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万朝 《传媒观察》2011,(12):59-61
县市报是当地党委政府指导中心工作的唯一纸质媒体,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资源。在新媒体、多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县报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只有传统的观念,没有传统的媒体",一大批县报正越活越滋润,其核心在于抓住了新闻创新这个法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新闻创新,既要借鉴省报、地市报成功的经验做  相似文献   

2.
在报刊治理整顿中,全国有42家县市报获准保留继续出版。去年1月1日,获准出版的海门日报被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兼并。面对新情况、新形势,被兼并后的县市报如何做大做强、走向市场?已经成为县市报同仁们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海门日报以加盟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为契机,响亮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朱友好 《新闻实践》2012,(11):41-43
新闻工作者具备新闻发现力、表现力和影响力(简称“三力”),是出新闻好作品、好版面。提升报纸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县市报要提升新闻影响,增强其区域竞争力,必须把新闻人“三力”的培养作为报社的重要抓手。本文以瑞安日报新闻“三力”的探索和实践,来阐述县市报如何做好新闻“三力”培养的理念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面对省报、地市报的扩版增容,晚报、都市报的跨区域发行,县市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怎样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是摆在县市报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开放意识,是重要的应对举措。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县市报优势县市报作为地方党报,地方性是其立身之本。只有做强地域特色,强化自身优势,才能打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县市报的地域特色,是指地方报独特的个性风格。主要体现在报纸定位是地方性的——主流新闻是地方新闻;读者定位是地方性的——主体读者是本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突出县市…  相似文献   

5.
中国县市报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县市报研究会会长、高级编辑晏书成的新闻作品集《新闻春秋———一个县市报人的足迹》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作者部分新闻作品、部分新闻论文。《新闻春秋——一个县市报人的足迹》@晏婷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是报纸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新闻摄影报道同文字报道一起组成报纸新闻采编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军。新闻摄影情况如何,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报纸的宣传质量。因此,专题研讨县市报新闻摄影工作,对于如何提高县市报办报水平,促进县市报事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现状:“图文并重”正在向县市报渗透 1990年8月,中国记协与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银  相似文献   

7.
在县市报这支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生力军中,萧山日报的综合实力和经营总收入、总利润等指标位列全国县市区域报首位,成为县市报改革创新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之一,也为县市报创新发展的路径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县市报如何提高办报质量?新闻宣传策划是重要的途径。这是因为:一是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贴得最近,其所产生的影响最直接,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主阵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县市报必须注重新闻宣传策划;二是由于县市报办报起步晚,队伍年轻,从锻炼队伍、提高整体采编水平看,必须重视新闻宣传策划,三是由于县市报地域范围相对窄小,新闻资源相对缺乏,“集雨面积小”的现实,迫使县市报“挖井取水”,从广度、深度上挖掘新闻源,因此也必须重视新闻宣传策划,否则,县市报会出现缺稿甚至稿…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国县市报有700余家,湖北一省就有50余家.湖北省县市报虽然近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本文拟对湖北省县市报的现状作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一) 中国县市报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60年代初一度停刊的县市报,在80年代如雨后春笋纷纷复刊.截至1999年底,湖北省已有县市报54家,其中21家有统一刊号.这段时间县市报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优势主要体现为: 政治优势:县市报由同级党委主办,作为当地党委的机关报,是地方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地方新闻舆论的主要阵地,具有权威性、指导性. 地域优势:县市报处在中国报业的…  相似文献   

10.
时事报道,通常是指国际新闻和国内重大新闻、时政新闻,理所当然地是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处于我国最基层的县市报,要不要时事报道,怎样处理时事报道,这是摆在县市报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时事报道不是可有可无一段时间里,曾经有人认为,县市报是小报,版面少、地...  相似文献   

