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0年,当被人们发现和重新认识敦煌藏经洞和千佛洞遗迹以来,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各国学者对敦煌发现的新资料进行了范围广泛的多方面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在国际学术界逐渐形成一门新学科——敦煌学。但是,有关敦煌学的概念和范围、敦煌学的历史和分期,以及如何从理论上系统总结和研究敦煌学的发展和演进过程,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歧义和争论,更缺乏总结性的专门论著。因此,林家平、宁强、罗华庆合著《中国敦煌学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并为敦煌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甘肃人民出版社是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自1957年出版了第一本敦煌学著作《敦煌石窟艺术》之后,便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四十年来出版的敦煌类图书达170余种,其中有4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并有10种图书获国家级奖项。出版内容涵盖了敦煌学的方方面面,是国内出版界出版此类图书最多的一家出版社。其中许多高质量的学术论著和研究成果填补了敦煌学研究的空白,代表着敦煌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古人真迹弥足珍贵——敦煌遗书研究文献的出版 敦煌藏经洞遗书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  相似文献   

3.
100年以来,敦煌学研究在全世界兴起。但长时间来,一直有人认为敦煌学研究在国外。在发现藏经洞一百周年的时候,记者采访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秘书长柴剑虹教授。 记:以前有个日本人曾经在中国公开声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您了解这一件事吗?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在数字化时代敦煌学文献数字化的必要性,以及数字化对敦煌学研究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概要叙述了敦煌学数字化的缺陷、现状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亮  杨玉麟 《图书馆》2011,(3):64-67
民国时期是我国近代图书馆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30年来,相对于图书馆学整体研究的繁荣,有关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思想的研究就显得薄弱一些。本文对30年来有关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思想的研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概述,力图全面展现这一时期有关民国图书馆学思想研究的概况和脉络。  相似文献   

6.
随着敦煌藏经洞于20世纪初被打开,敦煌写本曲子词文献整理研究不仅日益成为“敦煌学”的研究热点,而且中国词学研究也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时值本世纪末年,敦煌曲子词文献整理研究已走过了一段与20世纪同龄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也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在即将进入21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媒经济(管理)学的研究一直以来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晚清民国时期传媒经济(管理)学研究所取得的既有成果,但相关文献显示,在晚清民国时期不仅大量存在报业企业化经营的活动,还出现了有关传媒经济(管理)学的非自觉与自觉的研究,甚至还出现了传媒经济(管理)学的专门论文、专著、教材与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8.
敦煌,凝聚着连绵相沿的历史和不曾中断的文明,是丝绸之路上的耀眼明珠。敦煌宝藏现世以来已走过百年风雨,敦煌学诞生后亦经历世纪沉浮,《寻梦与归来:敦煌宝藏离合史》以讲述故事的手法,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敦煌文物流散的历史,以及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呕心沥血,追寻国宝、研究国宝,最终将“敦煌学”带回故土的历程。这本书在展现敦煌学当年面貌的同时,折射出这一学科的蓬勃发展,还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对中国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一部“真正的敦煌学学术史”,更是一次带领读者追寻文化情感的心灵旅程。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民国时期档案学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梳理相关研究发现,民国时期档案学人的研究集中在档案学人群体、学人档案工作实践和学人档案学术研究三个方面。总体来看,目前的研究文献以二手史料为主,研究对象以个体为主,研究方法以单一学科和内史研究范式为主,尚有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应重视史料搜集整理,加强学人群体研究,综合利用多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简要介绍国内外已建和在建敦煌学数字化项目的基础上,对敦煌学数字化的现状进行了评析,揭示了敦煌学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如重复建设、版权纠纷等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敦煌文物和文献是敦煌学众多分支学科研究材料的基本来源。因学科门类和研究目的不同,各分支学科在利用研究材料时或侧重实物、或侧重图像,或侧重文献记载,在研究资料的全面性上多有欠缺。敦煌写卷名物类文献既是同时材料,又是即时材料,涉及学科门类十分广泛。以写卷名物为研究视角,可补图像、实物及其它材料之不足,因此,敦煌写卷名物类文献对敦煌学的研究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推动了敦煌学研究的变革,使敦煌学研究及其知识资源的利用更加便利,由于还停留在现有数据库传统知识平台与检索方式上,使敦煌遗书图像知识的价值挖掘不全面。为此,笔者对敦煌遗书图像研究进行梳理,对敦煌图像知识发现的深度和广度及其知识关联进行充分的语义描述,以利于发掘敦煌遗书图像的多元价值。[方法/过程] 通过敦煌遗书图像研究现状的考量、语义描述,根据敦煌遗书图像语义特征设计其语义特征层级模型,结合智能+关联数据技术构建敦煌遗书图像知识关联的组织框架,并深入分析了敦煌遗书图像知识关联及其组织框架中的数据收集层、语义描述层、数据关联层、资源应用层。[结果/结论] 提出敦煌遗书知识关联模型的实践价值,能够打通与外部开放数据关联渠道、提高敦煌遗书图像智能化的检索质量以及提升敦煌遗书图像知识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3.
王阿陶博士的《民国时期图书馆社团研究》是近年来学界研究中国图书馆社团史的一部力作。该书从整体上对民国时期的图书馆社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研究中采用内史和外史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提出了一些具有创见性的观点与论断。尽管该书还存在史料挖掘利用不够、史实表述错误、引用遣词错误等不足,但该书出版对中国图书馆社团史与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敦煌文献是西北文献中独具特色而又极具价值的情报源。本文对敦煌文献的考查、整理、传播和利用的情报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总结国内外敦煌文献编目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敦煌学情报工作有待于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敦煌藏经洞遗书于1900年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献使后人看到了古代社会的山河旧样、人间万象;看到了历尽沧桑的九州方圆、往昔岁月的阴晴圆缺。甘肃是敦煌的故里,是甘肃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敦煌这颗璀璨的文化艺术明珠。作为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深入挖掘本地出版资源,揭示敦煌历史的千古之谜、文化珍秘。在几十年的敦煌类图书出版历程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图书对敦煌遗书文献方面的研究做了细致的缀述与诠释。 其中对敦煌遗书进行了综合整理研究的《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上、下),收录了著名敦煌学家周绍良、任继愈等人研究佛经、典籍、科学文化、语言文字、民俗民风、河西史地等方面极有见地的论文43篇。此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对敦煌遗书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专题研究方面,《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是我国第一个敦煌文学作品选注本,填补了宋代以前讲唱文学的空白。由周绍良、颜廷亮著的《敦煌文学》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另外一本《敦煌文学概论》则在敦煌学的界定、分类、艺术风格等方面提出了新见解,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在对敦煌  相似文献   

