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要过翻译关。翻译不只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不同思维与文化的转换和交流,是译者的“再创作”。我们不仅需要博古通今、贯通中外的顶级人物,也需要大批具有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再创作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尤其小语种人才。同时,我们还须克服译界广存的浮躁肤浅、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等风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和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2.
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最早的宗教是商代出现的祭天拜祖的宗法性宗教,以后随着中外商业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中外宗教文化交流逐渐开展起来,成为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对中国文化发展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影响我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重大倡议,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要保证这一伟大倡议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其交流与传播对"一带一路"建设主要内容中的政策沟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具有独特价值。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为我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国体育文化应通过转变传播理念、精选传播内容、丰富传播载体、明晰传播线路努力实现自身的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4.
艺海流金——草原文化之旅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于7月28日至29日在鄂尔多斯进行。艺海流金系列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是文化部着力打造的对港澳文化交流重点品牌项目,主要为内地与港澳地区之间搭建文化交流平台,通过内地文化界与香港、澳门文化界的交流,密切三地文化界的联系,加深相互间  相似文献   

5.
文化之间积极涵化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文化的多元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文研究儒家文化对韩国风俗习惯、学校教育、影视宣传、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渗透,旨在探究学习和研究韩国继承与发展儒家文化思想精髓的经验,充分挖掘儒学的当代价值,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所谓跨文化传播,是指不同文化背景者共同参与的文化交流,既是文化的碰撞互动,也是其相互渗透影响的过程。 顾拜旦创立现代奥运会,倡导人文精神和奥运竞技体育的完美结合,现代奥运精神主要体现于对各民族文化的尊重及全球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党和政府“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指示精神,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友好交流的平台,积极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普及艺术教育,推出更多人才,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青少年“爱我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信念,引导其全面发展,进步向上,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和《文化月刊》杂志社协办,北京东方朗琪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为期两周的“2004东方青少年艺术明星大赛(以下简称明星大赛)”决赛于日前圆满落幕。“…  相似文献   

8.
2004中国国际卡通·数码艺术周(下称艺术周)于金秋时节,在江苏常州举办。该活动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常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主办。作为文化部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试点,艺术周为传播卡通文化、振兴卡通产业搭起一个展示和交流的硕大平台。常州在与杭州、成都、重庆、厦门、青岛、大连等城市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届艺术周的举办城市,并计划与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合作连续举办3年,旨在使艺术周与世界知名的法国 安西动画节一样,成为全球范围内颇具 号召力的卡通盛典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序列的专业…  相似文献   

