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慧 《华章》2012,(29)
敦煌民间词中关于婚恋生活的描写以女性为主体,书写了不同女性的恋爱与婚姻生活,展现了女性真实而又生动的情感世界,具有深沉的社会文化意义.同时也打开了一扇我们探索唐代妇女内心世界的窗户.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聊斋志异》女性世界的分析发现,根深蒂固的儒家伦理思想以及清初经世致用的思想观念影响使蒲松龄对女性的塑造更多地趋于传统的美德与品行,由此构成了《聊斋》的传统伦理文化视角;现实的窘迫与人生的热望形成了蒲松龄内心强烈的矛盾冲突,于是,借幻想世界中的女性抒写内心的渴望以获得假想性的满足,由此构成了《聊斋》中穷士心理视野;《聊斋》近似于民间采风的独特取材方式,蒲松龄所生活的乡村环境,使他长期深受民间文化的汲养,这决定了《聊斋》的乡村文化视角,使得其中的女性形象贴近自然,富有民间劳动妇女的健康美。多重文化视角的撞击与交融使得其中的女性观和情爱观呈现出复杂的情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唐代小说的世界,以及与唐五代小说密切相关的历史文化现象,可以审视当时唐人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从中探讨、透视这类文学作品所包含的丰富深刻的文化特质。唐代传奇中以人与异类恋爱小说作为主调的婚恋作品反映了妇女在当时社会中所处的附属品地位,体现了她们对生活现状的不满以及对幸福、美满婚姻生活的企盼。另外,作品中的女性(异类)还被当作男子的自喻形式,折射出作家强烈的感情色彩,体现着文人的困惑、愤懑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留给后人许多璀璨的精神、物质文化,今人对唐代经济、社会、制度等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而作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鲜明特色的唐代妇女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对象。唐代妇女留给我们的一直是开放的形象,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唐代妇女实际上生活在悲惨的境地。笔者试图从《两唐书·列女传》中女性的非正常死亡这一角度,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抒写出笔者自己所看到的唐代女性。  相似文献   

5.
唐诗中的女性形象是唐代妇女实际生活的写照,本文拟选择贫妇、商妇、后妃宫女、征妇等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类别形象进行阐释,从社会政治及经济背景角度分析唐诗中的女性形象,揭示其文化内涵,以深化我们对唐代女性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关于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状况,有学者提出“唐代绝大多数宫女终生都过着一种孤寂、抑郁的幽闭生活“、“平均死亡年龄上,唐代宫廷妇女并没有显示出与一般女性人口明显差别“的观点。但通过查阅史书、诗集,可以看出唐代宫廷妇女的娱乐生活还是相当丰富的。此外,通过对宫廷妇女寿命的统计,可推断唐代宫廷妇女的平均寿命要远远高于汉代和宋朝。从某种程度上讲,积极参与各种娱乐活动可能是唐朝宫廷妇女延长寿命、提高身体素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8,(2):63-67
唐代官妓是隶属官府乐籍的女性群体,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这一群体主要来源于世业承袭、生活所迫、私妓转化等途径。她们大多出身寒微或身世悲惨,鲜有却籍从良之机会,以侍宴及与士人交往为主要生活情态。在儒家思想占据重要地位的唐代社会中,官妓成为衡量士人道德标准之一,同时也在客观上影响了唐代的文学发展和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一个较为开明、封建礼教较为松弛、女性所受封建束缚较少的时代,所以唐代女性敢于主动追求爱情,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社会生活中已经出现了重情、率真等气象,因此,唐代女性爱情诗就具有了直率和热烈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唐代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占据着重要而又独特的历史地位。瑰丽多姿的唐代艺术文化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促进了唐代妇女独有的审美情趣和时代眼光的产生。本文通过对唐代妇女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发型和发饰等研究,展现出唐代妇女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热情奔放、大胆新潮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0.
