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探讨了课堂教学中何时"留白"及如何把握"留白"艺术等问题,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留白,原为中国国画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既可以更好的突出主题,也能够让欣赏者结合自身的理解与体验来品味和充实整幅作品。高中英语课堂适当地给予学生填充空白的机会,不仅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不断加强,思维空间会更加广阔,创新能力也可以不断提升,从而使课堂从有效走向高效,再从高效走向优质。  相似文献   

3.
电影《过春天》是单非女孩青春成长的残酷物语,通过渴望香港下雪与期盼日本看雪的少女梦幻之约引出"她青春"的故事。该片流露出青春片在同一成长命题中的不同境遇,通过精绝的设计打造该类型电影新品牌。《过春天》在电影中巧妙设置"少女絮语"空白留白与"节奏复调"反向留白相结合的话语对策切入,为青春片的艺术价值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4.
包装设计是融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是现代企业与消费之间沟通的重要媒介。色彩、文字、图形作为商品包装设计的构成元素,在包装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也是一种课堂教学理念,其意在于虚中求实,求其空灵,是动静的谐和,是张驰的结合。科学探究教学中的留白,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自我建构,获得结论,给科学探究教学以无穷的意味和悠远的教学氛围。结合《斜坡的启示》(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对留白的运用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虚与实是中国美学中的重要范畴,渊源于老庄"有无相生"、"以无为本"的道家思想.中国画特有的"留白"正是"虚实相生"思想在绘画上的体现.本文从空间表现、情感、意境三方面叙述了"留白"的美学意蕴,并初步探讨了绘画中为什么要兼取"实境"和"虚境"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刘柯 《职大学报》2009,(2):35-36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千锤百炼的结晶.这种艺术思想源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中虚实相生的原理.中国画论关于黑与白的辩证关系,不仅使中国画主体更突出,形象更引人注目,更通过虚实的对立统一,扩展中国画画面的意境,使其意境更为深远,境界更为广博.  相似文献   

8.
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色彩是包装设计最为主要的表现语言,是无声的商品宣传者.在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表现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象征性,才能发挥其诱人的魅力和产品的展示力度.包装的色彩表现是现代商品生产和营销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同时它又是保护商品,美化商品,促进商品销售,表现企业和产品形象的重要元素.在包装设计过程中,不仅要系统地掌握色彩基本理论知识,还应该研究商品的色彩特性,了解地域和消费对象的差异,熟悉人们的色彩心理和爱好.要打破常规,大胆运用色彩,追求包装设计的个性与创新能力,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商品包装设计,与时俱进,与色同舞.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小说极为鲜明的艺术独创性,主要表现为"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张爱玲小说中的许多主题、意象和象征都是古典小说和通俗小说所无法"拘限"的,因为她的创作中增加了外来的小说技巧或现代派的手法,在中国现代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这对似乎"相克"的艺术形式中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的调子。  相似文献   

10.
茶叶自成为商品以来,茶叶的商品包装也就随之出现.而且由于茶叶自身品质的特性,决定了它必然缺少不了包装.一个优秀的包装设计,是包装造型设计、结构设计、装潢设计三者的有机协调统一.考虑到茶叶的特性,为其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结合先进的包装结构设计,最后根据包装结构提供优美的视觉外观,这就需要运用三大构成中的规律法则,丰富包装设计的构思创意和表现手法,发挥出包装的艺术魅力,从而更有深度的吸引消费者.  相似文献   

11.
首先简要回顾了模糊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及其与留白之间的内在关联,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实例,从符号学美学、接受美学及格式塔心理学三大理论视角详细分析了留白在模糊语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其艺术元素引起设计行业的广泛关注并逐渐融入平面设计创作之中。这一“回归传统”的设计理念的把握、设计语言的运用、精神内涵的剖析,已成为东方文化的标志。它强化了中国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民族风格,同时,也会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思维及本土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民族艺术以独特的美与历史、时代同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髓,将其与现代包装设计艺术应用与融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以隐喻、象征、重复等艺术手法描写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孤独秘史,从而揭示了个人、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孤独情结。探索孤独之后的人性隐喻是理解小说的核心所在,本文从欲望沉浮之中的人性隐喻与孤独叙事之后的现代反思出发,来分析作品中复杂隐喻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5.
昆德拉在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围绕对人的"在"的勘探,突现了这部作品"小说之应为小说"的诗性特质,同时通过揭示以"人的存在"为目的的哲学思考。结合叙事、梦幻叙述等一系列艺术手法,不但使"人的存在"这一中心主题的探索深入到人的本质层面,使该作品对"人的存在的可能性"的思考更加深刻,而且以哲思、叙事等手法为点面的创作方式颠覆了小说传统。是昆德拉对"小说是对多种意义阐释的可能"这一观念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审美视角也在不断变化,富有特色的、新颖的产品包装设计,是设计师们追寻的目标。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传统艺术和工艺的扎染,历史悠久,提炼它的艺术元素作为包装设计的创作素材,为现代产品包装设计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在传承传统文化艺术方面,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文章对扎染艺术与包装设计融合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谈包装设计     
商品的包装给消费者以美好印象,使之产生“占有欲”起着“无声推销员”的作用。故包装设计者在包装设计中要根据商品特征、本质、内容、风格、艺术表现手法、创作等方面进行巧妙构思,方可达到服务于商品销售的最终目的。好的包装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设计者应为艺术家。  相似文献   

18.
李惠  薛艺航 《阅读》2023,(47):26-28
绘本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料被广泛地运用在学校的课堂之中,教师对绘本的解读决定着绘本教学价值的发挥程度。解读绘本作品,不仅仅是解读作为文本的绘本,还需要了解创作者以及接受者在面对作品时的可能性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接受问题在中国现代文艺语境中具有重要意义。文艺接受者的改造或主体性地位的提升启蒙与革命的努力方向,作为大众的接受者更是规定了文艺的基本内涵。因此,建构性和审美功利性成为是中国现代文艺接受观念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究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结合与应用。通过对传统水墨元素的表象及内涵进行挖掘,并结合茶叶包装设计的含蓄美特征,就茶文化与水墨元素的具体应用来传达两者融合的可能性,特别是结合具体的作品实例来进行全面、详细的审视与分析。最后从水墨的造型、构图、色彩、意境等视角来表现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水墨文化。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从不同审美文化的时代发展特征中,借鉴水墨文化的含蓄美来营造独特的气韵与意境,尤其是水墨文化在设计中的浓淡、深浅变化,更能够凸显现代茶叶包装的雅致与和合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