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气在现今的物理学中可以机械地理解为“气体”(相对固体、液体的物质形态之一),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它和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容,是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一个重要特色发展现点。 充分了解气对认识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武术、兵学、中国书画艺术、中国传统道德等优秀传统文化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中国传统音乐对于“和”的关注与表现正是出于对中国传统儒、道、释三种哲学思想的观照,这种观照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具备了自身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表现形式,进而对当今的中国音乐研究与表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传统工笔画的 "写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元文人写意画勃兴前,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形态.受传统美学、绘画理论的影响,传统工笔画也具有写意性的特征.本文试图从画论的先导、书法诗意的融入及意境的营造的追求等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入手,分析和探讨传统工笔绘画"写意性"的特征,从而对中国绘画传统作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和合"与"和谐"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来看,和与合不仅不完全同义,而且还有内在抵牾之处;和合容易导致对和或和谐思想的严重误解,不能说和合学是对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正确理解和科学继承。和合与和谐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和合起来的结果并不都是和谐。以和合为核心概念而建立起来的繁复的和合学体系是不牢靠的,很难指望它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要全面认识我国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服务于现代育人工程,就很有必要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探索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与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之间的民族文化联系,加深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进行透析和诠释。实现胡锦涛总书记“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理论高度,为高校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提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五步教学法"到"情境探究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传统的英语课堂上的"五步教学法"产生了冲击和挑战。如何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充分利用和发挥先进的技术手段,使两者能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五步教学法"与"情境探究法"加以比较,着重说明后者的理论依据、优势、特点、意义、教学操作模式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历来强调“人品”与“艺品”的结合。古今论书,“书品”因“人品”而贵是其鉴赏传统,但以道德雏度为主,以“人品”论“书品”却给书法艺术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笔者提出“心品”的概念,试图在兼顾艺术鉴赏的传统基础上。对传统书法的鉴赏标准做出一些修正,论证“心品书品论”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吴云龙 《培训与研究》2007,24(10):35-36
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而丰富的和谐思想,能够为我国当下和谐治国理念的构建提供深厚的文化支撑。文章试对中国传统的和谐观作一番梳理和审视,从精神、社会、环境、国际问题等层面上,具体展现它在今天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感觉派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往往被作为外来文学流派、文学潮流影响中国文学的典型个案来研究。本文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将目光聚集于中国新感觉派的传统文化品质,在作品审美原则和作品、作家自身的传统文化心理两方面分析该流派对传统的回归,并最终得出新感觉派“中国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由于对“德”、“法”本源的理解不同,进一步影响到对其关系的认识也不同,于是便出现同一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在中西的解释中具有差别性。西方理论以“善”和“正义”为起点阐释“德”与“法”;中国传统认识则从“礼”和“刑”出发论证之。这是中西传统理论对“德”与“法”在认识论上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法律教育注重向学生传授法学基本原理和系统的法律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培养。诊所式法律教育则克服了这个弊端,将二者有机结合,是符合法律教育理念转变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 ,新旧体制的转换、新旧思想的交锋 ,打破了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固有秩序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又使教育内部进行着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的内容和结构、教育方式等的全方位、多层次变革与整合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 ,在内外环境、新旧变量的交互作用中进行着磨合和蜕变。从“神”的幻化到“人”的凸显 ,再到“我”的生长大致可以反映出我国教师角色转换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发了体育教师这一角色的一系列历史性转变.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已进入实验推广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始在全国实施,从事基础教育的体育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实现角色的转变.这是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师更好胜任本职工作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6.
美国"概念-过程"课程设计模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教育当局重新为中小学校制定了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然而,长期流行的"主题-行为"课程设计模式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已很难适应和满足新的教育目标的要求,"概念-过程"课程设计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对这一课程设计模式确立的缘由、设计理念、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以期有助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之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先导的信息技术为我国的外语教育与研究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作为外语教学支柱之一的专业翻译教学与非专业翻译教学从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翻译教师面临着根本性的角色转换问题。文章旨在探索在建构主义等理论背景之下,翻译教师如何改进传统的翻译教学理念和技法,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构建起适宜于翻译教学的"虚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前提和基础。高职教育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在制度上切实保障“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快“双师型”教师实训技能提升;要成立职业教育从业资格认定机构,明确规范职教师资的基本业务素质;要完善职教师资聘任制度,引进适合高职教学工作的各类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9.
日本法学教育改革是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目的在于通过新设美国式法学院培养法律职业人,向司法界输送专业人才,确保司法制度改革的实现,同时为保障教学质量计划的实施,建立了第三者评估制度。但是,既有的日本式法学院的存续使日本还存在以培养法律素养和知识为目的的法学教育。这两种法学教育的并存反映了社会的不同需求,也构成了日本法学教育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20.
小组教学在“高职”理论课堂教学中的试验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高职理论课教学改革试验为基础 ,试图探讨基础教育新课改实施背景下 ,小组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试验分析证明 :高职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目标 ;小组可以作为教学主要组织形式 ;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并提出发展性档案袋评价方法。意在导引人们对小组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为高职人才全面素质的学科教学培养寻找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