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金  蔡骐 《青年记者》2004,(8):78-80
赵:蔡教授,您好! 在我国,“播报”一直是电视新闻的传统表现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新闻节目的播音员神态严肃,字正腔圆,语势稳健,非常讲究分寸感。但是,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的开播,带来了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说新闻”方式,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蔡:这种变化确实是中国电视新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说新闻”的方式也很快为许多其他电  相似文献   

2.
在电视新闻中,细节是指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中最具个性的画面和同期声,既可能是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句话,也可能是新闻场景的特写镜头,是新闻传播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一、充分运用细节,使新闻传递更加准确高效。电视新闻很容易形成声画两张皮,众多的电视新闻无须去看,光听就可以明白新闻内容,画面成为陪衬。但是,电视新闻的魅力在于  相似文献   

3.
从各地收视率统计来看,民生新闻的迅速崛起,对传统意义上担纲“主流舆论”重任的时政新闻都带来或大或小的冲击。然而民生新闻毕竟只是电视新闻的一部分,传统意义上的时政新闻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其存在的空间。但是,从民生新闻的快速崛起中,我们也看到了时政新闻值得改进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媒介,电视新闻凭借着其视听结合的方式,能够满足受众收视的心理需求。但是,随着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给电视新闻带来了竞争压力。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受众的关注,电视新闻节目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改革出更高质量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5.
曲文波 《新闻窗》2012,(2):71-71
画面语言的视听享受电视新闻是电视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以其自身的特性——视觉与听觉的有效融合,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将新闻信息直接传达给广大观众,使观众能够更加直接的了解世界、认知社会、了解自身。电视新闻可反映动态新闻,传递新闻信息、表现新闻事件主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电视新闻给观众带来了一幅画面,  相似文献   

6.
陈岑 《新闻传播》2010,(5):118-118
几年前新闻的播报方式逐渐转变为说新闻之后,其轻松、自然的风格得到了观众广泛的认可.它开启了新闻娱乐化的先河.促进了电视新闻的发展.满足了受众的多样化需求。但是.电视新闻的泛娱乐化削弱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降低了观众的思维和行为能力.影响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本文将对我国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罗同昱 《新闻知识》2015,(4):80-81,77
近年来,随着动画特别是三维动画技术的高速发展,动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它能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象,充分展示新闻内容,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弥补现场新闻素材不足,给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的新闻印象,有助于让观众全方位掌握新闻事实。本文通过分析动画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探讨其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并冷静思考动画在电视新闻中广泛使用可能带来的现实和制度问题,为相关规定的制定和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于电视新闻来说,虽然说近年来由于新媒体的兴起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电视新闻仍旧由于其权威性而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一个主要方式.新闻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时效性,一旦新闻的时效性没有了,那么它的价值也就相应的缺失了.所谓电视新闻编辑的先导意识指的就是电视新闻编辑可以从每天所发生的诸多事情当中找出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路程 《记者摇篮》2007,(3):54-55
电视新闻选题策划本是一个非常老的话题,但是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新闻策划越来越受到各新闻单位的重视,因为同样的新闻题材,宣传效果的好坏,策划就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新闻真实性更多地涉及传播内容的选择和报道,而新闻娱乐化专注于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与技术化。在全民狂欢的大众传播时代,电视新闻娱乐化使电视新闻节目渐渐失去了"新闻真实性",如何平衡电视新闻娱乐化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不仅可以传授知识、传播重要信息,还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大众在获取知识、了解信息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审美追求。新闻美学从属于实用美学,是实用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断提升新闻的美学价值,不仅能够增加新闻工作者的收益,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分析了美学价值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体现,希望对电视新闻美学品质的提升带来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电视新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成了电视新闻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不论长消息、短消息,还是系列、专题、评论,没有同期声就不能打动人,在新闻评比中也几乎很难入围。 于是我们往往说,只有同期声才能使电视新闻活起来,飞腾起来。只有同期声才能使电视新闻激活观众,俘虏观众。 这话没有错,但没有错的前提是,一定要在紧紧围绕主题、服务主题的这个基础上才能肯定上边的提法,对新闻理论本身来说,对许多老新闻工作者来说,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不仅是新闻的写作,几乎一切文体的写作包括创作、制作、围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可视化新闻在电视报道中被广泛运用,它为电视报道带来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本文试探讨可视化新闻在报道手法、制作流程、传播效果等方面对电视新闻带来的影响,并分析在大数据时代,电视新闻可视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传媒行业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的不断出现,给传统电视新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新媒体带来的各种最新的新闻编辑思维,也给电视台新闻编辑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机遇。在新媒体环境下,只有不断提升电视台的新闻编辑质量,才能直面传媒市场的激烈竞争,保持传统电视新闻的优势地位。本文主要从新媒体环境下,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质量的必要性以及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质量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我国传统电视新闻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一旦与“故事”挂上钩,就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然而现在的新闻尤其是民生类的新闻,故事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面对这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方式,如果想在全媒体时代得到发展,必须找准新的定位,故事化必然是新的发展趋势。但是,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必须建立在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一旦与"故事"挂上钩,就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然而现在的新闻尤其是民生类的新闻,故事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面对这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方式,如果想在全媒体时代得到发展,必须找准新的定位,故事化必然是新的发展趋势。但是,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必须建立在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新闻深度报道一直以来都是报纸和杂志的强项,近些年来各大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也开始制作电视类新闻深度报道节目,这也是电视新闻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向。当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深受观众的喜爱,但是随着社会更加多元化,电视台的新闻深度报道也必须适时的进行改革。如果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工作,已经成为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时效性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特征,也是新闻价值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成为新闻媒体的重要工作内容。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先进技术和先进方法的在新闻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9.
林霞 《新闻爱好者》2008,(8):113-113
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不管是在媒体人看来还是老百姓看来,新闻媒体只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人民的喉舌的作用一直被忽视和淡化。随着2002年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的新鲜出炉,风生水起的电视民生新闻在全国各级电视媒体上遍地开花,电视新闻也由此从“播”新闻向“说”新闻演变,进入“平民时代”。老百姓成了新闻的主角,电视新闻也越来越有人情味,电视新闻的服务性逐渐回归并被重视被凸显,演化出多样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12):32-36
当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诞生的时候,早期电视新闻生产也开始萌芽。当时的电视新闻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承载着重大的政治责任和国家使命。作为政治宣传的影像载体,早期的电视新闻在意识形态和传播内容上凸显"喉舌"的功能,同时一些新闻工作者也在新闻的时效性和专业性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早期的电视新闻生产尽管一波三折,但是为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奠定了主流的地位,也做好了组织架构和专业人员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