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进行理论梳理,根据走访与调研对其保存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加以说明,对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的发掘利用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纳西族东巴文档案进行了必要的理论界定与价值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纳西族东巴文档案保管现状,提出一系列适用于其抢救与保护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的大力实施,东巴文档案作为纳西族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不可忽视地成为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其开展科学有序的、快速及时的并且可持续发展的抢救与保护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对纳西族东巴文档案是否归于我国民族文化遗产这一质疑进行了必要的理论界定与价值分析,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视角下,通过剖析纳西族东巴文档案的保管现状,提出一系列适用于其抢救与保护的实施策略,以便有效地传承这—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纳西族东巴文档案由于载体形式多样,分布极其分散等原因,致使其数字化保护存在以下一些障碍.鉴于此,本文从几个方面,提出了纳西族东巴文档案数字化保护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是云南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权和个人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云南少数民族活动、问题的历史记录.傣文历史档案、纳西族东巴文档案、彝文档案的内容宏富,载体多样.本文旨在对这三个民族历史上形成的档案史料作一简要概述,同时揭示其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民族的历史发展,以及遗存至今的珍贵的民族档案.  相似文献   

6.
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直至20世纪中叶还在民间流传使用,在当今世界实为罕见。这就是居住在云南丽江、维西、中甸、宁浪等地的纳西族的东巴文。 纳西族的象形文字年代久远,主要  相似文献   

7.
论文研究纳西族东巴经历史档案的产生形成、种类构成、分布保存情况,并探讨东巴经历史档案的珍贵历史研究和现实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东巴文应用性文献是纳西族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比较零散,以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收集、整理、刊布、研究都做得很不够.本文介绍了在丽江塔城田野调查中新发现的两本民国时期的东巴文人情账簿,并进行了翻译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涂静 《云南档案》2013,(5):37-40
木府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府邸。木氏土司在统治纳西族地区的过程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历史档案,1999年木府重建后又进一步丰富了木府档案。木府档案资源亟待整合,以充分体现其历史凭证价值、参考价值与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孔德超  刘媛岑 《兰台世界》2016,(21):139-142
《日书》是出土秦简的重要内容,尤其是睡虎地秦简《日书》中存在着大量的驱鬼术内容,是学术界研究先秦民风、民俗的珍贵材料。同样,纳西族东巴文作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以东巴文为载体的东巴经书中也存在着内容丰富的原始驱鬼术材料。两者虽相隔2000多年,但是二者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故今从驱鬼灵物层面对睡虎地秦简《日书》和纳西族东巴教中的驱鬼术进行比较研究。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时空背景下人们精神世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更可管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风俗习惯以及世殊时异条件下民俗的传延性和继承下的创新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11.
<正> 世代繁衍生息在滇西北高原上的纳西族,人口虽说只有28万,却在中外享有盛誉.原因除了纳西族聚居地——丽江风景秀丽,玉龙雪山、虎跳峡、云杉坪、沪沽湖等风景名胜闻名暇尔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纳西族创造了神奇灿烂的东巴文化,而东巴经,则正是东巴文化精髓的具体承载物.东巴文创于一千多年前,是目前世界上还流传在民间的、少有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它对于研究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  相似文献   

12.
该文献共20000余卷,保存在丽江东巴文件研究所。东巴古籍是纳西族原始宗教祭司即东巴使用的宗教典籍,有近一千种古籍,它们分别应用于东巴教各种仪式。东巴教是自发地产生于纳西族先民原始社会阶段,并流传至今的原始宗教。根据东巴教仪式类别,东巴古籍可相应分作:a.祈福类。b.禳灾类。c.丧葬类。d.占卜类。e.其他(相关杂书)。记写古籍的东巴文为图画象形文字,字型结构比甲骨文原始,有两千多个字符,其源甚古,从文字发展形态看是处于早期的古文字。纳西族的东巴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的图画象形文字。东巴古籍用纳西族东巴自制土纸做成,纸质坚…  相似文献   

13.
彭辉 《中国新闻周刊》2011,(12):I0016-I0018
他们不仅保护并使用着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还兼容并蓄,让孔子的儒家思想在这方热土深深扎根 “去读书吧”,这是纳西语“天雨流芳”译成汉语的表白。纳西人把“天雨流芳”刻在纳西族木氏土司府第二道门“木牌坊”的上方。这真是一个美好的词汇,让人们感到古老而迷人的东巴文字,连同东巴文化一起,会像散发着芳香的天雨一样,永远沐泽着那些尊重传统、追求文明的民族。  相似文献   

14.
胡莹 《云南档案》2012,(9):54-56
本文通过对东巴文历史档案编纂开发工作的现状分析,总结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以编纂工作的五个构成因素为序,分别论述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宋美霞 《兰台世界》2012,(26):42-43
云南纳西族档案历史资料是在长时间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近,云南丽江地方相关部门强化了纳西族档案历史资料的整理与应用,对深入研究纳西族文化之精髓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纳西族民族档案的几种样态及已有的编研成果,其次从孕育和影响纳西族民族档案的纳西族文化谈起,分别阐述了历史因素中的东巴文化、地理因素中的藏汉文化及木氏土司时期的政治文化对纳西族档案编研的影响,最后对纳西族民族档案的编研提出了一些见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对于纳西族原始体育流传至今的发展进程进行再现,并突破性地提出巫术是纳西族原始体育起源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8.
郭宇 《兰台世界》2014,(2):105-106
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对于纳西族原始体育流传至今的发展进程进行再现,并突破性地提出巫术是纳西族原始体育起源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9.
纳西族档案资源的优化建设,可以达到丰富馆藏、保护和传承纳西族记忆的目的。本文阐述了纳西族档案资源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其资源优化建设的必要性,剖析了其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通过采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丰富馆藏资源,加强集中化建设,做好规范化建设和有序化管理工作以及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等方式,以期为纳西族档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并为其他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红英 《大观周刊》2012,(41):42-43
在世界一体化的浪潮中,民族文化趋同的潮流势不可挡,因此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的保护迫在眉睫。笔者通过对云南省丽江市大研镇的调查,了解到纳西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和丽江市政府对保护纳西族语言文化所采取的措施。希望纳西语言文化永远灿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