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发展早期就有学者关注到了互联网技术对网络空间治理的影响.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公共政策和法律层面的网络空间治理,并对网络空间治理模式产生了分歧,尤其是"互联网自由"和"政府管制或法律规制"方面的争议.弥尔顿·L·穆勒的《网络与国家》提出政府-国家主义、网络-国家主义、政府-全球主义、网络-全球主义四种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已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活动空间.新媒体作为一种网络化的媒介环境,其匿名、自由、开放、交互的特点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要实现新媒体的引导和规范,互联网治理势在必行.文章主要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角度来探讨新媒体视域下网络空间治理的新维度:完善网络空间治理立法,构建多元合作协同治理机制,提升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以期为新媒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已经进入以社交媒体等应用为主的一种新的互联网发展阶段,具有开放性的社会结构、共享性的服务方式、互动式的网络管理、协作化的共创模式等特征.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新变革,人际交往的新变化,对社会组织建构、社会治理带来了新冲击与新问题.网络空间治理需要从政府、企业和各种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公民和公民各种形式的自组织,坚持"依法治网,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形成网络空间治理"三维一体多元共治"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互联网的技术形式在经历20多年的发展下,社会功能和用户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使"新媒体"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网络舆论呈现爆炸性、多元化、多变性等特征,社会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对政府的网络治理构成严峻挑战。美国在互联网治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在不断探索与发展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本文将从美国网络空间治理现状、面临的挑战与特朗普政府颁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分析美国网络治理现状与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欧阳素勤 《传媒》2018,(12):48-4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由最初的通信工具、交流媒介,构建起有别于人们真实生存空间的虚拟网络空间.其既是人们真实生活的延伸,也是对传统思维理念的一种颠覆.网络空间中所内置的大量信息资源、交流途径,可以打破有关地域、种族甚至是社会阶层的差异和局限,使不同的人聚合成不同的网络群体,并在这一虚拟的空间里实现对原本生活深度与广度的拓展.当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个体聚焦网络,网络空间形成了强大的"舆论"阵地,充分把握网络空间群体聚合所呈现出的特征,对于政府层面充分认知当前的社会舆论形势,生成能够利用互联网处理各类应急突发事件的本领、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以及对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尤可可  宋梦茜 《传媒》2021,(8):93-96
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国家安全问题与信息化、智能化等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融为一体,传统单一国家主体的治理模式显然不再适用于当下国际环境.互联网诞生的50余年来,互联网治理模式经历了技术治理、联合国治理、国家中心治理模式的变迁,其有着三重制度动力:网络安全问题是其产生的原生动力;地缘政治斗争是其演进的核心动力;网络空间博弈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综合分析,本研究认为互联网治理超越了民族国家的范畴,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这与全球史观"文明互动"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因此,如何加强网络空间的共同治理已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符绍强  孙少龙 《传媒》2015,(19):54-56
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他强调,"互联网+"是目前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更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自此"互联网+"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推动移动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相融合,促进互联网产业与各行各业的技术融合与相互演进.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互联网+"的含义,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对阅读的影响以及"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隋野 《兰台世界》2019,(z1):58-59
<正>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政府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开展面向社会的政府信息查询服务的动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查询的需求,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任何一项新生事物,在其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和特殊矛盾。如何解决好上述问题和实际矛盾,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信息的查询需求,是进一步贯彻落实《条例》、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关键所在。因此,各级政府信息主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出版产业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科学评估出版集团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研究传统出版集团搭上"互联网+"快车,实现竞争力跃升的具体路径,对于完善整个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互联网+"时代出版集团竞争力的能力、机制及社会责任三大要素进行重构,并从数字出版资源的开发运营能力、机制体制改革深化、共建健康的数字化传播秩序几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战略"已经全面提出,"互联网+"时代教育不仅是网络及教育接入互联网进行简单的沟通行为,而且是转型、开放、整合的"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的新思路,这种新的"互联网+"教育模式让教育熠熠生辉.从教育技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对于教育界来说是创新教育新思路和新模式的一个全新的可应用领域和平台.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全面覆盖,传统的教育理念势必面临转型和创新发展.这种改变不仅仅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走向,更为社会价值的创造和经济效益的突破做出突出贡献.因此,在这种社会发展大方向的推动之下,互联网企业与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是有着光明前景的.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给方兴未艾的数字出版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互联网+出版"的健康发展需要法治同行,软法治理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理思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数字出版产业存在的种种质量问题逐渐显现,我国现有的以国家政策为主的治理秩序不能满足于推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从软法综合治理的角度,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模式创新、重视人才发展的立体化的促进数字出版产业良性发展的软法新秩序.  相似文献   

