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晶 《中国集邮》2000,(7):14-15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化交往的日益增多,大量外国邮票随着不同途径流入我国市场,加上专题集邮的盛行,使我国集邮队伍中外邮收集人数不断增加。然而,如何收集、收集的方向和目的,是摆在许多外邮爱好面前的难题。笔根据自己多年来收集外邮的经验,总结出几条收集外邮的方法,希望对同好能有所帮助,以期少走弯路并集而有成。  相似文献   

2.
一集邮自诞生以来,就与"文字"结缘。邮票邮品上的"文字"当然不可或缺,而邮文邮书里的"文字"虽汗牛充栋,但鲜有其他样式与"邮"携行。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中国集邮,曾大家迭起,并延宕至新中国。回望其程,有邮绩煌煌,邮文恢恢,然也有另样文体偶现邮刊友群:那是一种只有中国才有的辞体,谓之"长短句",亦即宋代词人辛弃疾《稼轩长短句》所示的古体诗词概念。在集邮前辈的邮外笔端,有为邮吟咏,才有了"诗意集邮"初现的美丽境况。  相似文献   

3.
黄山 《上海集邮》2012,(1):24-26
古罗马曾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今天的英国南部、法国、西班牙、德国南部、瑞士、奥地利和罗马尼亚等欧洲各国,突尼斯、埃及等北非各国,以及土耳其等历史上都是罗马帝国一部分。除希腊人外,罗马人把其他地方的人都称为"野蛮人",他们出兵征服,所到之处留下了很多代表罗马文化的建筑,如庙宇、露天剧场、凯旋门、纪念碑、浴池、输水管道和桥梁等。那些至今尚存的遗迹,多出现于这些国家的邮票,有的还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因而收集这些邮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专题。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收藏着一枚25年前(1989年)广东省邮票公司经理、省邮协秘书长郑江涛先生实寄的纪念封,这枚封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三个国家的三座城市联合举办邮展时印制的纪念封,还加盖了三个国家(城市)设计的销票纪念戳,虽然并不珍贵,但其上的集邮信息较多,颇有意义。现予以展示与介绍,与邮友共享。首先是这枚封的主题为"广东国际友好城市邮票展览",这个主题的中英文文字没有依照惯例印在该封的上  相似文献   

5.
在香港邮政局购买邮票或邮用物品(邮资片、首日封、信封等),可要求发给"购买邮票及邮用物品证明书",即是通常所说的"收据"。这种"证明书"大约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初期的"证明书"采用油印,当然不及现在使用的证明书美观了。另外,顾客购买邮票时,如预先准备好一份清单,列出购买邮票的种类、数量及总额,也可以要求营业员在清单上盖上邮戳作为收据。现将1996年至今印制的5种不同式样"证明书"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明心 《上海集邮》2002,(12):16-16
由一个国家集邮对外国邮票的佳邮评选早已有之。如在上世纪60年代,英国一家邮刊曾评选我国《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的“望江亭”(纪50-3)、(UL童》的“放船”(特18—4)和《林业建设》的“森林资源”(特27-J)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邮票”;日本《邮趣》杂志也曾有分别评选我国和美国上一年度佳邮的活动。但在规模上这种外票“选美“活动都很小,  相似文献   

7.
陈谷 《集邮博览》2010,(10):12-12
珍邮是很有诱惑性的两个字,集邮者一提到珍邮,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清代的"红印花",民国的"宫门倒印",解放区的"赤色邮票"。这些邮票大家都耳熟能详。珍邮的发现、保存、传承脉络都很清晰,它们的故事已经流传多年,并为公众所认可。  相似文献   

8.
外邮上的中国事物是当今集邮者喜欢收集和研究的一个热门,而新中国邮票上,反映外国事物的邮票也有很多,涉及30多个国家,反映了政治经济、风光建筑、动物植物、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题材。为便于集邮者检索,笔者略作统计。其中难免会有缺漏之处,敬请邮友补正。  相似文献   

9.
黄山 《上海集邮》2004,(1):33-36
上次说到世界上第一次飞机运邮是在印度,时间是1911年2月,由法国飞行员驾驶英国飞机,启用专门设计的邮戳,但贴用平常邮票,那时恐怕还没想到要专门发行航空邮票。从那以后,还有不少国家试验过飞机运邮,但都是零星的、短距离的,如英国(参见2003年第12期史维文)、法国、德国等,他们也都没有专门发行航空邮票。那么,什么时候出现最早的  相似文献   

10.
笔者是一个中小城市的集邮者,收集专题邮票十多年了,感到外邮收集有很多难处。首先是信息了解不够,没有相应的专题目录可以使用。我国综合性目录已经出版了《中华世界邮票目录》亚洲卷、欧洲卷、美洲卷、《最新世界邮票目录》等。这些目录使中国集邮者有了看到世界邮票发行概况的窗口,对外邮收集有一定作用。但要找某专  相似文献   

