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经典诵读无疑是一条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在经典诵读方面,我们既要选择优秀的经典文本熟读成诵,也可以通过阅读先贤们对经典的诠释来加深我们对经典的理解与领悟。王安石关于经典诵读的观点及其对经典的诠释,对于我们今天的经典诵读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4年以来,教育部、中办、国办等党政机关陆续颁布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的指导性文件,近日发布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更是进一步强化中华经典诵读的问题,不能不让我们对此问题做进一步关注。文章分析了"五四"以来对中华传统文化否定虚无的现状,对目前存在的推动中华经典推广的掣肘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华经典的最重要的实施者——教师的经典素养问题的提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金寨县梅山一小开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在全省是比较早的。2007年1月学校被六安市教育局确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学校制定了《梅山一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市56所试点学校推广。2008年该校被县教育局命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实验基地。学校在开展经典导读活动中,做到"五落实"。(一)落实诵读教材2009年暑期,该校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骨干教师选编了《经典诵读读本》(一)、(二)  相似文献   

4.
国学经典处处闪烁着中华文化的思想光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固本培元的奠基作用。开展经典诵读,重视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是一件功在当下、意泽千秋的大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掌握诵读的方法、大致理解经典的思想,使学生爱上诵读、学会诵读,并多多诵读,从而厚实他们的文化底蕴,传承中华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5.
刘兰英 《现代语文》2009,(9):159-160
大学生经典诵读与经典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典阅读的推广是开展高校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前提,经典诵读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经典的积极性,两者相辅相成,成为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期我们重点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强调"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培养语言知识建构能力,提升审美情趣,传承文化经典"。因此,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对经典文学的诵读。广义的经典诵读,是指青少年儿童利用生长的关键期诵读中华传统名篇名著,对中华传统经典诗文熟读成诵,以此丰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狭义的经典诵读,是指在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诵读教科书上选编汇集的经典名篇名著以及其他优秀作品,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及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诵读经典古诗文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探索与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9.
国学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将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国学经典浓缩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应与语文日常教学、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艺术教育相融合,遵循"兴趣先导、不求甚解、尊重差异、持之以恒"的原则,通过"教师导读、多媒体引读、家长陪读、同伴助读、个体熟读"等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迈向圣贤之道。  相似文献   

11.
国学经典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代表,在小学加入国学经典诵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知识底蕴。因此通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开发特色课程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意义与价值、突出问题,以及实施策略与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为学校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诵读经典古诗文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探索与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将经典诵读应用到幼儿教育中,不仅可以让幼儿感悟中华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也能为他们文化素质和个人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幼儿教师应当开展行之有效的经典诵读教育,同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学经典诵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国学经典诵读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诵读的内在意义,同时也要深刻地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瑰宝。因此,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每个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三晋信息     
我省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读本我省部分中小学生在2015年春季开学后陆续领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经典诵读》系列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经典诵读》系列读本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深入研究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正处于传统与现代共同罗织的历史境遇中,外来文化的涌入、网络不良文化的侵扰等,时刻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沃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首要职责,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以文化人的重任。基于当前高校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从教育理念、内容、形式、载体、制度保障等方面革故鼎新,进而重构中华经典诵读实施路径,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8.
谭杰 《小学生》2023,(3):151-153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然要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由此,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也将更多的国学经典文学选编到语文教材之中,旨在促进学生树立起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不断丰厚学生古典文学素养。基于此,本文就国学经典诵读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新路径作如下探寻。  相似文献   

19.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代表,其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精神与文化智慧。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优秀经典作品,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教学,受到各界极力的推崇和广泛的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汲取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智慧,极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切入点,通过"能读、乐诵、爱写、会演、践行"的国学经典五大行动,和传统文化相约,和国学相约,使学生在与经典的对话中浸润心灵,塑造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