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     
《传媒镜鉴——国外权威解读新闻传播教育》钟新周树华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定价:58元这本书记录了中国新闻传播学者与国外20多所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和教授,就新闻传播教育问题进行的深入对话。本书所探讨的问题,涉及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些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外国同行对  相似文献   

2.
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会长邱沛篁教授等主编的《四川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论》于今年8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中国省域内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新闻传播教育蓬勃发展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四川新闻传播教育的经验成绩,具有学术史、教育史的学科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书架     
《黄河新闻启示录》 《黄河新闻启示录》一书,南晓明主编,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省委书记胡富国为该书题写了书名,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崔光祖写了序言。该书收入了首都及省城新闻界的专家、新闻工作者对《黄河新闻》研讨的学术论文及黄河电视台新闻同仁自己撰写的记述,反映了《黄河新闻》的特色和风格。  相似文献   

4.
一部结构合理、包涵广泛、使用方便、内容新颖的新闻知识工具书——《新闻学大辞典》,目前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中国第一部新闻学大型辞书。这本180万字的《新闻学大辞典》共收词5368条。主要内容包括:新闻学词语词条、新闻事业词条、新闻人物词条、新闻界事件词条、新闻作品及新闻奖词条、新闻学论著词条、新闻文献法规词条。收词面广及古今中外。这本辞典还设置了中英文目录,附录部分收录了《世界新闻传播史大事记》、《海外华人报刊一览表》、《中国当代报刊一览表》等等,这无疑为中国新闻事业走向世界,也为世界各国新闻界走向中国拓开了一个窗口。该书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舆论研究所所长甘惜分主编;全国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者为该书纂稿。  相似文献   

5.
新闻真实,一个并不复杂的职业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真实是个老问题。1985~1986年中宣部新闻局与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合作,出了一本关于新闻真实的书,书名是《真实——新闻的生命》,我是该书的编者之一。该书从马克思说起,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传播:中美新闻文化概要》近日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22万字,该书是从中美文化比较与中美传媒研究结合角度着力开拓的专著,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全球传播丛书”本年度的第一本著作。该书重点探讨了中美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关系,揭示了中美两种新闻文化的表现形式、新闻体制和价值观念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根源。该书作者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高金萍博士很早进行中美两国新闻传“媒奥运报道”的比较研究,她以此为起点,逐步拓展这一研究,深入到中美两国新闻传媒的报道形式、传媒组织的体制形态,透过传媒业发展变迁的表象,探寻新闻传…  相似文献   

7.
新闻书讯     
《中外新闻选》已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胡乔木同志为该书题写了书名,他发表于1946年9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的《人人要学会写新闻》列为该书篇首。该书编入中外110家新闻传播媒介,上溯1840年、下至1991年共142年间所刊播的370篇新闻佳作,不仅对高校新闻以及文科各专业师生、各新闻从业人员和通讯员、广大新闻写作爱好者,从事新闻教学与研究、新闻写作实践,富有参考价值、指导意义,而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02,(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主编的《新闻伦理学简明教程》一书,近日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面世,为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和新闻宣传单位加强新闻伦理道德教育,提高新闻宣传人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准,提供了一本有益的教材。在我国,新闻伦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有这方面的专著和教材只是近几年的事。《新闻伦理学简明教程》根据新形势下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和新闻宣传单位加强新闻伦理道德教育的需要,内容体系的建构注意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并在系统性、时代感、针对性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特色。该书绪论部…  相似文献   

9.
《中国记者》2016,(3):11-11
《新闻演讲录》出版 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的新著《新闻演讲录》日前出版。该书集纳了孙德宏在一些大学的学术讲座和报社业务研讨会上的演讲和讲话,表达了作者对新闻传播、办报理念及其具体操作的一些想法和追求,体现了作者对新闻的审美传播和优秀新闻作品的一贯研究和关注。该书包括《哲学美学视域下的“报纸存亡”》《新闻必须实现审美传播》《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审美取向的流变》《〈寻找时传祥〉采编背后的故事》《“精致大报”与名编辑名记者》《这组“特别报道”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客观与想象中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总编辑评报备忘录》等篇章。  相似文献   

