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通过观察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第5届女子足球世界杯决赛阶段32场比赛场上运动员犯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届女足世界杯犯规总数为701次,越位112次,黄牌79张,红牌2张;比赛最后15分钟犯规次数最多;中场依然是犯规次数最多的区域;上肢犯规多于下肢犯规,所有犯规性质中推人犯规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5届女足世界杯赛运动员犯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运动员因犯规导致对方队员通过2次内传球实现射门168次,进球23个.2)运动员共犯规700次,红牌2张,黄牌81张,越位119次.上半场前15 min是犯规的最高峰期,下半场最后15 min是越位、黄牌的最高峰期.3)犯规以绊摔为主,因铲人犯规得到的黄牌警告最多.4)运动员在不同比分背景下的犯规、黄牌、越位次数均呈现出比分平局时犯规、黄牌、越位次数最多,随着比分差距的扩大则出现逐渐减少的特征.说明与男足运动员一样,女足运动员的犯规也体现较强的战术性,犯规动作也在向更隐蔽、更有效的职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32支球队64场比赛的犯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部比赛运动员共犯规1 930次,越位301次,被判罚红牌15张、黄牌248张。淘汰赛场均犯规次数低于小组赛。犯规发生的主要地点在中场区域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对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场上队员犯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统计,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全部比赛运动员共犯规2275次、越位379次、被判黄牌331张、红牌25张。2.运动员的犯规动作类型比例按顺序从过去的踢人、拉扯、冲撞、铲人、推人、绊摔变为铲人、推人、冲撞、绊摔、拉扯、踢人。  相似文献   

5.
至于前场兰板球也是非常重要,比抢到后场兰板球转入进攻要省事的多,只要一抬手投兰,就有得分或造成对方犯规的可能.下表表明,抢到兰板球再进攻投中得分的情况和造成对方犯规的次数,足以说明前场兰板球的重要意义了.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我国CBA前八名各俱乐部中锋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场次等多项指标进行研究。发现: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年龄与场均得分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场次与场均得分呈非常显著性相关;两分球命中率和罚球命中率呈非常显著性相关,两分球命中率和场均得分呈非常显著性相关,三分球命中率和罚球命中率呈显著性相关,罚球命中率和场均得分呈非常显著性相关,两分球命中率、三分球命中率、罚球命中率以及场均得分和球队名次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前场篮板球与扣篮之间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前场篮板球与助攻之间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前场篮板球、扣篮、助攻和名次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后场篮板球与盖帽之间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后场篮板球与抢断之间呈非常显著性相关,抢断与盖帽之间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后场篮板球、盖帽以及抢断与名次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被侵与犯规之间呈非常显著性相关,被侵与失误之间呈非常显著性相关,犯规与失误之间呈非常显著性相关,被侵、犯规、失误与名次之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看比赛录像,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 对第十七届世界杯和第十三届亚洲杯足球赛全部头顶球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世界杯与亚洲杯随着上下半场比赛的继续呈下降趋势,上下半场刚开始的前20 min头顶球次数最多;世界杯和亚洲杯后场头顶球最多,中场次之,前场最少;中路最多,两边路头顶球次数相当;头顶球主要是中后场队员较多采用的一种技术,而前锋和守门员虽然采用头顶球较少;世界杯与亚洲杯队员多是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完成的,双方在中场区域头顶球时受到的干扰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8.
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裁判员出示红黄牌情况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试图探寻本届世界杯裁判员出示红黄牌数量和时间的规律,为指导我国今后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下半场的最后一个时间段出现黄牌数最多;第一张黄牌集中出现在上半场的中段;下半场的红牌数明显高于上半场。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当今羽毛球混合双打比赛得失分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比赛中失分的比例大于得分;发球阶段和发球后攻守阶段失分比率高,接发球、接发球后攻守阶段、相持阶段和多拍阶段得分比率高。在得分方面,前、中、后场依次递减,前场和后场得分高于失分,男运动员得分能力强于女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对篮球比赛中犯规情况的统计结果表明:1)在各项具体犯规动作中,封盖投篮、防持球突破、防运球和防中锋等4项技术犯规动作出现的频数最高;2)犯规的时间,上半时多于下半时,而在上半时里又主要集中在前10分钟;3)犯规地点主要集中于进攻队的前场,特别是限制区附近;4)犯规的身体部位主要是手和上肢;5)防持球犯规明显高于防无球犯规。  相似文献   

11.
第17届世界杯球队抢断、犯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看第 17届世界杯 32支球队 6 4场比赛的实况录像 ,对有关失球总数、红黄牌、全队抢断次数、全队被判犯规次数、平均每场犯规次数的资料进行收集、统计、整理 ,分析当前世界足球运动在此方面的发展趋势和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执法南非世界杯64场比赛的29名裁判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犯规、球点球、红黄牌、越位、有利条款、佯装、比赛时间、突发事件等8项为主要指标体系进行Q型聚类统计,并具体分析各项指标,客观反映了当前世界优秀裁判员的综合执法水平,以探索一套较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价裁判员执法能力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第4届女子世界杯足球决赛各队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第4届女足世界杯决赛32场比赛的105个进球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场场有进球、高比分数、高进球数是女足比赛一大特色.上半场各时段进球数均高于下半场,且各时段进球数随比赛进行逐渐上升,小心谨慎、稳中求胜、进入比赛状态较慢是女足队员独有的心理特质.进球最多的区域是罚球区内.进球方式仍以脚射进球为主,头顶球进球数增多,提升了当今女足立体型技战术水平.各位置进球数最多仍是前锋队员.从边路进攻是进球主要的进攻形式,但定位球进攻进球数较少,不符合现代足球比赛定位球进球数占总进球数1/3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第16届、第17届世界杯足球决赛进球主要特征比较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通过对第 16届、第 17届世界杯足球决赛阶段各 64场比赛进球的主要特征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总进球数第 16届高于第17届 10个 ,且没有显著性差异。两届都是下半场进球数比上半场多。第 16届在第 76~ 90min时段进球数居两届各时段之首。第17届下半场各时段进球数相互接近 ,并居高不下。两届都是以中路进攻进球最多 ,前锋进球占居两届主要得分位置。两届都是以脚射进球为主 ,其中第 17届直接脚射和头顶球射进球优势显著。两届 85 1%以上进球都是在禁区内射进 ,在前场发动进攻进球率最高 ,79 0 %以上进球都是经 5次以下传球后射进。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第18届世界杯和2006年中超联赛部分比赛中运用抢断球技术的次数、成功率以及犯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寻找我国足球在抢断球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足球裁判员判罚的准确性,从而促进足球项目良性发展,采用文献资料、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近几届世界杯足球比赛裁判员执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裁判员的非职业化与世界杯足球比赛的高水平化不相称,世界杯足球比赛的性质、赛场环境、技战术变化和职业性犯规的增多,为裁判员执法带来较多压力,导致比赛中误判、漏判现象频繁发生。结合世界足球职业化发展现状,提出了实现裁判员职业化或引入高科技手段、增加一名主裁判、增加两名球门线裁判等多种改革构想,力求能更好地确保比赛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净化足球场上的非道德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第17届世界杯裁判员对点球判罚的统计,对点球判罚规律及产生错判、漏判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采用统计、观察的方法对点球判罚情况进行研究。对点球判罚的犯规类型、犯规区域特点进行总结。对裁判员的判罚规律及错、漏判原因进行分析。裁判员应通过提高跑动能力、识别动作能力、加强团队配合来减少错、漏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