11.
在"文"字邮票的研究中出现过诸多争论,"哪套邮票是‘文’字邮票的转折点"是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回顾有关"文"字邮票"转折点"之争的主要方面,进一步谈谈个人的看法。"文"字邮票共发行了19套,笔者所见最早(以下谈及"最早"、"首次",均指笔者所见)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的邮文是郑启五的《"文票"的定义、分期与类别》(《集邮》1988年第6期),郑先生将"文1—文13"称为"极端期",称"文14—文19"为"次极端期"。后者与前者的区别"一  相似文献   

12.
信息     
《集邮博览》2010,(4):5-7
国家邮政局关于"80版猴票连体邮票"属非法仿印的通告近日,有多家新闻媒体刊登《生肖邮宝》集邮品宣传广告。经查,该集邮品中使用的"联合国邮政首发80版猴票连体邮票",未经国家有  相似文献   

13.
《集邮博览》2014,(11):84-84
正邮海茫茫,开此小小窗口,管中窥豹,一览"天下"。"天下"栏目以介绍外邮及港澳台邮票的相关文章为主,为广大集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开拓视野、放眼世界的渠道。为更好地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邮中"天下",现特面向全国征稿。稿件要求:一、与外邮及港澳台邮票相关的各种文章,记叙、游记、人物皆可,内容要有新意、有趣味。  相似文献   

14.
回顾2012年的"欧罗巴"邮票,除了曾以未发行邮票的设计图稿参加最佳"欧罗巴"邮票评选活动的格鲁吉亚外,笔者已收集到60套由不同欧洲邮政机构发行的邮票,因此可以据此断定:参与2012年度"欧罗巴"邮票发行的邮  相似文献   

15.
收集外片时应注意:外片也分为邮制片(国外邮政部门发行的)和自制片两种,要看是否符合FIP规则要求。外片中用原邮票图案放大的不少,还有一些票与片图案和谐性较差。收集外片最好确定专题,这样可以对票、片、戳三要素的了解程度高一些。自制外片应特别注意销戳的和谐一致性,决不应日本片都销东京戳,澳大利亚片都销堪培拉戳。收集外片时应对主体外票的信息资料有较多的了解,并熟悉该国的有关知识。如能多懂一些外语,对收集外片将会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16.
论"集邮"     
什么是"集邮",这是一个似乎 十分简单但又很难说清楚的问题。 1840年,英国邮政发行了世界上第 一枚"黑便士"邮票,随之出现了收 藏这种邮票的集"邮"者。可以这样 说,邮票与集邮同时诞生。一百年 来,人们不断以自己的感受,描述着 "集邮",丰富着"集邮"。 英王乔治五世曾这样描述集 邮:集邮是王者的癖好,也是癖好之 王。这句名言至今影响着集邮界及  相似文献   

17.
邮票目录是集邮者的向导。大概所有集邮爱好者,特别是外邮的爱好者,都有过面对陌生邮票,急于了解它的“籍贯与背景、兄弟和姐妹”的经验。拥有更多的邮票目录,无疑是每个外邮爱好者都孜孜以求的。斯科特目录、米歇尔目录、吉本斯目录,这些名字耳熟能详,但对大多数国内邮人来说,却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幸运的是,在网络集邮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有了更方便、更经济的选择:网上邮票目录。  相似文献   

18.
正普18《工农业建设图案》邮票边纸上有三组数字,它们分别是"成品检验号"、"印刷顺序号"和"印刷日期号"。随着邮人对版铭的喜爱,这些数字虽不属版铭范畴,但仍被当作版铭看待,被称为"数字铭"。这些"数字铭"同样得到邮人的追捧、收集和研究。在这三组数字中,邮人最为关注的就是"成品检验号",俗称"版号",用来指明此版票在一包邮局全张中的位置,好比家庭地址中的门牌号码。再加上整版仅有一个"版号",比一版有两个厂铭还要金贵稀少,所以愈发受邮人的追捧。  相似文献   

19.
我接触《集邮博览》是1988年,那时我调到浙江省集邮协会工作。我是零散购买《集邮博览》的,当时我觉得杂志上刊登外邮的文章较多,而我又不收集外国邮票。现在回忆杂志刊登的文章,印象较深的是《军人贴用邮票并非三军分用》这篇文章,改变了我一直认为的“黄军邮是陆军使用,紫军邮是海军使用,蓝军邮是空军使用”的观念,杂志让我受益不小。  相似文献   

20.
早些年,我在收集孙中山像邮票的时候,偶尔看到有"念圆"二字的邮票,一时不知所以,再仔细一看邮票上有阿拉伯数字——20,方知"念圆",就是面值20元的邮票,但是,按照常规思考,20元的大写应该是贰拾圆,怎么就成了"念圆"?也许由于初次见识,或者是与己无关,我也没有对此作过多的思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