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林 《文化学刊》2013,(1):141-147
“竹内鲁迅”是日本鲁迅研究的一个不可回避、难以逾越的高峰。靳丛林的《竹内好的鲁迅研究》将“竹内鲁迅”置于整个日本鲁迅研究史中来评说,并且高度重视竹内好凭借鲁迅对日本历史与文化的反思,从而彰显出鲁迅对于日本乃至全人类的世界性意义。全书以深刻的辩证思维解说“竹内鲁迅”,重视研究对象的生平、个性与研究对象之关系,形成了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亲和与默契。日本式的实证主义研究与中国式的宏观理论探讨相结合以及其他比较文学方法的采用,使得“竹内鲁迅”更加丰赡精深、个性鲜明。而将竹内好的传记性材料乃至年谱亦纳入书中,使得读者在了解一个全面的竹内好的同时,更理解了竹内好亲近鲁迅,一生与鲁迅相纠结的必然性。这样,本书自身就成为了一个带有自足性的“竹内鲁迅”文本:一卷在手,“竹内鲁迅”扑面而来,带着其全部堂奥与魅力。‘  相似文献   

2.
1957年,《中国语文》杂志针对郑达汉等同志对高名凯先生的《普通语言学》和岑麒祥先生的《普通语言学》两书中有关社会习惯语或社会方言部分提出的不同意  相似文献   

3.
评《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尹砥廷游唤民先生继《先秦民本思想》、《孔子思想及现代意义》之后,又推出《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它以爱国主义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情感特质、表现形态以及华夏...  相似文献   

4.
张岱年 1909年生,河北献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孔子学会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名誉院长,是我国杰出的哲学家、哲学史家。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玄儒评林》、《真与善的探索》、《文化与哲学》、《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思想·文化·道德》及《张岱年文集》。  相似文献   

5.
一本全面描述中国竹文化的专著《绿竹神气》,10月23日在第五届中国竹文化节上首发。《绿竹神气》全面系统地收集了我国自上古先秦至清朝历代文人写竹的上万首诗词文赋和大量珍贵历史文献中有关竹的记载,充分展现了中华竹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迄今我国惟一系统全面描述中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我们已经发表了有关宗教学研究和教育的三篇文章,它们分别是:牟钟鉴先生的《中国宗教学的发展历程和历史责任》、卓新平教授的《士的担当与宗教学的未来》以及拙作《中国文化整体视域下的宗教学研究》。本期就有关问题继续刊发的文章,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志刚教授的《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宗教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张志强教授的《基于生命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宗教学教育》。这两篇文章内容非常丰富,见地也非常深刻:前者立足于我国高校宗教学建设的历史和现实,详尽论述了加强宗教学建设应秉持的“三大着力点”,即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扎根并弘扬中国文化传统、宗教学建设的国际学术视野,用心深远,宏博缜密;后者则紧密围绕生命教育,阐发了高校宗教学教育要纳入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并指出宗教学教育要和艺术教育相结合,并能够从个体生命的关怀贯通于集体命运和历史进程,格局广大,见识高远。  相似文献   

