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住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人们,至今还保留着一种融马来人传统和伊斯兰特色为一体的古老婚俗——“游新郎”和“蒙加”仪式。“游新郎”又叫“散沫花游街”,是当地人婚礼头一天晚上的庆祝活动。这天晚上,新郎和新娘须各自在家中用散沫花的叶汁将手掌和指甲染成橙红色,然后众亲友替新郎支撑起一把被称为“火伞”的大红伞,拱卫着他浩浩荡荡地前往新娘家。一路上,人们燃烛举灯,鼓乐齐鸣,载歌载舞,煞是热闹。迎亲的人们来到新娘的家时,吸引了大街小巷的人群,可谓熙熙攘攘,观者如云。在新娘家中,大家或引吭高歌,或翩跹起舞,…  相似文献   

2.
婚礼新潮     
海底婚礼美国一对新婚夫妇为表示他们的爱情像大海一样深沉,特地在6米深的海底举行婚礼。婚礼共有三人参加,新娘穿蓝色潜水衣,新郎穿黑色潜水衣,证婚人则手持一块牌子伫立一旁。牌子上面有新婚夫妇用防水笔写的名字及他们立下的海誓山盟。烈火婚礼美国一名消防队教官...  相似文献   

3.
世界婚俗趣谈18世纪的墨西哥,新郎和新娘都要剃成光头,表示他们已步入成年,已经结婚。波斯的新娘骑马出嫁,陪她同去的伴娘手里高举一面镜子,表示新娘即将失去童贞。18世纪的英国,新娘的婆母在新娘的头顶上掰开一块面包以示给新人带来吉祥和幸福。波兰的新娘绕着...  相似文献   

4.
顿河上的哥萨克婚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俗是最能体现民族化的一种形式:因为和不同种族居民的共同生活,顿河两岸的婚礼中既有古代歌萨克婚礼的传统成分,又有东斯拉夫人婚礼习俗的影子。  相似文献   

5.
法国人未婚先别法国人的传统婚俗极为有趣,男女双方都要在婚礼前举行告别活动。结婚前,新郎要举行告别晚会,也叫埋藏单身汉生活晚会。这里的“埋藏”不是说说而已,有些地方还真要埋起来,而且要“送葬”。在法国的卢阿里地区,这样的晚会很有戏剧性,人们真的做了棺材一样的东西,像办丧事一样,请亲友来“吊丧”、“奏哀乐”,并举行安魂仪式。祈祷完毕,新郎走在前面,众人抬着“棺材”将它埋在后花园中,或扔到江河里。和新郎一样,新娘婚前也要举行告别晚会,但不是“送葬”,而是辞行,也叫辞行宴会。在辞行宴会上,女伴们送上鲜花…  相似文献   

6.
交接新娘     
在一些白族地区的婚礼中最后一项仪式是交接新娘. 所谓交接新娘就是新婚燕尔之日,新娘在一路唢呐声中坐着车子或骑着高头大马来到新郎家里进入洞房之后,陪送新娘而来的至亲长者中由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与新郎家推出的长者代表进行人事上的交接.地点就在新郎家举办婚礼的堂屋中,对天对地对祖宗,明媒六证,口头交接,不留字据.  相似文献   

7.
朴尚春 《寻根》2012,(1):102-104
中国朝鲜族主要散居在东北地区。追溯朝鲜族传统婚俗之源,源于我国周朝“六礼”,在婚俗形成过程中大量地染进儒家文化。特别是1469年,朝鲜第八代王艺宗颁布了《经国大典》,全面推崇儒学,从此,包括婚礼在内的一切礼仪制度都仿效中国儒家礼仪方式。  相似文献   

8.
占往今来,不同国家、不瓦民族的人们,都把婚姻看作是人生中的大事,因此婚姻礼俗成为民俗中最美妙的部分。作为单一民族国家的韩国,在婚俗上有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色。 韩国在原始时期是没有婚姻制度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产生后,男女成亲要举行隆重的礼仪。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的初期,婚礼形式也很简单,结婚的男女只要向他人宣布二人成亲结为夫妇即可。  相似文献   

9.
李胜军  王军花 《寻根》2008,(1):84-85
“破镜重圆”一词,用来形容一对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用“破镜重圆”来比喻呢?这要从古代的习俗来追踪求源。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自古为礼仪之地,对于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也十分重视。滨州地区的传统婚礼仪式上削弱了对于夫妻的美好祝愿,把更多的目光转向延续香火上来,并体现得淋漓尽致,独具地方特色。婚礼中的求子仪式滨州地区传统婚礼中的迎亲环节,从婚礼前一天晚上,在准新郎家中举行的"响门"仪式开始。这天晚上准新郎家要布置婚房,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努力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在晚餐  相似文献   

