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他的得奖,是人们意料之中的。甚至可以说,是期待之中的。199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瑞克·沃尔科特当年就曾表示,应该得奖的是希尼,而不是他自己。至晚自80年代以来,西穆斯·希尼就已被公认为“自叶芝以来最重要的爱尔兰诗人”,也是当今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他是从北爱尔兰黑暗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千百年来,那里的人们一直保持原  相似文献   

2.
诗歌意象往往带上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体现诗人的个性风格。王维的淡远空灵与他诗中的青山、连山、太行等众多的远山意象有很大关系。李白的浪漫豪情与他诗中的明月、黄河意象是分不开的。杜甫的悲怆感怀,与他诗中一系列带有沉郁情调的意象联系在一起。本文试从意象的攫取来探讨一下诗人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3.
王镜宇  熊劲松 《声屏世界》2021,(4):22-23,52
唐代诗人杜甫用纪实的诗行记录一代之历史,将叙事功能引进诗歌,大大强化诗歌叙事、载史、刻画人物的艺术表现功能,为诗歌的叙事化首开先河,同时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对新闻入诗进行了可贵的尝试.杜甫是一个新闻记者型的诗人,他在长期的诗歌实践和诗歌传播中采用的新闻体裁与样式丰富多彩,他善于寓理入事,对新闻入诗进行不断探索和尝试,即使...  相似文献   

4.
阮仁菊 《新闻世界》2009,(9):169-170
漫步诗歌的海洋.我们往往惊叹于诗歌的华美和动情。也往往苦恼于诗歌的深邃和晦涩。诗歌如此,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亦是如此。由于诗歌鉴赏题的出题范围越来越广,从前些年的唐宋诗、唐宋词、元曲这些常见诗歌到近几年来的秦汉诗、元明清诗、元明清词等不常见、不出名的诗歌,从知名诗人的诗歌,到不知名诗人的诗歌,  相似文献   

5.
在论证晚唐诗人李商隐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时,《宏观世界话玉溪》运用了历史的研究方法和逻辑的研究方法,并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说,历史的研究方法和逻辑的研究方法的辩证统一是学术研究取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姚炎嫣 《新闻爱好者》2011,(18):138-139
在论证晚唐诗人李商隐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时,《宏观世界话玉溪》运用了历史的研究方法和逻辑的研究方法,并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说,历史的研究方法和逻辑的研究方法的辩证统一是学术研究取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马琳编著、赵季校订的《朝鲜半岛古代诗人追和中国古代诗歌辑考》对朝鲜半岛自高丽时代以来一千余年中400多位诗人追和中国诗人的诗作,进行了开创性的系统汇辑和深度考释,由之延展了域外汉籍整理的传承谱系,填充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传播图景,开辟了朝鲜半岛诗歌研究的新路径,同时也为当前推动东亚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择李嘉佑贬谪时期的诗歌为考察对象,认为其诗作既有大历诗歌之共性,也有诗人的个性。他的贬谪诗歌中融入了诗人的深深愁情,无言的"惆怅",仕隐之间的纠结,以及对百姓苦难生活的悲悯之情。  相似文献   

9.
本书将立足点放在诗传上,而不仅仅是诗歌本身。读者可以读到用诗歌般语言呈现的诗人小传,小传的字里行间又解析了诗人在不同时段所创作的代表性诗歌,一方面使读者对诗歌的鉴赏有了一个更全面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过诗人的所思所想展现了唐代的文化与历史发展。两册书共收录十篇诗人诗传,从盛唐的李白,安史之乱期间的杜甫、岑参、王维等,到中唐的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再至晚唐的杜牧、李商隐,勾勒出了一条唐代诗坛乃至大唐历史的发展主线。  相似文献   

