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怪”     
最近有种理论颇为出众:写作要写“怪”。即平常人平常事不写,专挑“怪”来写,怪事,怪人,怪模样,怪脾气,怪腔调。翻翻中学生获奖作文,居然有不少篇什应验了这个写“怪”理论。获《中学生习作选》杂志“我和老师”征文一等奖的作文《那远远的云端》就写老师的“怪”——上课了,“来了”有人一声惊呼,只见一个老头从甬道那端缓缓“颠”来,教室顿时静煞,一双双好奇的眼睛齐刷刷射向他:好一个醉仙人!走起路来左一踬,右一颠,两只手臂大幅度摆动,那头颅还悠哉悠哉地伴着晃动。上讲台了,嗬,满面红光,眉眼灵动,精神矍铄!他略一扫视,带着余喘就哇拉哇拉讲课了。……第二天,关于“怪老头”的轶事便风传开了。别处又何尝不是如此?多种戈尔巴乔夫的传记与新闻特写都忘不了写写前额那块红红的胎记。尼克松前冲的下巴颏、阿拉法特乱蓬蓬的胡子都令传记作家手痒。《红楼梦》里十二钗之一的史湘云有口吃病,叫宝玉“爱哥哥”(二哥哥);鸳鸯的脸蛋上长有细  相似文献   

2.
钱大石小朋友的作文《我家的"怪"外公》写活了一个人:"怪"外公。怪,就是不同于常态,如怪人、怪物,不同于常态才显示出神奇性和新颖性,所以写作文选择"怪"的对象是一种很明智的方法,容易出其制胜。比如"好外公"、"老外公"就  相似文献   

3.
馒头怪     
(一)暑假到了,主人出门去看朋友,猫咪不爱去。它终于能一个人在家了:一个人看书,一个人说话,一个人吃小梅饼,一个人打扫屋子,一个人出门,再一个人静悄悄地回家。猫咪在床底下发现了一只用红色油性笔写着“神秘的盒子”的纸盒子。在纸盒子里有一本叫做《家庭小神仙制作手册》的小书。猫咪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如何制作馒头怪”。馒头怪:只有那些被撕过一块皮、但又没被咬过的馒头才能变成馒头怪。自备小常识:如果这个馒头不小心泡了水,它的功力还会更强。不过别担心,馒头怪是一种非常善良的小神仙。材料:馒头。请注意:原料、大小、个数,按您…  相似文献   

4.
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所志之怪大体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之怪、死生之怪和神鬼之怪,其创作前提是“人鬼乃皆实有”。对“怪”的描述,有原始人类的工具崇拜心理,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但更多体现的是六朝人雍容宽厚的审美趣味和对个体生命的珍视。  相似文献   

5.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兴化县人,公元1693年出生在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乾隆元年中进士,一生经历了卖画、做官、再卖画的曲折道路,终年七十三岁,板桥撞长诗、词、书、画、篆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诗、词皆别调”,书法自称“六分半书”,画兰、竹“尽脱时习”,问画山水、花鸟、鱼虫“亦非凡手所能”。当时扬州聚集着“领异标新”的画家金农、板桥等人,世称“扬州八怪”。他们推动了文人画的发展,开创了中国近、现代的画风,在中国文学史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板桥以其“怪”和“绝”知名于世,本文将从其曼怪”的内涵和“绝”的效应两个方面予以探讨,从而勾勒出他的人格风貌与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6.
铲除三人怪     
京城有三个人怪,武功不错,他们凭着自己有功夫在身,就到处惹事生非,搅得城中百姓不得安宁,百姓甚为恼火。有一天,三个人怪在街上跳“Para Para”,听见有人说:“这三个人怪,要是在渝城早就被三大高手给摆平了,还能在这里猖狂?”三个人怪互相看了一眼,飞到刚才说话的那个人面前,只见其中一怪问:“此话当真?”那个人见是三人怪,声音都吓变了,说:“绝无戏言,他们是《课堂内外》的小编,专和那些无恶不做的小人作对。听说他们还消灭了光明十三妖。”三个人怪听后把那人揍了一顿,便扬长而去。  相似文献   

7.
在烈士小学的校园里,王伟的“怪”是出了名的。提起王伟,同学们就会谈到他的两大“怪”。一是主动要求和学习差的同学同桌。王伟是尖子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相互作用的发展系统。一个是文言小说,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一个是白话小说,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话本小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选了两篇文言小说: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和清代蒲松龄的《促织》。这两篇小说均属于前一个系统。《柳毅传》是传奇,传奇是志怪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促织》选自《聊斋志异》,而《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语),与志怪小说也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因此,理解这两篇课文与志怪小说之间的发展关系,对我们准确评价两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很大的帮助。志怪…  相似文献   