11.
庄小芳 《寻根》2014,(5):57-61
闽台地区传统的婚礼形式,除遵循古代纳彩、问名等六礼外,同时发展出独具闽台文化特色的各种婚礼仪式和细节,比如贯穿婚礼各种仪式始终的“念四句”。念四句,即在婚礼仪式上的各个环节,以闽南方言念诵歌谣、谚语、地方俚语等为主的四句押韵的喜句,起到吉祥祝福或调动现场气氛的作用。念四句的主角是陪在新娘旁边指导各类仪式的“送嫁姆”,但也可以是亲戚朋友的即兴吟作。在一代代口耳相传下,婚礼不同环节中的念四句有一些固定的唱词,但在不同的时代中,也有新的变化和发展,在闽南与台湾之间、闽南不同地区之间,唱词也有所区别。本文以比较传统的闽台念四句内容及其在婚礼仪式上的应用作一些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西班牙婚礼     
在西班牙旧城昂杜莎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正在举行一个热闹非凡的婚礼。但见宾客如云,高朋满座。身着结婚礼服,喜气洋洋,年轻漂亮的新郎和新娘已经受到亲朋好友们的恭贺和祝福。此刻,来宾们都聚集在房前一株硕大粗壮的无花果树下,等待着入席,每个人都准备要开怀畅饮,痛痛快快地欢乐一番。盛开的茉莉花吐出的淡淡幽香,橘树散发出的芬芳馥郁的气息和婚礼上盛馔佳肴的浓烈香味奇妙地混和在一起,在天空中弥漫、飘逸,更为婚礼增添了几分  相似文献   

13.
男女婚配是人生中的大事,和现代人一样,古人对此也非常重视。《仪礼·士婚礼》记载从议婚到完婚的整个过程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言、纳徵、请期、亲迎。在这六礼中,除了纳徵外,都要用雁,雁成为婚礼过程中最主要的情物象征。用雁婚俗有其自己的特殊意义,它在不断的历史沿革与发展中也产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婚俗中的哭嫁习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从刚 《寻根》2005,(2):17-24
这两首竹枝词,是清代土家诗人彭勇行对土家姑娘哭嫁情景生动而真切的描述。作为土家族婚俗中的一种独特婚礼形式——哭嫁,在土家人聚居区域大约已有了两三千年的历史。据民俗专家分析,哭嫁很可能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中“抢婚”习俗的遗存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哭嫁早已失去了抢婚的原始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麟 《世界文化》2002,(4):29-29
从电梯里走出一对新人,饭店乐队演奏的《婚礼进行曲》在大厅里回响,几步之遥,大门紧闭。饭店里的理发师在里面正快速地为第二对新人整理头发和婚纱。第三对新人已经按时到了摄影室。在饭店前的露天台阶上,第四对新人正面对着好奇的旁观。在餐厅层,3个婚礼的客人同时就餐,人数分别为60、70、100人。  相似文献   

16.
情趣盎然的回族婚俗文化回族丁一波"青山跑成白路了,单单说成双双了。鞋底磨成洞洞了,婚姻大事成功了。"这是流传在宁夏山川回族民间的婚礼歌。由于回族群众所居住的地区不同,婚姻习俗也因此各有特色。"樱桃好吃树难栽,朋友好维口难开,白天想你干不成活,晚上想你...  相似文献   

17.
图上这个希腊早期的花瓶可能是一件结婚礼物,因为瓶的两个把手之间的主要部位画的是婚礼的场面。瓶的正面描绘的是希腊英雄珀琉斯和他的儿子阿喀琉斯的故事。阿喀琉斯在特洛伊战争中是获胜的一方。珀琉斯和他的新娘,女神忒提斯,还  相似文献   

18.
在最负盛名的王室婚礼传统中,萨拉·弗格森小姐的新娘礼服将是经过缜密考虑过的结婚场面的一部分,其中又以其长裙作为庆典的焦点。然而,除却对公众方面以及壮观和仪式的考虑之外,一个更富人情味的考虑就是新娘自己的选择了。她的结婚礼服等于对公众宣布了她个人的趣向和情感。这未来的王室新娘,如果其角色是成为女王未来的儿媳,那么她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看法来选择结婚礼服。这似乎是明摆着的事。在设计上,那些本身不是王室成员但婚后就属于王室成员的人通常享有更大的自由。她不必担心裁缝是如何考虑的。在伊丽莎白公主与菲利普王子的结婚大典上,裁缝的考虑为公主选择结婚礼服起了一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束常春藤     
柯檬 《世界文化》2002,(2):16-16
我在婚礼上用的花束,是经过仔细挑选、精心搭配而成的,我认为每一种花都有一定的含义。其中,有我未婚夫最喜欢的蓝色蝴蝶花;有象征纯洁爱情的玫瑰花;还有代表忠贞诚实的常春藤。在婚礼进行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非常幸福。我手里拿着满满一杯香槟酒和一束美丽的鲜花跟朋友们闲聊着。突然,我觉得一只手放在了我的肩膀上。我转过身来见是一位女士,她是我婆婆的明友。我们只是匆匆地见过一面。她的手里拿着一束卷须常春藤。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是非常讲究结婚服饰礼仪的。朝鲜新娘不但要穿质地最好、款式最新的的红裙子,而且必须戴一顶用各种鲜花缀成的花冠。所以,朝鲜人称新娘为“花冠新娘”。印度新娘在茉莉花和玫瑰花水中洗浴之后,全身要擦上姜黄粉,额心要点上鲜红的吉祥点,眼睛及眉毛要用颜料细心描绘,然后戴上镶有宝石的鼻环和耳环。她们还应将秀发梳成一条大辫子,插上金盏花和茉莉花,手臂涂上檀香膏,并在两臂各戴上二十一只手镯。最后,披上五彩缤纷的“沙丽”。日本人则把新娘叫做“花嫁”。在结婚那天,除了须穿上一件华美的和服、手执一把折扇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