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立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根源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不断推动人民民主理论与制度创新。坚持人民立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充分彰显人民意志、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将人民至上理念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的过程之中,从根本上确保人民民主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实践。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立场,有利于深刻把握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本质内涵,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逻辑超越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民主逻辑的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积极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实现国家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人民共同奋斗的力量,不断推动人类民主新形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坚持人民至上蕴藏着深厚的哲学依据,人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主体是其认识论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其历史观依据,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其价值论依据。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人民话语进行理论开拓,经历了从党的群众路线、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利益到坚持人民至上的话语演进。结合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沿革与演化规律,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在实践中要求做到坚持人民地位至上,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强化为人民谋利益的工作导向;坚持人民标准至上,坚守人民满不满意的根本标准,推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追求,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性底色。  相似文献   

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回答了党"为了谁"的问题,表明了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意图。党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回答"为谁服务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以什么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以为人民谋利益为中心,将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服务人民的出发点、内在要求、实质内容、首要任务、基本遵循、落脚点。而以为人民谋利益为中心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必须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一切向人民负责的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提高为人民谋利益服务本领、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关系、为人民办实事和办好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相联。他的精神品格,曾是时代与民族的人格化身;他的思想,曾塑造过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的心灵。他的一生与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连在一起,在他人格和思想的闪光之处,正是他心中装着人民,想着人民,并为人民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他的人民观至今仍有极大的教育指导意义。文章从人民创造历史、与人民打成一片、向人民学习、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毛泽东人民观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既在百年奋斗实践中积淀了丰富内涵,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呈现出新的时代表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彰显,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实践中,是“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表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着力点,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得以有效保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表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民生指向,将党增进人民福祉的价值目标落到实处,是“为人民服务”的民生表达。这些表达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以贯之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理解人民主体地位的深刻内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人民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客观物质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民是认识的主体,真理来自于人民的伟大实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学习。人民是价值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走群众路线,把党的宗旨作为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追求,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概念,一直被马克思主义者推崇和使用,在中国更是踵事增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并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年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人民主体地位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伟大优秀历史经验。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探讨人民主体地位理念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沿革、明确人民主体地位的实践路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坚持以人民是权力主体、人民是价值主体、人民是实践主体和人民是评价主体四个方向为指向标,在实践中落实和保障人民主体地位。要筑牢人民权力主体地位,发展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障人民价值主体地位,让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惠及全体人民;发展人民的实践主体地位,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的实践指向;落实人民的评价主体地位,坚守“人民满意”的根本标准。在现代化建设中落实和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过程中,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核心是落实和实现人民主体地位,全面提升服务人民和人民参与社会管理事务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意愿,政府服务人民,实现人民主体地位需要国家制度建设走群众路线,人民代表与人民之间建立沟通机制和渠道,政府服务人民要建立行政权和公民权的对等关系。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人民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主体观是胡锦涛人民观的核心内容,执政为民观是胡锦涛人民观的本质要求,人民幸福观是胡锦涛人民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人民立场是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理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坚守人民立场的理论基础,新时代人民立场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且,新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新的内涵和价值,它包括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美好生活目标、人民历史作用以及人民评价标准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有助于党牢记初心,增强"公仆"意识,巩固群众基础,同时也有利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1.
人民作为一种政治话语,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与民粹主义共同的关键词。但相似的话语背后却有着实质的差异。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坚持与应用,它不仅关注人民的政治规定性,更强调从物质生产实践和生产关系把握人民所具有的现实历史性,民粹主义者仅仅从政治主体来把握人民,撇开了人民现实的差异性和阶级属性,将人民先验地设定为美德与纯洁性的存在,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由此造成了两种人民观进一步的分歧:其一,民粹主义者通过断言、重复和传染,让人民直接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忽略了对人民的教化,造成了人民的反智识,而马克思主义强调通过物质实践与政党组织对人民进行组织与引导。其二,民粹主义的人民由于没有被有机组织起来,无法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只能寄希望通过政治解放实现救赎,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强调人民自身具有革命实践的能力,能够在政党的领导下实现自我解放。  相似文献   

12.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久经考验的亲密战友,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卓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世界闻名的中国人民的好总理。同志们写诗悼念说:“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总理和人民同甘苦,人民和  相似文献   

13.
人民立场是党一以贯之的根本立场,"为了人民"是人民立场之魂,"依靠人民"是人民立场之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人民立场之基,人民是社会主体为人民立场之源。打造公共交通社会治理新局,必须坚持人民立场,突出人民主体地位,积极谋求政府统领、市场调节、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的最大合力,畅通"最后一公里"之"末梢堵塞"。  相似文献   

14.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一条重要成功经验,也是在新时代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人民至上论”的核心要义包括人民地位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人民力量至上和人民满意至上,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基本立场、两大重要动力、一个最终结果”的严密逻辑体系。其中,人民地位至上是基本立场,内在蕴含着人民利益至上、人民力量至上、人民满意至上的现实要求;人民利益至上和人民力量至上是两大重要动力,推动着“人民至上”的实现;人民满意至上是目的与归宿,是检验“人民至上”的最高尺度,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领袖与人民,领袖和人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领袖和人民的正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灵魂,没有这一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法进行。领袖思想来源于人民的思想,是人民思想的集中的系统的理论化反映。领袖思想必须正确反映人民思想。人民思想必须由正确的领袖思想来指导。  相似文献   

16.
《人民的勤务员》选自一九七三年版《雷锋的故事》。文章的题目,含义深刻。首先,题目反映了雷锋为人民做好事的革命动机。毛主席曾经指出:“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雷锋最听毛主席的话,他在日记中多次提到要做人民的勤务员。他在一九六二年五月二日写道:“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助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人民的勤务员”这个题目,就揭示了雷锋为人民做好事的出发点:照毛主席指示办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其次,题目反映了雷锋为人民做好事的革命态度。其一,雷锋不仅为人民做好事,而且尊敬人民,在雷锋的心目中,人民是“首长”,而自己则是“勤务员”;其二,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当作理所当然的份内事,因为这是“勤务员”的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主要指人民,即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中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主要是指以人民或人民群众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必须依托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必须以造福人民为目的。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党执政为民的观点、建设生态文明的观点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8.
人民作为历史主体是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作为价值主体是指人民是价值的享用者和评价者。过去我们对后者有所忽视,未能找到一条如何实现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邓小平则将人民视为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把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并将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人民群众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承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民的价值立场,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紧密结合新时代具体实践,多维审视人民与国家关系,创造性地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大论断。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人民与江山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内在逻辑,生动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群众观,为正确看待人民与国家的关系提供了基本思路,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力迈向新征程的“中国密码”。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词:人民1.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2.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3.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