10.
明代入黔的移民诗人,主要有流寓、贬谪及官宦三种类型.其诗歌创作具有贵州地域特征:一是多以贵州奇山异水、民族风物、烟雨瘴疠等为写作对象;二是诗歌的情感流变,反映出移民诗人从冲突到顺应的自我调适过程;三是诗人多以“变夷”为己任,通过诗歌来宣扬儒家思想和人生哲理.上述特点,是移民诗人作为异质文化介入贵州本土文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择李嘉佑贬谪时期的诗歌为考察对象,认为其诗作既有大历诗歌之共性,也有诗人的个性.他的贬谪诗歌中融入了诗人的深深愁情,无言的“惆怅”,仕隐之间的纠结,以及对百姓苦难生活的悲悯之情.  相似文献   

12.
从张为《诗人主客图》看元和诗分派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将中晚唐诗人分为六类,因其与后世所公认的诗人风格特征不同,而受到诟病。但张为的划分诗人类别也有他的标准,如将《诗人主客图》与后世的分派比较,可看出《主客图》之后的为元和诗人分派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分派有其积极的一面,即对共性的强调,但经常忽视了诗人诗歌的多样性。尤其是元和诗人,不但对诗歌个性的追求远远超过宋代及后来的诗派,而且元白、韩孟两大诗派诗风不是截然对立,而是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朱新华老师把他的新作《诗人的危机》通过电子邮箱发给我,我一口气就读完了这篇语言优美、感情充沛、思想深刻的诗论,不免感慨万千,为诗人而忧,为诗歌而忧,为社会而忧。《诗人的危机》虽然表面上说的是诗人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诗学中有一种说法,诗人只是半个诗人,诗歌文本只是半成品.诗歌文本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鉴赏(人称再创造),才能最终实现其审美作用与艺术价值.所以,读者也是半个诗人.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不仅是一位散文家和诗人,更是一位卓著超凡的诗歌翻译家。在欧美留学期间,他对西方诗歌的热爱如痴如醉,大量翻译诗歌,累积了深厚的诗歌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6.
美国汉学家弗劳伦斯·艾斯库的《杜甫:诗人的自传》是现代西方第一部关于杜甫的传记作品,它以诗为传,体例独特,其独特的翻译诗歌的方法和风格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是杜甫传记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17.
"我很赞成一位印度诗人的说法,他说,诗歌应该把现代文明连皮带骨消化掉。"——唐晓渡23年前,一场现代诗的"群体大展"拉开了诗歌商业化的序幕。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诗人开始面临"诗歌如何处理与大众文化关系"的命题。"诗歌不能娱乐致死,"诗歌评论家唐晓渡说。  相似文献   

18.
谢莉洁 《新闻爱好者》2010,(10):161-162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猛烈冲击着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意识,传统价值观念解体造成的混乱及陷于其中的现代人的异化感,使诗人们需要寻求一种平衡与秩序。中国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以其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给那些被强烈的异化感所折磨的现代主义诗人带来了“福音”,,本文拟从道家美学的核心观念入手,探讨道家美学对美国现代派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乾隆朝性灵派代表人物袁枚和赵翼的诗歌及诗话在日本江户后期得到广泛传播,而这种传播和日本汉诗发展趋势之间有密切关系.日本诗人借助二人的诗歌和诗歌理论,促进汉诗摆脱明七子模拟盛唐的影响,转为自由抒写性灵.这说明中国本土诗歌对日本汉诗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日本诗人也力图改变其汉诗作为中国诗歌海外附庸的形象,希望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初唐时期诗歌文学肇兴,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耀眼夺目,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诗歌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形态而存在。对初唐时期诗歌中的体育活动进行考释,发现初唐时期以军事训练、竞渡、拔河、射猎等为主的体育活动在社会各基层普遍开展,为体育与诗歌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发展契机。基于体育诗歌文化的创新发展,初唐诗人、文学家对于体育题材的诗歌创作尤为热衷,诗歌中的体育活动是一种情感流露,是社会现象的反衬,是一种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