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机界面,又称触摸屏,是在操作人员和机器设备之间作双向沟通的桥梁。用户可以自由的组合文字、按钮、图形、数字等来处理或监控管理及应付随时可能变化信息的多功能显示屏幕。触摸屏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机界面,从一出现就受到关注,利用触摸屏技术,用户只需用手指轻轻触碰计算机显示屏上的图符或文字就能实现对主机的操作,摆脱了键盘和鼠标操作,使人机交互更为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2.
人机界面,又称触摸屏,是在操作人员和机器设备之间作双向沟通的桥梁。用户可以自由的组合文字、按钮、图形、数字等来处理或监控管理及应付随时可能变化信息的多功能显示屏幕。触摸屏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搬界面,从一出现就受到关注,利用触摸屏技术,用户只需用手指轻轻触碰计算机显示屏上的图符或文字就能实现对主机的操作,摆脱了键盘和鼠标操作,使人机交互更为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3.
刘喆  张成亮 《科技风》2014,(10):71-71
键盘是最常见的计算机输入设备,而现在使用键盘的大多是机械键盘,不方便携带并且功能有限。以几块大小不同的软质电容屏幕作为基板,当手指按电容屏幕上的时候就可以得出手指按下的位置,用手指的相对坐标来确定手指当前按下的按键。当手指在触摸屏幕上滑动时还可以作为触控板使用。  相似文献   

4.
无锡市市民陈凡凡发明了一种“新标准键盘”,不用拆字编码 ,不用手写整字 ,就可把汉字输入电脑、手机。该发明的核心部分是将传统的 1— 9数字键归并为一个键 ,大大减少电话机、手机、遥控器、计算机等键盘的面积 ,操作也更加方便。新标准键盘能把汉字直接输入电脑 ,克服汉字拆字或整字输入的麻烦。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所有汉字输入方式必须借助于原英文平台进行转换的弊端 ,实现了汉字与电脑的直接对话无锡一市民发明“新标准键盘”@羽友  相似文献   

5.
《世界发明》2004,26(6):91-91
诺基亚3650的推出让我们大为困惑,作为一款智能手机,它的性能相当不错,但搭配上环形排列的键盘设计,感觉就像是给汽车装上了椭圆形的轮胎——用它输入文字简直就是一场恶梦。终于诺基亚公司在新款3660上换回了传统键盘布局,而整个建军盘的外形仍然是奇特的圆形,屏幕由旧型号的4096色升级到了现在的6.5万色,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有些事情一旦形成,即使它并不科学,但要改变它并不容易,计算机键盘的字母布局问题,就是典型例子。众所周知,键盘是计算机的硬件,是用户和电脑对话的工具,你要让电脑干什么,要通过键盘"告诉"它.目前的计算机键盘上的字母布局,沿用的是100多年前的英文打字机键盘的字母布局方案。世界上第一台实用英文打字机是由美国人克里斯托夫·肖尔斯1栅8年发明的。开始时,肖尔斯按常规把典个英文字母顺序地排列在键盘上,即服O哑G。打字时,只要手指的动作稍快,按键连着的金属杆就会发生互相干扰,出现个娃子的现象。后来,他找来一本…  相似文献   

7.
数学文稿与一般文字稿的主要区别就是符号多、公式多.除了加号、减号、等号、大于号和小于号等这少数几个常用符号在键盘上有专门的键可以直接输入外.其他许多特殊的数学符号就不好用键盘直接输入了,运算公式的输入就更不能像一般文稿那样直接地输入了。那么在编辑有关数学文稿时,如何输入数学运算符号和公式呢?下面对此作一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8.
科苑集粹     
红外线隐形键盘  目前的笔记本电脑要想做得更轻巧,一个技术困难是无法在机身上装上整个键盘,因为键盘占了整个电脑几乎一半的面积。如今,一项新发明——光投影键盘,解决了这一难题。整洁的桌面、厨房桌面、火车和飞机的拉下式桌面都可以顿时变成键盘。由硅谷的一家高科技公司设计的这款投影键盘,一点重量也没有,只要把掌上计算机放在桌上,它就会在桌上投射出一个键盘,使用者就像敲打键盘一样使用它,电子感应技术观察手指的动作,把它演绎成文字。它还可以模拟鼠标的功能。键盘装有三个集成电路的微型感应器,一个集成电路负责投…  相似文献   

9.
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触控设备的普及,虚拟键盘技术的专利申请量也随着增加。作为触控屏幕上最常见的输入方式,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因此,虚拟键盘的设计早已成为触控屏终端厂商争相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现有的专利文献分析,对触摸屏上的虚拟键盘技术做综述性介绍,包括根据其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各自特点,获得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  相似文献   

