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视唱练耳教学是一种集基础与技术为一体的一项创新教学模式,它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听唱辨析的能力,还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达到提升其音乐综合能力的目的,视唱练耳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音乐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音乐专业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钢琴伴奏与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两门基础性,两者的关系较为复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所以在钢琴伴奏当中对于视唱练耳有着独特的要求。教师要通过钢琴伴奏来引导学生进行视唱练耳的基础性学习,增强学生的节奏把握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在从中寻找到音乐学习的技巧,提升人才对音乐的掌握能力,准确的将节奏与视唱练耳进行契合,达到完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视唱练耳和乐理知识都是音乐教学中的基础部分,他们既互有区别有相辅相成。其中,视唱练耳是通过视唱、听、写三大块来进行课堂教学环节;乐理知识是通过讲解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将乐理知识与视唱练耳进行有机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更适宜学生理解。本文对视唱练耳教学与乐理知识的融合进行研究,以期对音乐教学环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蔡青 《知识文库》2024,(4):13-16
<正>视唱练耳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十分关键的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基础。通过视唱练耳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对此,教师必须明确视唱练耳的教学目的,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改变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升学生综合音乐素养。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未来在音乐领域的成长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视唱练耳逐渐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其在音乐教育方面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肖素芬 《文教资料》2011,(30):124-126
视唱练耳能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音乐基础能力之一,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和学生音乐基础现状,明确学前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找出切实有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学习视唱练耳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识谱和读谱的能力,能够正确使用乐谱,准确地表达音乐。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促进学生基本音乐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觉。  相似文献   

7.
视唱练耳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视唱练耳课程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我们理解其他课程,作为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基础课程帮助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它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的一门必修课。有音乐,声乐,钢琴,视唱练耳,舞蹈,儿童歌曲创作诸多内容进行培训和教育。其他学科是在乐理视唱练耳的基础上创作的。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在实践中获得音乐知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视唱练耳训练,认识到视唱练耳训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教学是音乐专业的必修课,两者的融合使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的综合发展成为可能,使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保持稳定发展。基本乐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必须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在音乐学习中进行自我提升。虽然这两门学科的特点非常明确,但要想真正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的理解以及把控能力,就必须将这两门学科的教学渗透到实践教育中。  相似文献   

9.
郭扬 《林区教学》2009,(2):104-105
视唱练耳课作为音乐基础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音乐院校都受到普遍重视。这门课程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读谱能力、音乐听觉能力、记谱能力等一系列基本练习,从而掌握正确的音准、节奏和基本的视唱能力,并能听辨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音程、和弦等音乐要素。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中的基石。是音乐教学中一门重要的、技术性较强的音乐基础技能课,视唱练耳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紧密结合,对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增强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基础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使学生能够准确地阅读乐谱,提升音乐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从视唱练耳教学实际出发,就学生的识谱能力、听觉能力、节奏感和审美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出相关的教育方法,希望能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谈音乐教育中的音准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教学中音准的训练 ,是属于视唱练耳技能训练的一部分。也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切实抓好这一环节 ,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和正确解决学生出现的音准问题。作者就这个问题想从听———辨———记三方面谈谈有关音准训练的一些要求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视唱练耳学科,自20世纪30年代从西方传入我国以来,长期采用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作为研究少数民族音乐及音乐文化为主的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将少数民族音乐内容纳入视唱练耳教学中,不仅可以补充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更广泛地吸收少数民族丰富的音乐元素,建立多元化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本文试以朝鲜族民间音乐中的"长短"在教学中的运用为例,阐述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民族化创新。  相似文献   

13.
视唱练耳教学主要包括视唱听写、乐理及听觉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相互融和,相互影响,这门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在音乐道路上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它可以给学生带来非常全面的练习。本文主要探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听觉训练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Traditional methods of learning solfeggio (music theory) generally do not take advantage of computer-based support, meaning that, when learning individually, students cannot receive instantaneous feedback on their activiti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teractive mobile application, mySolfeggio, for learning solfeggio. Using a mobile device, students can take advantage of visual, auditory and tactile modalities to recognise musical notes. Students can also practice and learn notation, rhythm and melody, for which the mobile application provides corrective feedback. To evaluat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mobile application and its effect on knowledge, we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with 42 students, from 9 to 13 years old. After learning a particular song during a regular lesson, one group of students practiced it individually with only the musical notation, while the other group used both the musical notation and the mobile applic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illustrated only a small effect on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singing and tapping when using the mobile application. However, they demonstrated higher scores in terms of musical intervals and rhythmic accuracy when compared to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udents did not find the use of the application difficult, thus allowing it to be used as a tool for improvement of their homework practice.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艺术学习的需要愈来愈迫切、强烈,对审美追求的层次也愈来愈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美育的必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首调和固定调两种唱名法的概念及其特点,阐述了唱名法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在视唱教学和学习中运用单一唱名法的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加强两种唱名法有机结合的策略,指出艺术类音乐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中应坚持两种唱名法并存,加强视唱和听记的“方法”训练,使学生在音高音准、演唱方式、调式分析以及音乐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7.
何静 《成才之路》2020,(2):122-123
小乐器与音乐课堂教学整合,能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文章以口琴为例,从小乐器走进音乐课堂的价值、小乐器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整合、口琴与音乐课堂教学整合的注意事项三方面,对小乐器与音乐课堂教学整合策略进行探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分析教材入手,着重指出视唱练耳教学对学生音乐价值观所带来的影响,并进行教学现状反思,试图说明视唱练耳教学内容“本土化”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指出:作为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视唱是民族音乐文化的载体之一,其实质更是对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视唱练耳课程培养目标是训练音乐听觉,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力,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音乐创作与表演的实践中去。其中,节奏训练是其教学的核心任务。从早期音乐开始,直到现在复杂而丰富的现代音乐都离不开节奏,都将节奏视为音乐的灵魂。节奏是先于音高而出现发展的,音高如果没有节奏的组织就会失于表达,而节奏则可以不依靠音高独立地来表现情绪。符合逻辑的节奏组合称为节拍,是音乐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周期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针对视唱练耳课程的特点,提出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如何加强与民族音乐结合运用,将民族音乐用于视唱练耳专业教学中,使视唱练耳课程逐步建立起自身新的特点与体系,对进一步提高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