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婚礼的变迁     
结婚向来被中国人视为终身大事,因此,无论哪个时代,新人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值得纪念的婚礼。伴随中国政治环境、经济条件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婚礼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国营企业一统天下的时代,几乎很少有婚纱照;80年代随着彩色胶卷的流行,照相馆开始增设婚纱照;90年代开始影楼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暴利激化了竞争,互相压价之风日烈,影楼出现倒闭现象。婚房中的三大件由五六十年代的半导体收音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来自内蒙古的中国第一“高人”鲍喜顺结婚,这消息着实让人高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周立波曾说过:“我最愿意参加别人的婚礼了,看着别人的幸福增加自己的欢喜。”而这位中国“高人”的婚礼给人的欢喜更多,因为他的高、奇,使得这婚礼更为特殊。  相似文献   

3.
纵观近千百年来中国的婚礼形式,走过先秦之仪礼、经历过盛唐之华美、崇尚过大明之庄典、感受过满清之仪仗……从古至今,婚礼礼制与婚俗经历了简化、增加、融合等过程,或重视盛大隆重的婚礼规模,或增添喜庆热烈的婚礼氛围,或沉溺于奢靡与攀比的婚礼风气等,但即便在先秦时期苛刻的等级制度下,婚礼仪式中也出现了跨越制度的行为。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和思考,从婚礼礼制和婚俗的角度研究先秦时期婚礼中的僭越行为,以及在制度变迁下先秦时期婚礼中僭越行为产生的原因,以为今后研究先秦婚礼形态和婚礼行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整个中国大陆,随着人们生话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观念之更新,人们结婚明显地带有那个特定年代的特征和时尚。五十至八十年代婚事扫描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大陆,新人结婚时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孩们有喜糖可吃,而成人参加婚礼时有喜烟可抽,外加瓜子、花生米之类食品。那时  相似文献   

5.
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中国哲学的发展在21世纪的当代似乎进入一个困难期,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西方哲学的冲击以及新时代对中国哲学转型的迫切要求都使得当代中国哲学受到哲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突破结构困境成为需要思考的重点。本文基于当代中国哲学的界定,对当代中国哲学的结构困境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其探索出可能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对当代农村社会学中的结构与社会变迁的理论研究起到拓展作用,它从农村社会结构的角度反映农村社会处于不断变迁的真实面貌,以及农村社会日常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正是沿着农村"日常生活"变迁的逻辑,最终揭示农村社区中文化传承的特点与方式。  相似文献   

7.
彭雪 《职业圈》2010,(8):234-235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方式和消费诉求,正逐步从生存消费转向品牌消费。大学生追求产品的品牌,是受到了身份认同观念的驱动,参照群体示范效应的推动,消费主义的熏陶以及广告、传媒为名牌商品摇旗呐喊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方式和消费诉求,正逐步从生存消费转向品牌消费.大学生追求产品的品牌,是受到了身份认同观念的驱动,参照群体示范效应的推动,消费主义的熏陶以及广告、传媒为名牌商品摇旗呐喊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祝平 《职业圈》2007,1(20):94-96
精神文化消费是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现状,提出了当前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引导大学生走出精神文化消费误区从社会、学校、学生等几个层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结婚,是人生之大事,也是男女感情的升华。由于婚姻与家庭和睦、血脉承继、社会安定等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有关婚姻的仪礼、风俗也就特别繁多。婚姻仪礼不仅可以展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与风俗习惯,而且也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一门学问,它涉及到民族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多门学科,也同婚姻史和家族史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婚俗文化源远流长,它们是中华民俗风情园中的奇葩,从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近年来,婚礼形式更趋于多样化,表现出中国人民的物质、精神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张祝平 《职业圈》2007,(10X):94-96
精神文化消费是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现状,提出了当前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引导大学生走出精神文化消费误区从社会、学校、学生等几个层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艺术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红色文化艺术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该文通过对红色文化艺术形式的演变历程、当代表达方式、挑战与对策、案例分析及影响力进行研究,探讨了红色文化艺术表达的多样性和影响力。红色文化艺术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起源与发展、代表性作品、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在当代,红色文化艺术通过传统形式的传承、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与科技手段的结合,以及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结合等方式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13.
以“关注新人消费,立足新人需要,打造中国婚庆消费领域名牌”为主旨,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婚博会暨北京结婚展”于2005年2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文学已经演进至与传播媒介密不可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隶属于传播媒介的重要阶段。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以网络为基础而生成的各种文艺新形态吞噬、解构经典文艺的现象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当代文学只有在使用互联网媒介时,才能够将这种契合人性的媒介的优势发挥至妙到毫巅,并进而演变出新的文学消费方式和消费特点。这其中,最主要的当属媒介霸权对于文学消费的引导乃至绝对控制以及由移动支付所带来的冲动消费所形成的反理性化趋势。以此为基础,当代文学的消费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重要变迁,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以文学为母体的文化资源的衰微和当代文学强制性阐释的泛滥。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制度变迁思想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阐释了制度变迁的动力与源泉、制度变迁的方式与途径、制度变迁的主体与归宿,以及制度变迁绩效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邓小平制度变迁思想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思想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结合中国国情和经济转型的实际而形成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邓小平制度变迁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和整体方向仍然具有解释和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16.
曾世宏  朱冬英 《职业圈》2007,(9S):171-172
邓小平制度变迁思想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阐释了制度变迁的动力与源泉、制度变迁的方式与途径、制度变迁的主体与归宿,以及制度变迁绩效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邓小平制度变迁思想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思想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结合中国国情和经济转型的实际而形成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邓小平制度变迁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和整体方向仍然具有解释和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17.
胡敏 《职业圈》2006,(9):38-3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个性、时尚、独特的婚庆形式.无论是时尚感极强的西方式教堂婚礼,还是中国传统的拜天地式婚姻,喜糖始终是中国人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在2004年度婚庆市场的市场容量将近3000亿,其中婚庆喜糖(果冻、饼干、牛肉干、巧克力等)消费超过300亿.然而在我国喜糖市场这块"蛋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和开发,加之婚庆这个行业的永恒延续性,所以在有"甜蜜事业"之称的婚庆糖果市场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谢海云 《职业圈》2006,(8):20-22
刚当上新娘的女性都有一个体会:结婚真累人。因为在美满婚礼背后,有太多的事要做,美容化妆、拍婚纱照、预订酒店、婚礼仪式……还有许多人不知道婚纱如何选择,饰品如何搭配,新房如何布置。济南女孩刘桐独具慧眼,选择做“新娘秘书”,专为人处理婚事中的各种繁琐事。在新娘们得到美丽和幸福的同时,她也赚到了大把钞票。"赚800元小费,发现一座“金矿”刘桐是个美丽可爱的济南女孩,今年26岁。她自幼喜欢画画,2003年从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又根据自身情况到韩国学习美容美发,回国后在北京一家著名影楼做化妆师。2004年8月的一天,一位叫李霏的时装…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思潮研究进行述要,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涉及到四方面的内容,即:自由主义的涵义以及中国自由主义的理论来源、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发端与发展历程、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类型及其特征、自由主义没有成为近代中国选择的原因及其评价等。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更好地揭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命运以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清帝大婚礼的文化诠释刘潞婚礼是古今中外所有民族拥有的一种礼仪,由于文化环境的差异,不同民族的婚礼形式区别很大。以往对历史上诸民族婚礼的研究,多是以对民风民俗作直观描述的方式体现,而对婚礼的演变,特别是对历史上不同民族间婚礼相互融合的关系,则较少涉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