9.
对于志怪这一文体,我们今天当作小说来研究.然而,志怪小说中的“小说”的概念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带有虚构性质的有意识的文学创作.魏晋志怪只是草创期的小说.早期的小说被定义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并不是一个文学性文体概念.魏晋志怪因为其实录的特点,具备了真实性、时新性的新闻属性,因此可以被看作是新闻。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教学》2001,26(1):43-43
据《新民晚报》2 0 0 0年 8月 2 4日报道 ,曾被媒体广为报道的民间发现不明生物体“怪肉” ,经科研部门研究认为 ,其实是一种复合菌 ,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作用。武汉某公司现以“怪肉”为主要原料 ,并加入珍贵中药材 ,被国家卫生部批准具有抑制肿瘤等保健功能 ,现已正式进入上海市场 ,给广大癌症患者带来福音。据销售这种“怪肉”保健品的有关人士介绍 ,我国首次发现“怪肉”是 1 992年 ,陕西省一位农民在渭河捞出一块重达 2 0多公斤的不明生物体 ,从中央到地方的科研部门立即对“怪肉”联合研究 ,经鉴定为大型粘菌复合体。后来武汉一位姓周…  相似文献   

11.
席娟 《现代语文》2006,(9):26-28
“怪”是现代汉语中较常用的一个副词,表示程度相当高,一般用于口语中,后面带“的”构成“怪+X+的”的结构。例如: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第15课选用了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水经注·江水》节选)一文,文中“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句中“怪柏”一词应为“柽柏”。  相似文献   

13.
徐珣 《老年教育》2010,(10):4-5
历史上的“扬州八怪”闻名中外,如今,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嗜好收藏火柴商标的“怪人”。这位穷得叮当响的苏北汉子,凭着一股子“怪劲”,把火花收藏事业做到了极致。他,便是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火花大王”的季之光。  相似文献   

14.
怪妹儿肖颖     
布局先“果”后“因”(“别人说她‘怪’是有原因的”),深层揭示“怪”的独特细节——“同男生中‘乒乓高手’较上了劲”“怪”;更“怪”的是她反问老师“难道我跟男生打乒乓球,违反校规吗”。“她买了几十张书签,全班同学每人赠一张”;更“怪”的是在同学们向她道歉时,她“反而哭了……‘扑哧’一声又笑了”——用“独立思考,敢于作为”诠释了标题中的“怪”字。文中“每次考试,她成绩名列前茅”和“期终考试成绩一亮出来,全班女生只有肖颖进入前五名”及其相关文字,可删除。  相似文献   

15.
引言《我的老师有点怪》是学生的一篇习作。小作者以新颖的视角,巧妙的构思,把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怪”老师推到读者面前,透视怪老师与众不同的行为,我思考颇多,记录下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怪”表哥     
前两期的“荒岛奇遇”大家续写得都很精彩,本期我们推出第2季度(4-6月)的续写文章——《“怪”表哥》,请大家踊跃投稿,有好多奖品等你拿!  相似文献   

17.
掐指算算,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当过我同桌的人有好几个,其中就有一位"怪人"占据了我旁边这个位置三年之久。她是谁呢?又怪在哪儿呢?嘿嘿,我只能告诉你,她有三大"怪"!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在《亡友故秘书省校书郎独孤君墓碣》中,自称是“河东解人”(《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版277页),在《杨氏子承之哀辞》中,也自称是“解人”(同上1081  相似文献   

19.
《“科学怪人”》是苏教版一篇入选较早的课文,讲述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也译作“卡文迪什”)几件生活琐事,表现了开文迪许默默无闻、潜心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的牺牲精神。该文语言平白如话、事例简单、结构清晰、文字干净。也许是“同命相怜”,被主人公的不被世人所理解的“痴迷”所感动;也许是对课文“不精彩”,历来被公开课“无情抛弃”。从1994年至今,我先后执教三次,每一阶段都因教学理念的不同而产生迥异的教学效果,它就像一个个脚印,见证着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真实地记录了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征途中走过的步履蹒跚的脚步。 一教《“科学怪人”》:解读教材,带着学生走向教案 第一次教《“科学怪人”》是在1994年,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中国象征主义前驱”的李金发,向以“诗怪”之名而著称于文坛。所“怪”者何?大约是他的诗与众不同,既不同于自由诗也不同于格律诗;那种“异国的情调”给人以异样的直感;象征的怪味,使人感到新奇但又难以一下子道其所以然;是”国内无有”,令人少见而多怪;诗名偌大,但不少作品叫人无法喜欢,更不能脍炙人口……故觉得“怪”!笔者以为,他作诗的经历,他的诗的特点,都程度不同的体现了这一“怪”字。人们称之为“诗怪”,这“怪”也许是褒,抑或是贬,或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