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推理法得出结论:福建少林寺起置年代最早是到唐懿宗咸通年间,至迟毁于明中叶;其传承脉络为:少林寺→仙游"九座寺"→东山"苦菜寺"、"古来寺"、"长林寺",后伴随天地会的发展而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2.
太仆寺,亦称"冏寺",是古代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的国家机构.太仆始设于西周穆王时期[1],至秦、汉时为九卿之一,"掌舆马,有两丞"[2];北齐始置太仆寺,设卿、少卿各一人[3],历代因之.明初设群牧监,牧养马匹,洪武六年改称太仆寺,设治所于滁州.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在北京驻军时,与京西天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天泰山位于八大处西北10余里处,它的主峰西侧有慈善寺,寺周树茂林深、草深泉清,冯玉祥在天泰山就住在这个寺庙.  相似文献   

4.
刘鹏 《北京档案》2008,(3):42-43
北京西山东麓有两座著名的山林公园.一座是香山,一座是八大处. 先说香山.香山远在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就修建了永安寺(又名香山寺),此后,元、明两代都有过修葺.  相似文献   

5.
早期清华图书馆曾几易其名.在近年来出版的一些相关书籍中,对此问题的记载,与早期文字档案材料记载出入甚大,异议颇多.笔者通过认真研究认为,清华图书馆最早建于1912年,称"清华学校图书室",1916年暑假以后,改称"清华学校图书馆",1928年改称"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1929年1月开始,图书馆对外往来文书,正式使用"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印章.  相似文献   

6.
1912年与1913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把"学堂"改称"学校",在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之中,体育教育的改革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学校体育教育从"兵式体操"转向真正的田径、球类等体育内容,又增加了武术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义县奉国寺     
义县奉国寺位于县城内东街路北,原名咸熙寺,金代改称奉国寺。奉国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正月十四日,设计师兼总监工为著名处士焦希贇。因寺内主体建筑大雄殿内有七尊大佛,所以俗称大佛寺。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人喝茶有悠久历史,孵茶馆是老上海的习惯嗜好。因此,老上海茶馆特别多,据统计,清末就达160多家。出名的有静安寺的"品泉楼",城隍庙的"湖心亭",南京路上的"同羽春"和"五云日异楼"等。旧上海茶馆,不仅是市民休闲憩适的场所,也是聚集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是非之地,流传着时代动荡变革、风起云涌的社会轶事趣闻和掌故。"品泉楼"在静安寺。静安寺始建于三国时吴赤乌年间,距今已1700年。原来寺址在吴淞江边,因  相似文献   

9.
大兴县即今大兴区是北京地区历史悠久的古县,史称"天下首邑".据史籍记载,大兴县在秦朝时叫蓟县,汉至隋、唐不易;辽会同元年(938)升幽州为南京,设幽都府,旋将蓟县改称蓟北县;辽开泰元年(1012)将蓟城西部幽都县改称宛平县,东部改称析津县,隶属燕京析津府.析津县就是大兴县的前身.金贞元二年 (1154)析津县改称大兴县.大兴,寓意疆域广阔、兴旺发达.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大兴县知县张茂节编纂的《大兴县志》中记载:"大兴得名,实自金始,历元明不易",至今已有862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邓明 《档案》2015,(1):24-26
2004年以来,在七里河区阿干镇烂泥沟林区创建气势恢宏,体量高大的弥陀村、念佛堂、塔林等法显寺建筑群,为自然风景优美的天然林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为佛弟子提供一处修行之地,为旅游休闲业打造一处胜景。法显寺凭借法显西行取经的历史文化而创建,本文谨就法显在乾归国"夏坐",以及法显寺创建的凭借,谈一些浅陋的看法。一、法显在乾归国都城金城"夏坐"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在西秦"夏坐",一般认为在苑川"夏坐",例如周伟洲《南凉与西秦》:"度陇之陇,即今陕西陇县西之陇山,乾归国指西[1]秦,时都苑川(今甘肃榆中东北)。"《榆中县  相似文献   

11.
丁晓杰 《历史档案》2008,(4):125-131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从8月末到10月中旬,日军相继侵占了张家口、大同、绥远等地.随后在这些地区分别组织了察南、晋北、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等伪政权.1939年9月1日,日本又将三伪政权合并,成立了"蒙古联合自治政府",1941年8月改称"蒙古自治邦",现在一般称其为"伪蒙疆政权".  相似文献   

