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就提出,建设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次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鲜明的主题就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对“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进行了最深刻最全面的论述。阐明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建设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2.
《华夏星火》2009,(1):6-6
海峡两岸农村科技发展研讨会以“携手共进,推动两岸现代农业发展”为主题,就加强两岸农业科技合作、推进两岸现代农业发展等问题的研讨交换意见、集思广益、共谋发展,这对于促进两岸的农业交流,推动两岸经济的合作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将对增进两岸福祉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科技工作新思路探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深入剖析了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市场、科研体制机制“四大转型”的宏观背景,提出了农村科技工作要树立经营科技、经营农业、经营资源三大理念,力促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农业科技、农业科技与工业科技、农业技术与农村经济有机结合。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作用,主体回归农民;注重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农业产业链,效益回归农业;注重在农村培育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活力回归农村。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06,(2):F0003-F0003
八桂田园——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于1999年3月由广西农业厅利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有限公司承建。园区围绕“现代农业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应用推广;农业科普技术培训;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观光旅游农业”五大功能进行建设经营,  相似文献   

5.
今年世界粮食年的主题是“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实际上家庭经营是一个普世模式,不管是美国、欧洲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是采取家庭经营的方式.我们对全球的农业发展的经验研究表明,家庭农业不仅仅适用手工劳动这种传统农业,同时也适用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三农"转变特点及现代农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当代中国“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转变特点的基础上,对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需要进行了阐释,提出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罗妙 《华夏星火》2014,(1):57-59
当下,中国农业正从传统意义上的精耕细作向精准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演进;从以“靠天”吃饭为主的传统农业转向以“看天”吃饭为主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8.
增强农业创新能力的人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值得关注、值得辨析几种有关农业人才的现象。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农业,势必要求大力营造农业人力"成才"和"展才"所需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实践环境、学习环境及市场环境,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吸纳培育现代农业人才,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大力开发复合型农业人才,以村社干部为重点积极培养知识型农业人才,以农村有志青年为主体积蓄现代农业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9.
冯利平山西省榆社县人,1962年生。现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应用气象系副主任,系统模拟与软件技术实验室(SMST)负责人。兼任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学会理事、国际农业气象学会(INSAM)会员、菲律宾作物科学会联合会(FCSSP)会员、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评价与气候环境室客座专家。主持或主要参加了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研究项目等28项,参与编制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抗旱预预案”和“北京市抗旱预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Agris Agrindex、CAB Abstracts等收录多篇,主编及参与著作4部。目前,主持“十一五”“863”计划“主要大田作物(小麦、水稻、玉米)模拟模型及区域仿真系统研究”课题,主要参加国际农业研究咨询组织(CGIAR)“挑战计划”项目、“十一五”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和“863”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精准农业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10.
郁李 《华夏星火》2020,(1):50-53
日前,以“创新农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19年中国农业服务业发展论坛在江西召开。会上,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表示,农业服务业是一个战略性的大产业,现在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机遇期。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宣城市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国际,主攻长三角,大力培育优势产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行业协会为纽带、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农户为基础的“四位一体“产业化组织体系和“特色 规模 品牌“的农业发展格局,现代农业发展向深层次推进,基本形成了家禽、竹业,优质稻米三大特色农业经济板块和以山核  相似文献   

12.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掌握了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农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农业以无机物的大量投入为标志,并使用成千上万的化学合成物质;生命科学的尖端成果如转基因技术也“入侵”农业。当前,农药、化肥、除草剂、添加剂、农膜、转基因是现代农业的“六大要素”。然而,人类开发的上述技术在提高了一定的粮食产量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耕地、地下水和空气被污染,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六要素”变成现代农业的“六大害”。最关键的是,由于农业生产的少量利润被“六要素”瓜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严重受挫,纷纷进城打工,农业成为最不受欢迎的产业。  相似文献   

13.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关键是依靠科学技术,早在1993年,国家就制定颁布了《农业技术推广法》。之后,中央和各级党政为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和措施。山东省委、省政府强调要多层次、多形式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加速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激励制度的演变机理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发达国家“化肥农业”时期、“生物农业”时期和“生态农业”时期农业技术创新激励制度作用机制分析,结合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对构建适合中国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食品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激励政策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连接市场,从而形成龙型经济格局是我国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实现形式。科研、教育、推广(产、学、研)三结合,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着人才和技术的支撑作用,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取得实质性发展的主要保证,因此,农业龙头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建设,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本文拟对我省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云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几点思考意见。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及背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打破地域、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界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国内…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农业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应用必须综合配套。这就需要加强政策扶持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关于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体系是农业科技发展的“载体”,它是农业科技成果产生的“土壤”和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因此,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急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是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关键,涉及精准农业、数字农业、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技术集成、低成本便捷性农业软件和终端等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通过信息服务体系、创新试验示范区和专项发展规划3大战略布局,为现代农业信息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为“十三五”相关规划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式初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北京地区农业科技实力优劣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几点建议:完善“科技新星计划”,在“新星计划”中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力度;设立农业科技人员领军人物培养计划;启动重建农业技术推广网的“春芽计划”;制定实施“乡村才子计划”;进一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大力培养农业科技成果的提供者、使用者、推广者以及农业科技管理人员等四个层次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4年锁定“三农”,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我国多数地区依然沿袭传统农业模式的国情下,如何实现跃向现代农业的“惊险一跳”?9亿农民怎样搭上农业现代化的快车?早春时节,记者分赴上海孙桥、陕西杨陵、山东潍坊三地,在现代农业前沿近距离触摸全新的生产理念、科学技术和组织经营模式,在希望的田野上领悟现代农业的真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