10.
陆仲阳 《新闻记者》2003,(10):54-54
由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美国人和他们的新闻》是讲述美国新闻人和他们所理解追求的好新闻的书。该书原版英文书名直译过来是“关于新闻的新闻:危险中的美国新闻界”。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本反思之作。作者为美国权威报纸《华盛顿邮报》的总编辑伦纳德·小唐  相似文献   

11.
湖北《襄樊日报》总编室副主任黄道弘撰写的《新闻边缘学业概论》一书,将于上半年出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博士研究生导师甘惜分题写书名,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刘建明为该书作序。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2004,(11):33-33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的新闻传播论文集《新闻传播学论稿》,近日出版。正如该书《自序》所说,作者近年来始终在教学与研究、新闻与传播、理论与实践之间漫游,这也使作者的研究视野相应宽阔。这本《新闻传播学论稿》涉及领域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新闻传播理论,包括对  相似文献   

13.
您想知道怎样写好新闻评论吗?您想搞好新闻评论工作吗?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闻评论探讨》,可以满足您的要求。该书是新闻战线编辑部与潍坊日报社联合举办的新闻评论研讨征文的获奖入选作品集,共收入论文90篇,分别就新闻评论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邵华泽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并将他撰写的《党报新闻评论的风格》,作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8,(2)
<正>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原新闻学院院长邱沛篁教授任主编,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原副院长吴建教授和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严功军教授任执行主编的《邱沛篁新闻传播教育论集》,近日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80万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邱沛篁新闻传播教育论"汇辑了作者从事新闻及新闻教育工作近60年来所发表的关于新闻传播教育的论文,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关于新闻传播教育的  相似文献   

15.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先生2011年4月出版的新书。自《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6》出版以来,本书已是该系列出版的第六本。书名冠以出版当年的年号,而每年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以下简称《解析》)都是对前一年我国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9,(11)
<正>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中数据的选择与应用逐渐被各大媒体重视并应用,成为了媒体竞争的新重点。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传播将数据作为核心,围绕关键数据进行新闻报道生产,数据在新闻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融合与发展:数据时代的新闻与传播》一书就是在这一环境下对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进行研究的新作。该书收录了三十余篇大数据时代下新闻报道的研究文章,如"基于自媒体出版的网络直播实践与创新研究—以尔雅讲堂为例""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解读—以《楚乔传》在海外传播为例"、"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纸媒创新分析—以澎湃新闻为例"、"数据时代下新闻价值对新闻类App的发展要求探析"等,涉  相似文献   

17.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单波所著《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一书,2010年6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八章、二个附录,306页。该书把跨文化传播作为一个整体话题研究,以理论梳理为主脉,论述了跨文化传播的思想源流、基本问题、心理路径、伦理危机、语言悖论以及当前困境等问题。该书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引介新概念和新理论。该书介绍了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最新出现的一些概念,如接触区(contact  相似文献   

18.
陈力丹著《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词典》于2002年1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词条的形式,全面、客观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新闻和宣传工作史中的主要媒体、人物、事件。以时间前后为序,围绕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及其他国际共运领袖、中国共产党的老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等,以及在任的江泽民等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观点和不同时期的政策展开。全书30万字,共530条。 他的《世界新闻传播史》于2002年5月由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七篇二十一章,37.5万字。第一篇论述了世界新闻传播的宏观历史,其他六篇分别论述了各大洲或大的区域内各  相似文献   

19.
书讯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专业教授刘建明博士专著《现代新闻理论》于1999年1月在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严谨的学风,探讨新闻活动的历史衍变、新闻本源、新闻形态与特征、新闻报道方式、新闻传播的制约因素以及与杜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新闻观念、新闻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7,(12):96-101
面对多少有些"迷失"的新闻教育,《三思新闻教育》立足教育的本原,对新闻教育之正道展开了全方位、历时性的探讨,勇气非凡、意义深远。该书在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两大主题上,关注尤多。在人才培养方面,着重强调了新闻教育的"复位":以"健全人格"为本位,并提出了"健全人格"的四大标准。在师资建设方面,提出了任职院长的条件、留住人才的尝试等重要观点和做法。这些见解,并非空谈,多是经验之谈,对新时代新闻教育的改革创新具有导向性和借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