11.
简讯     
湖北省县市报研究会与《新闻前哨》杂志合办的「怎样创造县市报特色」征文,于年前评选揭晓,二十篇论文获奖,十六篇受表扬。(泽)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新闻     
全省县市报研究会2001年会 展示新世纪第一年的得意之笔 本刊讯10月29日至31日,我省37家县市报聚会监利县,在全省县市报研究会2001年会上,展示新世纪第一年改革与创新中的得意之笔。 今年来,县市报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宣传报道,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搞好宣传报道的同时,各报大力推进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创新。此次会上共提交论文40余篇,大家从新闻业务、新闻理论、报业资本营运、报业管理、广告、发行、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各报的新做法、新探索。 省记协副主席张家厚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县市报研究会三届一次理事会暨第十三次经验交流会,4月17日至19日在随州市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一是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严格禁止有偿新闻,树立行业新风;二是举行湖北省县市报研究会理事会换届活动;三是协商、讨论1997年研究会的活动安排.经过认真交流与讨论,大家认为:制止有偿新闻是关系到县市党报的党性原则,是关系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大问题,必须抓紧抓好,一抓到底;要划清有偿新闻与正当经营的界限;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建立必要监督机制.会议收到交流论文12篇,集中探讨了县市报如何禁止有偿新闻、加强县市报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会同志听取了湖北省县市报研  相似文献   

14.
杨坚 《新闻实践》2004,(12):23-24
自去年报刊治理整顿后,保留下来的一些县市报被兼并到报业集团。县市报在新的挑战面前如何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办出特色、走出新路,成为一项紧迫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最近组织所属9家县市报,就"如何运用新闻规律,为当地中心工作服务"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刊选用其中的几篇文章,供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新闻     
全省县市报总编辑在武大培训 4月7日至4月26日,湖北省县市报首期总编辑培训班在风景秀丽的武汉大学校园进行,来自全省各地的30家县市报的老总们参加了培训学习。 在为期20天的脱产培训中,分别由武汉大学专家学者、湖北日报总编辑、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有关负责人就社会稳定与舆论引导、当前国企改革问题、中西新闻比较、新闻策划与新闻思维、遵守新闻出版秩序等十多个专题讲座,同时开展讲学对话交流,实地参观和采访在汉的国家重点企业。 这期培训班是由湖北省县市报研究会和武汉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的。  相似文献   

16.
队伍是事业的保证。确保县市报新闻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必要的流动,使这支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是促进县市报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办好县市报急需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稳”与“动”是一对矛盾,是县市报队伍建设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偏废。没有队伍的相对稳定,县市报人走马灯似的调动,就谈不上县市报地方特色和  相似文献   

17.
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报纸,最大的优势就是地域接近性。在当前媒体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县市报要生存和发展,只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做足做透做好民生新闻,才能为报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近年来,《金胶州报》牢固树立走  相似文献   

18.
如何变地域限制为地域接近性优势,在民生新闻的深度上提升服务力,以亲民、亲和的形象进入千家万户,已成为时下多家县市报提升媒体竞争力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9.
要想办好县市报,必须首先搞清县市报的特点,认识并掌握其活动规律。世间千差万别的事物,之所以能够并存于世,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它们都有着为其它事物所不能代替的鲜明特点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特有的社会功能。报业发展的历史同样如此。县市报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也正是因为它有着中央及省地市报所不能取代的鲜明特点。无疑,揭示出这些特点,乃是我们扬长避短地办好县市报纸的首要前提。所谓“县市报”,乃是相对于中央及省地市报而言的。因而,要揭示出县市报的特点,就必须对县市报与中央及省地市报的社会功能进行一番比较。我们知道,任何一张报纸都有传播新闻,从事宣传、进行新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使新闻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目前我国持有全国统一刊号的县市报约达150多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总发行量超过350万份,对党和政府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目前,社会上仍然对县市报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看法. 其一:认为县市报周期长、时效差,新闻多为旧闻。其二:认为县市报不是“正规军”,没有在全国形成自己的体系.持这种观点的人说:全国2100多个县市中,办报的只有150多个,仅占7%左右,成不了大气候。其三:认为县市报条件差、资金缺,难以发展。其四:认为县市报受领导的制约性强,有时因领导的变更,会影响到报社的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