价的空间格局及其与区位因子相关性,是由咸阳市城区商业集聚特征,CBD的空间分布及城市空间形态所决定的。利用各在基准地价最优线性回归方程对城区基准地价所作的测算结果能合理反映城区基准地价空间分布的客观规律,即不同类型基准地价的空间分布皆有明显的向心趋势。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商品不仅具有一般商品的共性,而且具有只有商流,没有物流;保值和增值能力强等特性。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中,我们有必要研究土地供给和住房需求的关系,建立以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为核心的城市地价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乐清市柳市镇基准地价更新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概述了本轮基准地价的内涵、基准条件和表达方式,从分用途基准地价水平、与上一轮基准地价的对比、与乐清市市域内其它城镇基准地价水平的对比、工业用地基准地价水平与工业用地最低价的衔接四个方面进行了本轮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分析,柳市镇采用"分用途定级,以价定级"的技术路线,对该区域基准地价进行了更新.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与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有些人认为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实施推进地价的上涨,进而带动了房价的上涨。将高房价和高地价完全归咎于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实施。本文认为,房价上涨是由于建设成本增加和开发利润增加共同引起的,建设成本增加是由于地价上涨、建安成本增加和利率提高所引起的,开发利润增加则是由于房地产市场旺盛的需求及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所引起的。因此,地价上涨不是房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以后,虽然地价有所上涨,但地价上涨既有其合理成分,又有其不合理成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并不存在推动地价上涨进而导致房价上涨的内在机制。最后文章针对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现行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征收及补偿规定并不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个独立的用益物权,在土地征收中应当单独予以征收并补偿。这不仅有理论上与立法上的依据,也是保护耕地与农民利益的需要,同时也符合国际惯例。土地承包经营权征收补偿的标准应当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价格,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充分的地区,该标准可以参照承包期内承包人的预期收益来确定。  相似文献   

13.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质是将农地作为产权和资本来经营。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依照有偿使用和有偿流转原则,通过市场机制形成农地的均衡价格,实现农民的发展权益。该配置不仅有利于农地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而且将更有效地保护耕地,实现农地资源有效率地优化配置,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地价格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价格是土地市场形成的关键,也是土地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分析我国土地价格的形成机制应从土地市场、土地价值、土地立法和农村产业结构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镇经济的蓬勃发展,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规模不断扩大,但其流转价格也普遍出现了扭曲现象,不利于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文章主要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扭曲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我国土地市场的现实状况讨论了相应的流转价格鉴定方法——收益还原法、成本法、市场比较法,详述了这些方法的计算公式,运行步骤及其需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中国工业从农业部门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地价"剪刀差"由传统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引申,是在被扭曲的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村向城市发展提供积累的一种形式。地价"剪刀差"的形成源于征地法规及程序的不完善,地方与中央政府税收分成激励,土地市场二元结构等。只有从完善现行征地制度,理顺地方与中央土地收益分配关系,逐渐统一和规范土地市场等方面着手,才可能扭转地价"剪刀差"局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失地又失业问题。同时,回归土地征用价值,减少土地供给,调控过热经济,从该意义上讲,我国通过控制土地供给,可以起到冷却过热经济,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的条文作为法律依据,分析了农村土地征用价格的构成。农村土地征用价格主要由农村土地质量价格、地面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标准及农村土地社会价值量构成。以此为依据,提出新的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方法。考虑我国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覆盖情况,以农村土地的社会价值量占整个社会价值量的比率确定农村土地的价值,进而对农村土地征用价格进行价格评估,并以隆回县桃洪镇为例就新的评估方法做了阐述,新的评估方法较好地反映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  相似文献   

18.
李琳  张梅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5):107-110
在分析宗地地价评估中所涉及的各种信息和要素的基础上,将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多源信息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与宗地评估模型相结合,从系统设计原则、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几个方面对建立宗地评估信息系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