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赵玉凤  王钢 《科教导刊》2024,(8):133-136
现行“统编版”语文教材是以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背景,围绕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指引来安排单元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大单元教学。在此状况下,教师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借助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设计教学方法,实施大单元教学。文章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例,以大单元为基础来展开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凝练大单元主题,进行主题式教学;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安排教学任务;根据学习任务,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整本书阅读,提升文学素养;改善评价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最后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积极而健康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不断提升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缺失的。人文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本文结合当前高中语文人文教育教学现状,分析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正在进行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主要有五个版本的实验教科书,被誉为“五朵金花”,即人教版、山东版、苏教版、语文版和广东版高中语文(必修)实验教科书。广东省作为一个经济强省,目前正在向文化大省迈进,因而十分注重基础教育的教科书建设。那么由他们自编的高中语文(必修)实验教科书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是不是很适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只有到学生中间去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4.
温德峰 《现代语文》2005,(2):64-66,69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是山东人民出版社新课标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的基本编写理念。以话题形式组织单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中心调整单元内容,以“三维”目标为依据,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设计“学习活动”,是山东人民版教科书的突出特点。相对于传统教科书的课后“思考与练习”,“学习活动”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个性的解放,是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创造性地实施教材中所设计的学习活动,是教材编者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本文拟结合执教第一模块的实践,谈一谈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一些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标  黄晓娜 《广东教育》2005,(11):55-57
当前正在进行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主要有五个版本的实验教科书,被誉为“五朵金花”,即人教版、山东版、苏教版、语文版和广东版高中语文(必修)实验教科书。广东省作为一个经济强省,目前正在向文化大省迈进。因而十分注重基础教育的教科书建设。那么由他们自编的高中语文(必修)实验教科书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是不是很适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只有到学生中间去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要求教科书的功能从控制转向对话,促使学生与知识的精神相遇,因此在教科书的设计中应注重知识为谁存在和以什么方式存在的策略。学生与教科书对话的实质是学生与知识的相遇,决定了知识不仅应以“自为”形式存在,更应以“他为”和“人为”形式存在:不仅是实体性存在,更应该是关注关联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的关系性存在。  相似文献   

7.
<正>从不足的方面看,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目标错乱,学科知识意识淡薄,课文与写作指导脱节。下面,笔者按单元结构具体分析。一、单元导语"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编写组"介绍该套教科书时说:"必修部分体系安排,发挥语言的育人功能,着眼学生的精神发育,以人文话题为统领。"这一原则落实到单元导语,单元导语则是对人文主题的解释说明。单元导语体现了人文性的理念,较具体地设定了单元目标。目标是一种理念,是从将来的结果对当前的规  相似文献   

8.
童莉 《教育导刊》2008,(7):34-36
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要求教科书的功能从控制转向对话,促使学生与知识的精神相遇,因此在教科书的设计中应注重知识为谁存在和以什么方式存在的策略。学生与教科书对话的实质是学生与知识的相遇,决定了知识不仅应以“自为”形式存在,更应以“他为”和“人为”形式存在:不仅是实体性存在,更应该是关注关联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的关系性存在。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需要教科书的功能从控制转向对话,促使学生与知识的精神相遇.因此在教科书的设计中应注重知识为谁存在和以什么方式存在的策略。学生与教科书对话的实质是学生与知识的相遇.决定了知识不仅应以“自为”形式存在,更应以“他为”和“人为”形式存在;不仅是实体性存在,更应该是关注关联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的关系性存在。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不仅提出了“读写融合”的要求,而且还提出学生要从阅读中习得写作方法。课标有指引教学的功能,引领着课改方向,它将“读写融合”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凸显了“读写融合”的价值。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个模块或主题由单元导语、  相似文献   

11.
<正>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并举,每个单元开篇都呈现了简明扼要的语文要素和诗情画意的人文主题,也催生了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的准确落实,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单元中的每篇课文都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语文要素的渗透。笔者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谈谈如何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一、合理引导:厘清思绪,准确把握单元语文要素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传统习俗”单元,单元导语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感受这一浓郁人文主题的同时,要凸显的语文要素是详略得当,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特征,要求初中教材建设要实现从经典式教材转向材料式教材,从教材为教师的“教学之本”转向为学生的“学习之本”,从静态封闭转向动态开放,从注重学科性知识转向学科性与人文性知识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从传统的纸质教材转向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化教材.  相似文献   

13.
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特点,实施单元统整教学,引导学生开展任务驱动式学习。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在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确定学习任务群总体目标,从单元双线中确立驱动性问题,以“我的动物明星手册”为核心任务,从五个维度进行项目分解,形成了从“开启动物明星手册”“明星专访”“明星写真”“明星对对碰”“明星我来拍”“我的动物明星”到“动物星光盛典”的任务型活动路径,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深入开展单元学习,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强调:“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任务”。在“命题和阅卷原则”中明确“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后的研习任务,渗透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对接高考评价体系,对于引导学生拓宽学习视野、优化学习方式、提升语文素养等有导向价值。下面以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研习任务(四)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本着“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积极落实新课标理念,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单元,18个任务群辐射轮凑,直指核心素养;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等三大助读系统,助力教师指导学生深度学习;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阶段的学习,循序渐进,强化能力养成;高中三个阶段的学习方式——必修之“学习”,选择性必修之“研习”,选修之“研讨”分头并进,循序而动,助力提升素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教材2007版与语文社中职语文教材2009版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人教社语文教材的单元导语没有作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的具体说明,单元导语设计精确度不高。本文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角度探讨单元导语的设计应该如何优化。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的设计成为了新课程实验语文教科书编排的一种新取向。这些教科书不少按人文主题组织选文、形成单元,如“爱情如歌”、“长征组歌”、“科幻天地”等等,有些教科书虽未在单元前冠以概括鲜明的主题词,但也往往在单元导语中点明单元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正>问题式学习是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探索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模式。冯熔老师的《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围绕着“问题的提出、研习和解决”这一思路展开,通过研习任务导向,让学生探究、突破、解决问题,最终以语文“素养”抵达彼岸。一、紧扣单元任务,提出“问题”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和必修教材相比,更注重“专题性”和“探究性”。梳理“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研习任务”可知,  相似文献   

19.
孙富中 《学语文》2008,(6):26-27
自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颁布以来.为落实新课标课程理念,推进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已经通过教育部审查的新课标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精彩纷呈。版本主要有: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研究开发中心、北大中文系、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合作编著的“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苏教版”;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版”;  相似文献   

20.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颁布施行以来,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倡导“大单元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涉及“大单元教学理念”,只要是公开性教学展示都会戴上“大单元教学”的帽子;评价一节课的好坏首先看是否有“大单元教学理念”或在教学设计的“教材分析”中有没有“大单元教学”要求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