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理论是,行知行"1934年7月16日,陶行知写《行知行》短文正式宣布将"知行"之名改为"行知"。之前,有人对陶说:"你的理论,我明白了,是‘知行知'";陶回应说:"恰恰相反,我的理论是,‘行知行'"。据他自己的回顾;1911年他在原名"文浚"之外另立别称"知行";1927年有顽皮学生为他改"知行"为"行知",德国友人也赞同,  相似文献   

2.
行知行     
<正>谢育华先生看了《古庙敲钟录》之后对我说:"你的理论,我明白了,是‘知行知’。知行底下这个知字是安得何等有力!很少的人能喊出这样生动的口号。"我向他表示钦佩之意之后,对他说:"恰恰相反。我的理论是,‘行知行。’"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改名     
陶行知祖上做官,到他父亲这代,家道中落了。父亲将振兴家业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故为他取名为“文浚”,祈儿学业长进,长大升官发财。陶行知在大学里受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的影响,同意“先知后行”的观点,故改名为“知行”。1934年,他写了《古庙敲钟录》,在实践中得出了“行知行”的经验。他说,有了电的知识,才去开电灯厂;开了电灯厂,电的知识更能进步,这叫做“行中学”。有人反驳他,那最初电的知识从何而来呢?他说:“是法拉第、爱迪生从把戏中找出来的。‘把戏’是一种行动,故电的最初知识是从行动中来的。故一切知识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生于1891年,卒于1946年。本名陶文,因欣赏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改名知行,后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遂改名行知。现代中国著名教育家。  相似文献   

5.
张小路 《教师》2013,(10):28-28
陶行知先生原名是陶文濬,后改为知行,又改为行知。"行知"一词就取自于《王阳明全集》的第一卷——《知行录》里的一句话"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从陶先生改名的举动可以看出他对"知"和"行"认识的变化。"知"在"行"之前说的是"理论知识为实践的源头","行"在"知"之前强调的是"实践活动为知识的源泉"。"行知合  相似文献   

6.
他抬起了头     
刘芳 《河北教育》2010,(12):33-33
“今天的班会课.我们将评选10月的‘班级之星’.现在我将评选标准讲一下。”我像往常一样开始了我的班会课。我宣读完评选标准后.同学们积极讨论了起来。忽然,下面有个同学叫道:“老师.不用评选.10月的‘班级之星’一定是李小飞!”我听了一愣:李小飞?班级中典型的问题学生。“为什么?”我问道。这个同学说:“他迟到第一,违纪第一.期中考试成绩倒数第一,这么多第一加在一起,谁也比不过他,‘班级之星’非他莫属!”教室里顿时笑声一片。  相似文献   

7.
一(四)班有个小朋友叫“罗兰”,我想:世界上发明第一枚邮票的人不是叫罗兰·希尔吗?我把这告诉了她。我还问她:“你觉得是‘罗兰’好听,还是‘希尔’好听呢?”罗兰想了一下,说:“还是‘罗兰’好听一点,因为是我妈妈给我取的。”我说:“我叫你罗兰·希尔好吗?”她笑了。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搞错了。英国人的姓名和我们中国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把姓放在后面,名字放在前面。‘罗兰’是他的名字,‘希尔’是他的姓。不过,台湾有个女作家也叫‘罗兰’。”哇,一下子冒出了三个“罗兰”,真有意思。我的名…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两大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我国政治界、学术界以及历史教学界一直“只把新民主主义理论理解为革命论”,认为这一理论是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动力、对象、前途等的科学理论。1988年,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提出与此不同的新观点。他说:“我的研究使我作出这样一个判断:‘新民主主义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这样两个密切不可分的组成部分。”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共鸣。笔者敬佩于先生的创新精神,却不敢苟同他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9.
幽默与漫画     
资本与劳动 “爸爸,什么叫‘资本’,什么叫‘劳动’?…”“是这样的:如果我从邻居家里借了100卢布,我就有了‘资本’,如果他想从这儿讨回这笔钱,他就必须‘劳动’。”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原名文氵睿,早年信仰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思想,改名为“知行”;后认为“行是知之始”,遂改名为“行知”。陶行知,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1986年,江泽...  相似文献   