16.
《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为做好学术期刊出版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提出了要求,学术期刊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术期刊编辑作为期刊出版工作的中坚力量,能够凭借角色优势发挥好自身的把关作用,切实把好政治导向关、价值取向关、学术质量关和编校质量关。为此,学术期刊编辑应主动抓住国家繁荣发展学术期刊工作的有利时机,勇于迎接挑战,积极夯实把关业务,不断提升把关能力,努力为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知名期刊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协同研究范式的盛行引领学术期刊服务的创新,知识文化传播进入本质性的数字化转型期。学术期刊开放获取出版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传播模式,均衡学术期刊开放获取多方主体间权益关系是学术期刊开放获取发展的瓶颈。文章利用三方动态博弈,探究读者、作者与期刊机构多方主体间的博弈关系,运用博弈模型剖析学术期刊开放获取过程中的各类纠纷问题,采用演化博弈方法推演影响权益主体行为的因素及困境表现,通过绘制主体期望效益的函图像,分析学术期刊开放获取过程中演化稳定策略的主体选择,以期用实证研究范式为困境破解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敦煌莫高窟是属于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有着极为丰富而独特的资源。在数字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发展方向。数字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对莫高窟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对石窟文物信息进行永久性的存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这些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目前主要采取对外合作方式: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实施“国际敦煌档案”,与大英图书馆等多家单位进行“国际敦煌项目(IDP)”,并建立“敦煌数字图像数据库”等,都为未来实施的“数字敦煌”奠定基础。落实数字敦煌的过程便是应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管理方法,增强对石窟壁画的保护研究和改进敦煌学研究工作形式的一项技术革新的实践,对于推动莫高窟遗址的管理保护和国际敦煌学的研究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稿约     
正《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  相似文献   

20.
《全国新书目》2023,(11):116-119
<正>本书回顾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敦煌文物流散的往事,以及学术文化界几代人呕心沥血追寻国宝、研究国宝,乃至通过不懈努力,让敦煌宝藏以出版形式魂归故土、重光于世的艰辛历程。在“历史”与“学术”两个题眼下,激荡着国人充沛的民族情感,同时也体现了敦煌学的国际性。本书的出版将丰富读者对敦煌的认知,并成为学界研究敦煌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