池田大作作为世界知名佛教团体——创价学会的现任会长,他女性观的形成与佛教中男女平等的观念息息相关。他一贯坚持尊重妇女权利和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支持女性运动,在多部著作中肯定女性在家庭中和社会上的地位与价值。他还积极赞扬女性关爱、保护生命的美德以及倡导运用女性的力量推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1.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性。作为一名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深刻展示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在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下心灵世界的冲突,探索了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与审美观对非裔美国妇女的影响。她的小说从题材到主题都渗透了民族女权主义思想。她塑造了众多生活在美国社会最低层,敢爱敢恨、敢作敢为,有血有肉的新一代黑人女性形象。她呼吁社会改变对黑人女性性别角色的限制,同时希冀黑人妇女除历史与社会强加于黑人的束缚和重负,从新审视自身的内在需要、审美观和价值观,弘扬黑人妇女的传统美德,从而作到自尊、自信、自强,真正实现妇女解放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经济、文化、宗教信仰呈现一种多元、开放的特征。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唐代底层民众的就业渠道增多,有相当数量的民众可以脱离土地凭借劳动力或手艺谋生,经济生活日趋商业化。婚姻生活虽沿袭了讲求门第、重视聘礼的传统,但男女双方尤其是妇女在择偶、离婚、再婚方面的自由度增加,女性意识觉醒。宗教生活兼容并包,既崇佛敬道,也信奉着多种民间信仰。唐代的大国形象以民众对经济的自信.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包容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务实进取、繁荣自信的文化气象下,唐代妇女生活呈现出自由开放的特点。唐代妇女生活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开放大胆的婚恋观,积极主动的参政热情及服饰、社交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开放性背后有着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4.
唐代社会开明自由,经济繁荣发达,文化灿烂辉煌.唐代妇女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在唐代妇女发式方面,出现了足以体现时代特色的发式造型.通过简述唐代妇女的发式,总结了其阶层性、阶段性和艺术性等特点,进而探讨唐代妇女发式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袁虹 《黑河学院学报》2023,(10):133-135+152
唐诗作为唐朝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表达载体,是了解唐代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唐诗中女性形象一直是浓墨重彩的篇章。唐诗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女性审美是唐代诗词作品中的重要题材,通过对不同类别女性审美的描述,可以展示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与社会活动等,反映了不同社会发展变化对于女性形象的影响。如白居易、李白等,其创作的作品都有反映当时的女性审美文化。这种女性审美文化,对于后世女性审美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敦煌文献和唐人墓志入手,发现唐代妇女归宁,实际包括妇女长期归宁和夫亡归宗两种情况.出嫁女长期归宗,与亲人"同居共活",密切了女性与本家的亲缘关系.妇女夫亡归宗,不仅改变了孀妇本家家庭、女儿家庭及其他亲属家庭的家庭类型、家庭结构、家庭规模乃至家庭关系,而且也出现了官方户籍登录与生活实态不相符的情况,造成男女比例异常失调的假象,引起学界对于包括敦煌户籍、籍帐、手实理解的争议.本文结合敦煌户籍史料,揭示唐代妇女归宗对家庭和户籍政策的诸多影响,分析官方户籍与家庭实态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敦煌学和唐代家庭史探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唐代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社会风气的兼容开放,使文化艺术也达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唐代各个时期绘画艺术中所表现的绚烂多姿的女性生活画卷,给我们了解唐代女性的审美意识提供了直接的历史证据。从仕女画中看唐代女性自由的胡服、男装、大胆开放的袒露装所表现出的审美风尚无疑使现代女性都为之感叹!  相似文献   

18.
唐代妇女服饰丰富多彩,妆饰争奇斗艳,而女着男装这种现象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多见。唐代女着男装,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反映出唐代文化的多元化、兼收并蓄和独特性,它也是今天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服装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源泉。文章主要从唐代女子着男装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该现象在现代服饰的应用与启示等方面分析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唐代交通发达,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外出,无论是长途旅行,还是短途出游,外出时都有符合时尚的出行装。在武德至天宝的一百多年里,由幂离而帷帽继而胡服接着仿男装,至中晚唐露髻装大行其道,出行装时尚变化脉络清晰。这种变化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意义,不仅反映出妇女在时代变迁中的心理变化过程,还体现着妇女思想意识与社会历史之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的发源地,从周代起酒文化已经走向成熟。进入唐代后,酒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受到挑战,茶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范式开始登上舞台。唐代茶文化生活范式的形成得益于发展基础的已然构建、茶艺定型化和茶道思想的孕育、茶与文学艺术的深度融合以及茶学著作的集中涌现等。在此背景之下,唐代社会文化生活实现了从酒向茶的转型变迁,出现了褒茶贬酒、以茶代酒、茶酒争雄、茶酒互补四种茶酒文化价值观。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动力机制,而这一转变从侧面揭示了唐代中后期时代精神的历史转向,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