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过去所说的数字出版的概念比较宽泛,包含了数字出版和数字发行.现在,将数字发行数字出版数字制作正式做了区分,这对整个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所谓数字发行是指以印刷出版的正规出版物经过数字化处理后通过网络进行传播销售的模式.中国传统媒体集合了中国最优秀的媒体内容,数字出版最首要的工作就是为传统机构服务,把几十年,几百年已经积累沉淀的优秀内容,把数百万优秀作者和编辑正在源源不断出版的优质内容进行数字化,以各种形式和各种渠道进行传播发行.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图像跨文化传播力的定义及其特征,指出新媒体时代出版业在图像内容构建上的无序现状,以及我们在出版"走出去"对图像内容构建上所做的努力,认为内容构建永远是出版人的看家功夫.出版要"走出去",必须发挥图像跨文化传播力,提升媒介素养和视觉素养,把传统编辑转变为善于把控多种媒体和视觉元素的创意性人才.  相似文献   

3.
尹玲 《出版广角》2019,(13):47-49
我国文化守正创新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益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依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其传承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编辑出版家的出版活动.在文化守正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版肩负着固本强基,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任.可以说,出版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守正创新的助推器.因此,当代出版人需要在出版内容、出版传播方式以及出版体制等方面实现出版业的创新性发展,完成出版产业的历史使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促进文化互鉴,展现大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都蕊 《出版广角》2016,(7):52-54
一部优秀出版物的成功打造与出版,是作者、编辑综合作用的结果,既需要“人”的努力,也需要“事”的谋划.内容是一部优秀出版物的灵魂与价值所在,编辑是刊物价值的发现者,营销是保证优秀出版物价值进一步扩大的手段,只有三者完美结合,才能实现优秀出版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主题出版工程"自启动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传播中国声音、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新媒体的发展乘风而行、追风逐日,融合发展必将成为出版领域转型升级的关键,主题出版的转型升级也势在必行.在融媒体时代,图书编辑需要充分发挥"融会贯通、自主创新"的作用,打破媒体之间的横向壁垒,将融合、创新发展的基本理念贯穿到信息获取、作者资源遴选、选题策划、内容打造、装帧设计、资源整合、产品推广等编辑工作的各个相关环节,以促进出版形式的多元化,实现主题出版的转型及增值.  相似文献   

6.
为认真贯彻<出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努力推动期刊出版向规范化迈进,整体提升期刊出版质量,促进云南期刊繁荣发展,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举办了第二届云南省"云电杯"优秀期刊评选活动.全省95种期刊角逐评比,评选工作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历时半年,经过对参评资格、出版规范、编辑质量的细致审查,<云南档案>期刊申报的优秀编辑黄燕玲、优秀栏目"话说云南"、优秀装帧全部获奖.  相似文献   

7.
贾晓巍 《出版广角》2016,(11):35-37
数字信息媒体技术的迭代发展,引发了出版业又一次革命性变革.传统专业出版社如何转型,传统学术编辑如何转变为"互联网+"编辑,成为每个学术编辑思考的问题.在转型中,学术编辑需要面对读者需求的改变、编辑角色的改变、媒体元素的改变和编辑知识结构的改变,而学术编辑的价值追求不变、责任不变、读者群不变、作者群体不变.笔者认为,在"互联网+"编辑转型的大潮中,学术编辑的职业内涵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其作用并没有因出版媒介和传播方式的转变而弱化,实际上更重要了,对学术编辑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了.  相似文献   

