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了二十年的班主任,与《班主任之友》相识到相知已有二十年了。记得刚出校门的我,迈着幼稚的步伐走上班主任岗位的时候,教导主任送给我一本创刊才两年的《班主任之友》,说:“年轻人,看看她吧,也许用得着的。”我接过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杂志,仿佛接过一只船桨,她推动了我的航程;仿佛接过一枚指南针,她指明了我的方向;仿佛接过一盏明灯,她照亮了我的征程。从此,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我拉起了《班主任之友》温暖的手。相识有缘,好感也油然而生。初当孩子王,也难免有个磕磕碰碰、沟沟坎坎。正当束手无策的时候,《班主任之友》像一位高明的医生,开出…  相似文献   

2.
武秋涧 《班主任》2006,(11):24-24
初识《班主任》是在一次学校会议上.离开会还有十多分钟,会议室里人声鼎沸,唯独一位戴着眼镜、两鬓斑白的老教师在津津有味地读一本杂志.我心生疑惑,是什么杂志使我的老前辈如此痴迷?悄悄走过去,方知她读的是一本《班主任》.她津津乐道地向我介绍了这本杂志,从此我就和《班主任》交上了朋友.  相似文献   

3.
雷国山 《班主任》2007,(5):45-45
结识《班主任》杂志纯属偶然。1995年,我刚刚师范毕业,暑假里拜访一位恩师时,在茶几上发现一份《班主任》。恩师当即向我推荐,推崇和欣赏之情溢于言表,于是便向恩师借了几期。细细品读《班主任》的每一个版面、每一个栏目、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故事,我被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所陶醉,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从此开始了与《班主任》杂志美好的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4.
姜小鹏  何英莲 《班主任》2013,(11):72-72
暑假,我阅读了《班主任》等杂志刊登的一些文章。面对优秀班主任先进的管理理念、高超的管理艺术……心中迫切希望在班里大展拳脚。开学后,当我把一些班级管理方法机械复制到自己的工作中时,却感觉要么无从下手,要么力不从心,要么收效甚微。真是“肚中想法千千万,实际操作半点无”。怎样才能运用好优秀班主任的管理经验呢?读完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一文后,我有了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刘波 《班主任》2009,(3):63-63
在填写2009年专业报刊征订单时,我毫不犹豫地填上了《班主任》。其实,我不是班主任,我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自己今后也不太可能当班主任。但是,自从2006年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时接触到《班主任》杂志,我就开始关注《班主任》了。  相似文献   

6.
李镇西 《班主任》2002,(5):45-46
拙文《岂能如此考评班主任》在今年《班主任》杂志第2期发表后,我收到近百封读者来信,其中大部分是赞同的。赞同者大部分是一线班主任,但也有不少校长和政教主任,这让我十分感动。当然也有一些朋友在来信中有不同看法,其中以政教主任为多。我认为,无论赞成还是不赞成,观点的争鸣是好现象。说明大家都在关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这是我们班主任事业富有生机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7.
与学生一起读《班主任之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主任之友》曾刊登了一篇题为《习惯与命运》的文章,我觉得文中提到的情况与本班的状况很相似,于是我在班上朗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下课后有一位同学对我说:“老师,能不能把你这本书借给我看一看。”我把书借给了他,其他同学也争相阅读。之后,每一期的《班主任之友》,我看完后都借给学生看。想不到与学生一起阅读《班主任之友》使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化。一、她使学生加深了对班主任的理解《班主任之友》中那些有关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等方面的论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了班主任工作的性质。那些有关…  相似文献   

8.
杨秀茂 《班主任》2009,(4):64-64
老朋友,是我对《班主任》杂志的友好称呼。十多年来,她一直陪伴着我,使我的班主任工作多姿多彩;在我迷茫徘徊之际,她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题记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2010,(2):33-33
《班主任》杂志创刊25周年了。25年来,《班主任》陪伴着广大班主任一路走来,期间不知发生了多少感人的故事,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有许多人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班主任》上,成了我们的作者和朋友,而更多的人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我们、支持着我们。无论作者还是读者,都与《班主任》一起成长着、发展着……正如全国著名班主任李镇西说的:“如果没有《班主任》,如果没有《班主任》发表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没有我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2010,(3):6-6
《班主任》杂志创刊25周年了。25年来,《班主任》陪伴着广大班主任一路走来,期间不知发生了多少感人的故事,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有许多人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班主任》上,成了我们的作者和朋友,而更多的人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我们、支持着我们。无论作者还是读者,都与《班主任》一起成长着、发展着……正如全国著名班主任李镇西说的:“如果没有《班主任》,如果没有《班主任》发表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没有我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互动平台     
辛铮铮 《班主任》2014,(10):69-69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图书室看到了《班主任》,借来阅之,里面一篇篇精彩的小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此我成了她的忠实读者,一发而不可收。在她的帮助下,我在辛集市班主任基本功素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巧的是,我得到的奖品就是一套《班主任》杂志。在此,我要感谢教育局领导对班主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更要感谢编辑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相似文献   