13.
2015年,档案工作者对"互联网+"下的档案模式、档案工作、档案管理、档案宣传、档案馆、图书与档案融合等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探索,这里将主要观点与做法梳理如下: 1 "互联网+"下的档案模式 2015年5月,绍兴市档案局周国行在《浙江档案》上,以《"互联网+档案"的绍兴模式探析》为题,结合绍兴市档案部门的探索实践,谈了认识和建议.一是主动跟紧党委政府信息化发展步伐.档案信息化是"互联网+档案"的奠基石.要想不落伍,就必须牢牢盯紧党委政府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步子,主动融入政府信息化发展整体规划,使档案信息化工作成为政府信息化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工作的信息化相辅相成、牵手发展,只有乘上政府信息化的大船,"互联网+档案"才能"借船出海",有所作为.二是深入推进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如果没有海量的档案信息,怎么能让网民搜索浏览呢?所以,要想实现"互联网+档案"的目标,必须有丰富的档案资源,做到"源头"有"活水".  相似文献   

14.
赖永强 《传媒》2021,(3):18-20,22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其参与主体显然不应该仅仅是各级政府组织,而是需要广泛动员一切可能参与的社会力量,并激发各个参与主体的创造力,汇聚社会治理的强大推动力,以创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工程项目档案是项目建设的产物,也是其验收、运营管理与改扩建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价值。"互联网+"背景下,档案管理向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采用政策分析、文献调查、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将档案学视角与工程管理相结合,探究"互联网+"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建设特色,分析其面临的政策完善化、资源共享化、技术智能化和人才多元化机遇以及政策落地不完善、资源共建不充分、技术发展不健全和责任落实不完备的挑战,以期为我国"互联网+"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发展带来思考。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技术理念融入档案社会服务是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的主流,它引导着以开发与推广档案文化资源为主的档案社会服务朝着多元、互动与便捷的方向发展与变革。本文从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的变化出发,阐释了"互联网+"融入档案文化资源社会推广工作的意义,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档案机构需从选择符合时代与公众需求的主题入手,依托实物展览与网络平台工具,借助多样化的移动传媒平台实现档案文化资源的社会推广。  相似文献   

17.
曾妍 《今传媒》2017,25(10)
新常态下互联网行业以其独特的优势不断发挥着驱动和引领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同时,还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战略措施.技术和政策的双重变革影响和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模式和途径.网络亚文化作为依托互联网的新生代文化,在"互联网+"环境下,寻求生存与发展,寻求与主流文化共同唱响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互联网+"环境的特性入手,归纳分析网络亚文化的发展现状,着力探索其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引发了社会各领域变革,信息关系与知识形态的内涵也在变革中逐渐发生转变,探究信息关系与知识形态的变化对于提高知识管理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论述信息概念单元之间、信息与载体之间和信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阐释信息关系的内涵,分析"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关系对知识形态的影响,指出"互联网+"环境下知识形态的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推动图书馆不断探索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图书馆开展"互联网+阅读推广"服务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被已有实践证明能够满足用户服务需求、提升用户服务体验的创新服务模式。图书馆"互联网+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构建要注重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新媒介应用和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梁雪云 《今传媒》2016,(5):51-53
在互联网普及并日益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当下,网络为公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及价值观的表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空间也成为一个日益扩大的公共领域.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是舆情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与研判可以有效掌握社会舆情的阴晴变化,进而对可能爆发的危机事件形成预警并及时有效应对与引导,最终实现化解危机与风险,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