7.
中国著名国学大师、书画大师启功先生于2005年6月30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启功先生.字元白,1912年7月出生北京, 满族,长期从事文史教学与研究,出版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 论稿》等著作,1952年后任北师大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全 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等 职务。 鲍文清女士原为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资深记者.曾采访过诸多文 化名流人物,自1979年与启功先生结识后,一直保持了二十多年的交往 和友谊,并于2004年写作出版了《启功杂忆》一书,获得了社会好评。 为追念启功先生,本刊特邀她撰写了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8.
柳子谷(1901—1986年)江西玉山县人。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酷爱书画。1924年入上海美专。1926年参加北伐,在林伯渠领导下任美术干事。1928—1930年任上海美专教授、南京美专国画系主任、兼职于中央大学。柳子谷先生成名于20世纪30—40年代,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与徐悲鸿、张书旗并誉为“金陵三画家”。2006年中国美术馆举办“柳子谷遗作展”和学术讨论会,这位早已蜚声中外画坛的名画家及其作品在被尘埋了30年之后才得以轰动京华;多种媒体介绍其人其画,给予高度的评价。作品不仅被辑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山水卷”和“花鸟卷”、《1901—2000百年中国画集》、《现代传世名作鉴赏》等大型画册,而且又被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如何评价这位深受当代名人林伯渠、于右任、陈立夫、蔡元培、徐悲鸿等盛赞美誉的柳子谷先生及其画作,廖静文在“柳子谷遗作展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最具代表性:“柳先生是悲鸿的老友……是我们中国美术史上为中国画改革做出了贡献的一位画家。”其画,其人,令人景仰。其画,于右任曾对他的画技作过这样的评价:“子谷绘山水,取法宋元,旁及百家……绘人物花鸟兰竹等物,理法、技巧、意境均能得心应手。”正是因为先生有着如此深厚的艺术功力,所以,所作之画“寄妙语于素幅,出新意于毫端。”(陈立夫题辞)其人,“历经磨难,风风雨雨,心无芥蒂”。(亚明题辞)而这一切,又被程思远先生题辞的一语所涵盖:“毕生豪情萦祖国。”这个评价,可用因涉嫌“为彭德怀树碑立传”而被尘封了3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画卷》(与军旅画家满键合作)来验证——这幅《解放军画报》评为“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壮丽史诗”的27米长卷,验证了“心无芥蒂”的柳子谷以其绘画的实践,表示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总之,正如孙其峰的题辞所说:“子谷先生于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尤善兰竹。”因此,本刊选发了柳子谷先生的墨竹,并请柳子谷之女柳咏絮撰写了论先生画竹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中的古今关系问题 ,已经做了许多文章。本人也曾发表过《中华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视野》一文 (见《东方丛刊》0 2年 1期 ) ,正面阐述了我的见解。尽管仍有不同意见 (很正常 ) ,但经过讨论 ,中国文论中古今关系问题已经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答案 ,那就是在古今对话的基础上 ,进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 ,或进行现代阐释 ,从而凸显中国现代文论的民族个性。基于这一思想的研究实践正在展开 ,也有很高学术水平的成果不断涌现出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读到了今年《中国文化研究》“春之卷”胡明先生和郭英德先生的文章 ,对 …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2016年2月27日,第二届"会林文化奖"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中国著名比较文学家、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和美国哲学家、夏威夷大学安乐哲教授共获该奖。乐黛云先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她与汤一介先生被称为"学界双璧",在中国比较文学和中国哲学与国学方面互为裨益,携手推动了中国比较文学从复兴走向繁荣,逐渐成长为国际比较文学界的一支重要力量。乐黛云先生著有《比  相似文献   

11.
陈寅恪先生晚年以惊人的毅力撰写《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后来许多人对此不理解,有的学者则从他表明对大陆政权的政治态度、对美女的投射之恋等角度进行阐释,存在种种曲解和误解。实际上陈寅恪先生的主要动机和根本旨趣,就是要挖掘《再生缘》的重大思想价值,表彰柳如是的高尚人格,以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中《论〈再生缘〉》偏重于倡导自由之思想,《柳如是别传》偏重于倡导独立之精神,两部著作互相呼应,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陈寅恪先生看来,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角度着眼,《再生缘》都是非常杰出的作品;无论从个人人格还是从民族气节上看,柳如是都是一个高尚美好、令人尊敬的人物。陈寅恪先生选择这两个人物及其著作生平作为自己晚年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根据他的文学观念和思想宗旨作出的慎重选择。他早年提出的关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主张,贯穿于他的整个学术研究工作之始终。  相似文献   