8.
数字时代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挑战。如何面对数字时代的编辑出版工作是每一个编辑出版人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数字时代的编辑除了要秉持并深度开掘传统出版积淀下来的一系列科学的理念与做法之外,还应该从提升"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提高对"数"的敏感力、提高对创意产品的认识和制作传播的能力三方面提高编辑的自身素质和职业修炼,并以此为抓手提高出版物质量,为赢得数字时代出版市场的发展机遇进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代幸梅 《新闻世界》2013,(7):285-286
【摘要】随着出版业体制的改革,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绿色出版的发展与普及,从制度、技术和理念多层面对新时代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延伸出版服务势在必行。作为新时代的编辑在服务读者和作者的同时,还要在内容、技术、营销多方面修炼内功,找准服务的方向,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
罗浩 《采.写.编》2021,(10):119-120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纸质编辑出版模式已经向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方向发展并不断成熟,而统计年鉴资料中数据内容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其出版模式也越来越向跨专业、跨表格、跨平台、碎片化、个性化等复合模式转变,由此带来的内容多次分发、"二次出版"趋势,对编辑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结合统计年鉴资料出版的业务实践,对统计年鉴资料出版的内容特征、流程变化及编辑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伟超 《出版广角》2021,(19):68-70
出版业是弘扬、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利用出版业自身的出版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科学合理的出版体系,按照"七个一"目标要求,融合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形式,构建"线上+线下""出版+IP""出版+跨界"的传播渠道矩阵,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满足多层次受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2.
编辑是出版内容的首个把关人,是出版事业的基础.编辑素养决定其对知识的筛选、梳理和过滤,不仅影响作者作品的内容质量,还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对知识的理解,影响对社会认知的引导.编辑的素养关系到出版单位乃至整个出版事业持续、稳健、快速的发展.然而,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环境下,一些媒体一味地追求速度和眼球效应,编辑工作被忽略,编辑尤其是年轻编辑素养缺失,使得出版质量下降,给出版行业造成了严重损害.文章分析了当前编辑素养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提升编辑素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丁燕伟 《出版广角》2023,(24):64-6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出版机构的重要职责。融媒体时代,作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出版机构应通过精准定位受众群体、优化内容、构建出版矩阵,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4.
编辑主体性,指的是作为媒体从业主体的编辑出版人,在媒体生产运营过程中之于客体的书稿、文章或作者、采访对象等所具有的能动性、驾驭性及创造性。内容创新是出版产业的关键环节,没有内容的创新,产品就会失去灵魂和生命。对于出版传媒来说,编辑主体性的发挥是通过选择和创新实现的,而内容的选择和创新不仅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创作本能,更来自编辑的职业敏感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方革秀 《出版科学》2018,26(4):36-38
数字时代,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出版融合背景下,编辑活动内涵呈现新变化,要求编辑具有大出版、大编辑的理念和格局,有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和角色意识,强化产品策划创新意识,着力培养和提升专业化的审美选择能力、多出版形态的内容构建能力、多渠道内容推广运营能力及"出版+"业态创新能力.这是出版融合背景下编辑工作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兰洁 《出版广角》2016,(5):11-13
媒体融合发展给传统出版企业带来了生产、营销和推广等方面的变革,对图书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编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等面临的挑战,提出编辑在内容生产领域可以进行价值创新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各种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对传统出版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未来出版业的竞争,是内容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说到底却是人才的竞争.编辑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创新策划能力和互动能力,才能逾越数字出版的鸿沟. 一、增强编辑主体意识,创新策划能力 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作者愈加自由,读者愈加自由.同时,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界限模糊化,似乎都看不见编辑的影子,有的人甚至认为编辑会在未来消亡.但是恰恰是在这种数字化浪潮下,编辑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8.
传媒已然进入融媒体时代。它是信息技术爆发式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图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图书出版工作是作者写编辑加工出版读者被动购买阅读,"非名不可",名出版社名作者名编辑出手的图书广受热捧;融媒绩。直面融媒体这个大时代背景,传统经济理论图书的出版,挑战与机遇并存,智者未雨绸缪,先人一步,开发新作者,代保持出版的活力,开拓出版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出版的道路上,澳大利亚出版人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不管是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出版营销,还是通过分析读者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数字化产品,抑或推动编辑加工方式的数字化变革,种种努力都值得国内传统出版社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观念中,读者是"上帝",作者是"中心",编辑则是"幕后英雄".但随着商业经济时代的到来,出版越来越成为一种"商业行为",或者说越来越"商业化",作者、读者、编辑角色意识也慢慢地发生了改变:编辑开始从"幕后"走上"前台",成为"出版"这一"商业行为"的主导,作者成为生产原料的提供者,读者则沦为了"市场".这是市场经济对出版行为的一种异化.结果是编辑的主体意识越来越被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