10.
姚志敏 《今日科苑》2011,(11):116-121
设计了一种新式键盘。键盘上的每一个字母键都是可以活动的,可以相互交换在键盘上的排列位置。这种键盘能使人们在点击输入汉字或英文时可以重新排列键的位置,使点击频率高的键置于键盘中距离灵活的食指最近的位置,这样就有效提高了输入速度与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贺海峰 《大众科技》2009,(3):48-49,45
文章在介绍了四种触摸屏输入技术的基础上,以电阻式触摸屏和触摸屏控制器ADS7846为例介绍了触摸屏及其控制器的原理,并以一个应用实例说明如何用触摸屏及其控制器构成嵌入式系统的输入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未来的工厂     
一、未来工厂的概况走进未来的工厂,你可以看到,在计算机终端旁,一位工程师正在设计新产品,他在键盘上轻松地输入数据,在荧光屏上用光笔流利地画图。只要按一下按钮,工程师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就通过接口线路传到另一台计算机上,该机运用预先准备好的软件检查设计参数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则没计信息立即传到第三台计算机上,该机产生一系列指令。这些指令命令车间的机床进行加工和装配,并通过这些指令将新产品贮存起来以备销售。从设计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介绍了四种触摸屏输入技术的基础上,以电阻式触摸屏和触摸屏控制器ADS7846为例介绍了触摸屏及其控制器的原理,并以一个应用实例说明如何用触摸屏及其控制器构成嵌入式系统的输入系统.  相似文献   

14.
栀子  李寒 《世界发明》2005,(3):54-54
不知何时开始手写手机的标志就是触摸屏和手写笔.从没人想过在手机这样小的东西上真正用手写字。摩托罗拉就是不信这个邪.偏要改变大家的固有观念。A668兢是这样一款突破性产品.它真正采用手指输入,而且输入区域也不是屏幕.而是数字键盘区。  相似文献   

15.
电脑有计算、记事簿、网上电话等许多功能,但这些 功能都要先打开电脑,通过上网和软件支持才能使用,每 次开机、关机都很麻烦;一些人愿意在电脑旁放一部电 话,虽使用方便,但电话机和键盘常常打架,相互挤占桌 面空间.现有一种多功能计算机键盘已申请专利,巧妙地 解决了上述问题,方案是: 1、在键盘上开一个小的显示屏,在键盘内装一小的 计算器机芯,计算器与键盘通过转换开关共享键盘上的 数字按键,加、减、乘、除等,其他键则与键盘上的其它按 键一键多用.这样键盘就变成了一个计算器,每次不用打 开电脑,在键盘上就能算账. 2、在键盘内装一小的钟表芯,用开出的小显示屏显 示时间,使键盘具备了座钟的功能. 3、在键盘内装一小的电话机芯,在键盘上开一电话 耳机插座,电话与键盘通过转换开关共享键盘上的数字 按键,其他键则与键盘上的其它按键一键多用,这样,键 盘又变成了一部普通电话,不用再另外摆放电话,节省了 空间. 4、在键盘内装一小的商务通机芯,商务通与键盘通 过转换开关共享键盘上的各个按键,这样,键盘又成了一 个小的家庭秘书,不用打开电脑,在键盘上就可以进行翻 译、记事、查询等工作,不用担心电脑病毒会侵犯到键盘 上. 任京生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更喜欢用笔和纸,而不是鼠标键盘往电脑中输入文本和图形。这个小东西承诺在纸张和电脑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只要将它别在普通的笔记本上,它就能记录下你用配套的数码笔写下的内容并储存起来,随后还可以通过USB 接口将这些内容传送到电脑上。它工作起来表现不错,只是价格过于昂贵,而且随机提供的软件非常粗糙,另外你在写字时还要用些力气,因为数码笔是靠压力传感器工作的。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I0001-I0001
用USB线在两台电脑间传档案或是做KM切换(键盘鼠标切换)都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但市面上鲜少有简单、方便、便宜的选择。J5 Create的Wormhole就是希望能改变这一点,它的操作简单到两端各插上一点计算机,让里面内置的软件开起来,就可以分享键盘、鼠标和档案。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新时代》2009,(1):34-36
自在输入 你的双手可以不再局限于笔记本电脑键盘的方寸之地了。罗技diNovo是一款带有数字键盘区的无线笔记本电脑键盘,2.4GHz无线传输技术让你能在10米内自如使用。最主要的是,它还能帮你摆脱笔记本键盘易发热的困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体感识别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控制系统,是一种结合计算机控制技术、体感识别技术的产物。硬件部分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KINECT2.0为人体检测识别模块。可以达到使用者在不接触鼠标键盘等计算机输入部分就可以达到控制计算机的目的。主要用于教学,演讲,路演等多种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的场合,提高控制多媒体控制的适用性,灵活性和美观度。  相似文献   

20.
玻璃键盘     
多年以来.玻璃材质一直以其晶莹透亮的特性受到设计师的青睐。而随着交互式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玻璃板更为广泛的应用到了IT产品的设计中。这款用玻璃制成的键盘可以通过摄像头对手指进行追踪.判断敲击位置,从而实现输入。与投影键盘相比.它虽然多了一层玻璃介质.不过正是这层玻璃使它更具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