12.
周有光先生是我国提出现代汉字学这个全新概念的第一人,周有光对现代汉字的字音、字量、字形、字序等进行了全面考察研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周有光先生的《现代汉字学发凡》给中国高校现代汉字学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综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海外汉学家、医史学家文树德先生《黄帝内经》的英译历程及相关国内外研究评述,并进一步探讨了汪榕培先生"传神达意"翻译思想与"丰厚翻译"理论之间的体系建构与融合,以此为研究视角,分析和评价文树德《黄帝内经》英译本的翻译策略、特色与译文质量,旨在为中医典籍英译的探索及中医典籍的海外汉学研究路径提供借鉴与启示,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走进去"。  相似文献   

14.
《易传》是儒、道、墨、阴阳等思想的集合,德育思想是《易传》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易传》以精炼的语言和成熟的思维探讨了德育的起源、明确了德育的目标、归纳了德育的基本内容,并首次对德育问题做出了总结性论断,构建了一个维护统治秩序的德育规范。研究《易传》的德育思想,对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德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庆龄“一生中最后一件事业”《今日中国》中文版是在宋庆龄同志的亲切关怀下于1980年10月创刊的。本刊前副总编沈苏儒先生在《怀念与祝愿》这篇纪念本刊创刊10周年、缅怀宋庆龄逝世9周年的文章中曾写道:“我刊中文版的创刊是她光辉的一生中最后一件事业。由于家庭的、历史的原因,她对海外华人、华侨有  相似文献   

16.
赵元任先生之前,中国音韵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成就,但终究还是没有脱离传统音韵研究的范围,使用的仍旧是传统音韵学研究的方法。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是科学研究汉语语音的第一部宏伟著作,因为是用法文写成,所以在国内影响有限。赵元任等先生应时代要求对《中国音韵学研究》进行翻译,他们采用了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用现代语言的科学理论来研究传统音韵学,利用大家熟悉的国际音标重新标音,而且在汉语音值的精确度上为后来人创造了条件。赵元任因此为中国音韵学的研究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和唐君毅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峰林中两座令人瞩目的学术高峰。现存梁、唐两先生往来书信一共五封,虽然数量十分有限,但为解读梁、唐二位先生间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学术交谊,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材料。本文利用新近出版的《梁漱溟往来书信集》《唐君毅全集》,重点结合梁、唐二位先生书信、日记等资料,对这五封书信的写作背景、所涉人物关系,以及相关内容思想,按照时代顺序,逐篇进行解读,不仅使读者之思想境界得到某种程度的激荡升华,更丰富了我们对于两位学术前辈学术观点、思绪情感、家国情怀之理解。  相似文献   

18.
礼学是传统经学的重要内容,历代硕儒大都专精于此。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礼教“吃人”的偏激认识之下,礼学无形中成了腐朽、落后的代名词。尤其是经过“文革”的沉重冲击,礼制研究几乎成为绝学。可喜的是,近年来传统学问稍有复兴,礼制研究也渐渐趋热,出版了几部颇有份量的礼学著作,如沈文倬《宗周礼乐文明考论》、钱玄《三礼通论》和《三礼辞典》、陈戍国《中国礼制史》系列(六卷)、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等。其中,彭林教授的工作尤其值得称道,他在10年前就出版了《〈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此后一直致力于此,先…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诗词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评竹内著《毛泽东其诗与人生》蔡清富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没有国界,它属于全人类。产生于中国的毛泽东诗词,早已由它的母语世界而被译成英、法、俄、德、意、日、西、葡、匈、捷、朝、越等多种外国文字。毛泽东诗词不仅为中国人所热爱...  相似文献   

20.
肖峰 《文化交流》2005,(3):38-39
今年5月18日,是中国新山水画的先驱潘韵教授100周年诞辰日。为了纪念这位新国画的杰出宗师,浙江省将隆重举办"潘韵先生诞辰百年画展",著名国画家、浙江省委副书记梁平波题写"新山水画先驱"条幅,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肖峰撰写长文《坎坷生涯写人生》怀念导师。本刊特摘要发表此文,并选刊潘韵先生部分画作,以表达我们对这位中国优秀艺术教育家、新国画宗师的怀念和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