12.
朱明珠 《北京档案》2015,(10):44-45
延庆县汉代时称屠庸,唐为妫川,金谓缙山.至元二十二年,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出生在这里.20年后,这个曾孙当上了庙号为仁崇的大元皇帝,就把缙山改称"龙庆",并由县升为州.徐达扫北,元朝统治被推翻.明朝皇帝认为自己不是龙,不承认这个出生过元朝皇帝的地方叫"龙庆",于是,永乐皇帝朱棣下诏,把"龙庆州"改为"隆庆州".又过了一百多年,明穆宗朱载垕即位,为强化本身威严,把国内几处隆庆地名改掉,于是"隆庆州"又一次被改称,叫做"延庆州".  相似文献   

13.
看到《扬子晚报》介绍天界寺的文章,颇为激动。我家祖孙三代与天界寺有过交往,可以补充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以飨读者。天界寺在宗教界的地位明代南京有灵谷寺、报恩寺、天界寺三大寺院。明初以天界寺最为辉煌。明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降旨在城南聚宝门外凤山上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赐名"天界善世寺",占地600余亩(相当于40万平方米),众僧500余名,院址东到普德寺,西到安德门。山门左边是能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包括地方志所附地图在内的官方绘制的大量地图,结合地方志和族谱等乡土文献考证广州府番禺县茭塘司境内的"莲花山"及其上的塔、城之名从明代中后期到民国后期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文章指出,明代中后期,该山因"石蛎"附生而名"石砺";清康熙到乾隆年间,因山上有石状如狮子,故名"狮子"或"狮石"并与"石砺"之名并行;清同光年间以来,"莲花"之名出现且与"石砺"之名并行。清末到民国后期,"莲花山"在官方绘制的地图上被作为整座山的总称,而"石砺冈(山)"则只标示在莲花山主峰的位置上,被作为局部景观名称来处理,而"石砺冈(山)"之名仍广为流传于邻近乡村,继续作为整座山的俗称。同时,山上的塔康熙年间已出现"浮莲塔"一名,与"狮子塔"之名并行,到乾隆以后改称"石砺塔",再到道光年间由地方改名为"莲花塔"与"石砺塔"之名并行。而山上之城,则于康熙年间始建,乾隆年间名为"莲花城",之后就一直没有更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莲花山"及其上的塔、城全部被命名为"莲花",成为"番禺莲花山旅游区"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15.
正墟沟北崮山天主教堂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镇北崮山东麓,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该教堂目前归连云港第一疗养院管辖,成为疗养院的办公用房,主体建筑仍旧保护良好,2010年以"近现代重要史迹"的身份被当地政府列入"连云港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近代天主教在海州地区传教活动的历史见证。一、近代天主教在海州地区建堂传教情况天主教传入海州地区的时间大约是1890年代(清光绪年间)。当时,天主教在江苏等地传教的是法国巴黎天主教耶稣会,教会地方组织是天主教南京代牧区(后改称  相似文献   

16.
<正>鞍山胜利广场座落在铁东区,她是以景观、集散为主的交通型广场,总面积19200平方米。1945年8月前称"大正广场",1946年改名"中央广场",1948年改名市府广场;1953年改名胜利广场,1980年恢复市府广场名称。进入21世纪,改造后又重新改称胜利广场。1953年起四周相继修建有焦化耐火材料设计院、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南石头监狱坐落于今广州市海珠区洪德西路末端,靠近珠江白鹅潭,建立在清朝的镇南炮台旧址,始称"国民党广东省公安局南石头惩戒场",后改称"惩教场",习惯上被称为南石头监狱.  相似文献   

18.
西新城村地处北京市昌平东北部,420户人家,有村民900余人,村民经济来源以种植为主。西新城村距离兴寿镇东二公里处,距北京约20公里,北邻近燕山山脉,据清《光绪昌平州志》记载,有东西新城之称,建于金章宗元年的双泉禅院元三年重建时改称双泉寺,历经修复双泉寺已建成现在初具规模的寺院。  相似文献   

19.
康健 《北京档案》2016,(1):37-39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潭柘寺在晋代叫嘉福寺,唐代改称龙泉寺,金代御赐寺名为大万寿寺,在明代又先后恢复了龙泉寺和嘉福寺的旧称,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一直称其“潭柘寺”.寺庙位于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  相似文献   

20.
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北京市委宣传部近日要求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将"外来人口"改称"流动人口",使之更符合实际和顺应民意。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流动人口已达1.4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