9.
杜甫诗歌乃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和诗学品格的集大成者。杜诗所蕴含的儒家文化思想以及诗学传统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可借助翻译在英语世界广为传播的文化"软实力"。本文从儒家仁爱道德思想、反战和平精神、以及儒家诗学品格等角度,论述了英译杜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并揭示出英译杜诗的跨文化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外文化交流是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加强中外文化交流,能够深化我国与沿线各国间的政体认识,增进政治互信,推动经贸发展,这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但由于某些条件的制约,诸如缺乏共同的文化认知、沿线国家文化产业基础薄弱、尚未建立完善的对外文化输出机制、国际互信体系不健全等,对中外文化交流有着不利的因素。对此,应主动探寻中外文化交流的交叉地带,培育共性文化;助推沿线各国文化产业大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产业贸易对接;推进我国文化产业输出保障机制建设,提升文化产品输出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国内外互信体系建设;加强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构建区域文化空间,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通过文化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助力。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对外文化交流公司,是1992年经甘肃省计划委员会批准成立、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文化经济实体。公司隶属甘肃省文化厅,主要职能为对外宣传、介绍甘肃省文化资源,组织甘肃省文化艺术精品赴境外举办演出、展览;接待国外各类文化艺术团体来甘肃省演出、展览、参观考察;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双边、多边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圆满完成政府和民间的各项对外文化交流计划,为促进甘肃省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增进中外人民友谊贡献力量。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文化教育科技考察与交流;各类特种文化旅游、考察与观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江浙沪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以打造长三角文化合作大平台、构筑长三角文化合作大网络、搭建长三角文化展示大舞台、形成长三角文化交流大码头、开拓长三角文化产业大市场为目标,加强信息交流,拓展合作范围,构建长效机制,深入推进长三角文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延伸,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越来越普遍和广泛,中国节日文化也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而对世界发生影响。“中国春节”是具有巨大品牌潜力的中国文化。它是中国人一年中最喜庆的日子,也是我们与世界分享中国文化与中国式快乐的最佳平台。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初,有一批青年学子远涉重洋,求学于异国他乡,在欧风美雨的沐浴下,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熏陶,加上从小深受中国本土文化传统的耳濡日染,使他们大多成为学贯中西通融古今的硕学大家,有的直接成为新文学事业的主要建设者。由于他们处于“两脚踏中西文化”这一特定的历史位置,加上时代变动带来的文化空缺急需填补,他们便自然地履行起文化传播的时代使命,充当中外文化交流的文化大使。这其中便有著名的诗人徐志摩。徐志摩是文学家和诗人。也许他自身的塑成正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杰作。在今天,我们再怎么估计徐志摩受到他就…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文化》2004,(3):49-50
为了进一步拓展理论研究的空间,交流理论研究的成果,更好地应对比较文学与文化所面临令人激动的全球化的可能,推动立足于中华民族的跨语言、跨国界、跨学科的研究, 真正做到“既关注民族语境,也关注国际语境;既注重译本,也注重原本”,繁荣和发展比较文学与文化学术活动,由天津外国语学院与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主办, 《世界文化》编辑部与天津外国语学院科研处承办的“中外比较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定于2004 9 年月下旬在天津举行。一、参会人员:1、国内外专家、学者、文学评论家;2、热爱中外文学、文化并有志从事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11年6月23日,由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澳洲中国LINK基金会画廊共同举办、高捷资本赞助的《青藏之歌——沈抗油画展》作为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众多视觉艺术活动的组成部分于悉尼中国LINK基金会画廊举行开幕酒会。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  相似文献   

17.
张伟雄 《世界文化》2011,(10):I0012-I0012
要弄清何为异文化理解,一个有效果的办法就是,聚焦那些曾有跨文化生活经历的人们。在频繁的文化交流中,彼此通过同化、一体化、共存等复杂的相互作用,母文化和异文化会进行重新构建、再产出。异文化生活经历是文化交流重要的媒介,是弄清以上重新构建之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拓展理论研究的空间,交流理论研究的成果,更好地应对比较文学与文化所面临令人激动的全球化的可能,推动立足于中华民族的跨语言、跨国界、跨学科的研究,真正做到“既关注民族语境,也关注国际语境;既注重译本,也注重原本”,繁荣和发展比较文学与文化学术活动,由天津外国语学院与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主办,《世界文化》编辑部与天津外国语学院科研处承办的“中外比较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定于2004年9月下旬在天津举行。一、参会人员:1、国内外专家、学者、文学评论家;2、热爱中外文学、文化并有志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员。二、国内特…  相似文献   

19.
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开幕 近日,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刘延东指出,中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特别是近400年来,中外商贸往来互惠互利,文化典籍互相传播,风土人情互鉴交融,一批批卓有建树的汉学家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人类文明包容共生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新的时期,中国将把文化繁荣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20.
景德镇瓷器自宋代开始大量行销海外,至明清风行世界各洲,成为中国杰出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世界范围的一种跨文化交流。景德镇——地处内地丘陵地带,它面对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诸多因素,历史上并无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的优势可言。那么,景德镇如何突破障碍,实现其瓷文化的地域性跨越,成功创造国际文化交流奇迹的呢,这的确令人惊异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