12.
片语真情     
《班主任之友》2013,(Z1):124-128
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梁岗《班主任之友》是我校班主任们的钟爱,人手一册。更为重要的是,它不仅吸引了班主任,还吸引了很多青年科任教师。2013年1月5日,在我校图书馆阅览室内,高三化学教研组集体阅读2012年12月的《班主任之友》杂志,并针对刊登的文章产生了激励的讨论。虽然两位年轻的化学教师尚未做班主任,但正是在《班主任之友》杂志的感召下,内心里已埋下了要做一名优秀班主任的种子。  相似文献   

13.
孟淑华 《班主任》2008,(11):47-47
我是一个当了30年班主任的老教师了。我十分热爱班主任工作.更爱我的孩子们,于是在工作中一直不断努力、不断摸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改革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到该给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加加油”了,于是,2007年我开始订阅《班主任》杂志。  相似文献   

14.
刘瑞敏 《班主任》2012,(2):72-72
在同事的书桌上,我无意间看到一本封面雅致的杂志静静地倚在书架上。对刊物一向痴迷的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急切地读了起来。《班主任》——我就这么偶然地牵到了你的手。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2015,(3):13
2015年是《班主任》杂志创刊30周年。长期以来,《班主任》致力于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广大班主任提供优质服务,数以万计的班主任借助这一平台,提升了班主任工作水平和智慧,成长为优秀班主任。为纪念和庆祝《班主任》杂志创刊30年,总结优秀班主任成长经验和规律,记录光辉的发展历程,班主任杂志社决定举办"《班主任》助我成长"主题征文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互动平台     
周艳敏 《班主任》2013,(11):11-1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他人的智慧里可以获得营养,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这是我在23年班主任工作中对《班主任》杂志的深切感悟。——杨立志 广东省广州市华师附中番禺学校 511442我是一名美术教师,同样从《班主任》中吸收了教育思想和策略。《班主任》使我面对学生更加自信,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更加从容,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薄薄的一本《班主任》,字里行间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让我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阅读的幸福与满足。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2015,(2):23
2015年是《班主任》杂志创刊30周年。长期以来,《班主任》致力于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广大班主任提供优质服务,数以万计的班主任借助这一平台,提升了班主任工作水平和智慧,成长为优秀班主任。为纪念和庆祝《班主任》杂志创刊30年,总结优秀班主任成长经验和规律,记录光辉的发展历程,班主任杂志社决定举办"《班主任》助我成长"主题征文活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2010,(5):22-22
《班主任》杂志创刊25周年了。25年来,《班主任》陪伴着广大班主任一路走来,期间不知发生了多少感人的故事,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有许多人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班主任》上,成了我们的作者和朋友,而更多的人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我们、支持着我们。无论作者还是读者,都与《班主任》一起成长着、发展着……正如全国著名班主任李镇西说的:“如果没有《班主任》,如果没有《班主任》发表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没有我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陈年年 《班主任》2007,(9):47-48
《班主任》杂志2007年第6期刊登了一篇《班主任工作应注意的18个细节》,读完之后,有些感触和想法,写出来与大家讨论. 作者在文中谆谆告诫班主任,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一共列了18条"不要".可以说都是善意的,正确的.同时我又想,如果班主任无论大事小情都要克制、都要注意、都要小心谨慎,是不是太苦了?  相似文献   

20.
刘永和 《班主任》2012,(4):71-71
一位同事送来一本2011年第11期《班主任》杂志。品读后,我发现这份杂志的确是一座班主任工作与研究的“富矿”。这里,重点谈谈“特别关注”和“我该怎么办”两个栏目。 这一期“特别关注”的焦点投向了“80后班主任”。专栏分为关注“80后”、我是“80后”、我看“80后”三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