11.
节约与小气     
老师:“谁能说说‘节约’与‘小气’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 小华:“当我让小明出钱买冰棍时,他不肯,说是节约;当小明让我出钱买冰棍时,我不肯,他说我是小气。”节约与小气  相似文献   

12.
爸爸戒烟记     
钟耀玮 《小读者》2011,(1):27-27
“终于水中捞到‘月’了!”我兴奋得大声呼叫。 爸爸是个“烟王”。他一天中不吃饭能挺得过去.但隔两分钟不抽烟,那就要了他的命似的。妈妈曾多次劝他戒烟,甚至以离婚相威胁,都无济于事。所以.妈妈失去了信心,说:“看来.要你爸爸戒掉烟.那是‘水中捞月’.根本不可能了。”我也无奈默认。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上,学生正在做练习,一个学生问同桌:“你记不记得‘攀登’的‘攀’字怎么写?”“当然记得啦。”同桌兴奋地回答,“这个字是上个学期学的,那次写生字和单元考试,‘攀’字我都写错了,老师还罚我把那个字再多写5行呢!他还再次告诉我怎么去记这个字,‘大手举起两根木和两个X’,你看,容易记吧。”  相似文献   

14.
“说”     
有一次,听一个学生说:“Open the radio,please.”我问他是从哪里学到这样的句子的,他不假思索地说:“Open是‘开’,收音机是radio,‘开收音机’当然是Open the radio。”这样的错旬在学生中,尤其在初学者中是屡见不鲜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享有盛名的陶行知先生,是20年代到40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原名文浚,后相信知与行应该合一,改名为知行,以后进一步领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道理,再度改名为行知。他的一生有着崇高的师德修养,在中国教育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被称颂为“万世师表”,是教师的楷模。  相似文献   

16.
不能省略     
毕冷 《学习之友》2011,(8):64-64
老师:“量词有时不能随便省略。”学生:“请举个例子。”老师:“比如‘我给了他一支枪’,如果省略掉量词‘支’,那‘他’的命运就大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从"知行"改为"行知",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从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到他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的转变,也是他始终遵循的要做真人的人格的体现。我想,今天学习陶行知首先就要学他的知行观和做真人,因为,这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然有着极为现实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为我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勾画了宏伟  相似文献   

18.
一位青年教师写了一则教学案例要我指导,题目是《倾听:课堂上师生的心灵之约》—— [案例】 听陈老师教学《丑小鸭》一课,一位女学生说:“课文中的‘他’字写错了,因为是鸭子,应该用‘它’。”这遭到了一些学生的反对.认为课文中有“鸭妈妈”“哥哥”“姐姐”.当然要称“他”“她”或“他们”。书上怎么会错?可陈老师却说:“我觉得雅丽同学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很好。因为是鸭子,用‘它’也有道理呀,你们说呢?”这时,认为书上不会错的同学更开动了脑子.找出了不少理由:“因为这是篇童话故事,不是真的写鸭子。”  相似文献   

19.
轻尘 《家庭教育》2011,(4):25-25
一年多前的一个晚上,那时儿子还在上五年级。先生神神秘秘地对我说:“儿子问我什么叫‘遗精’。”我一惊,问:“他怎么会问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先生傻傻地说:“是他在书上看到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对他说‘就是尿床’。”我气呼呼地对他说:“亏你还是一个懂生理学的老师呢!竟然这样搪塞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谈。这判之前.毛泽东应邀对重庆各界人士发表演讲。有人直截了当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的小米加步枪能战胜蒋介石的飞机加大炮吗?”毛泽东回答说:“蒋先生的‘蒋’是将军的‘将’字加一棵草,他不过是草头将军而已。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写的‘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