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人物档案】:黄晖,39岁,湖南株洲人,早年读书时曾被中学开除,大学时贩过外烟,毕业后干过公务员,凭借优秀的文笔自找出路。现居于长沙,以编剧为生,闲时在家种菜养鸡。曾任《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编剧,凭借《恰》剧的出色表现,一举夺得第26届电视飞天奖优秀编剧奖,年末编剧创作的传奇大戏《血色湘西》在湖南卫视引起收视狂潮。  相似文献   

2.
他,从贺龙元帅的故乡湘西桑植县走出来,16岁就考上了吉首大学,17岁起就在《当代》、《十月》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曾经梦想当一个沈从文一样的大作家;他,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却出人意料地放弃深造,只身独闯海南,开创人生;他,担任过《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军人机密》等剧的制片人,是影视圈内的响当当人物;他,以独特的理念和作风荣登《新周刊》评选的2003年度新锐人物。  相似文献   

3.
[人物档案]:黄晖,39岁,湖南株洲人,早年读书时曾被中学开除,大学时贩过外烟,毕业后干过公务员,凭借优秀的文笔自找出路。现居于长沙.以编剧为生,闲时在家种菜养鸡。曾任《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编剧,凭借《恰》剧的出色表现,一举夺得第26届电视“飞天奖”优秀编剧奖,年末编剧创作的“传奇大戏”《血色湘西》在湖南卫视引起收视狂潮。  相似文献   

4.
《血色湘西》是我2006年接拍的,也是我的第一部电视剧。回忆起来,往事一幕幕都浮现眼前了……常常觉得自己是有福之人,会有一些幸运的事降临在我的头上。能够出演《血色湘西》就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是我同学帮我送的资料,我自己没有太多想法和准备,突然就被通知去试戏,当时试的都是“月月”的戏份,而且每次去都是临时看本子,几分钟后就开始正式试戏,心里很紧张,不过很快就投入了状态。可能是几次试下来导演觉得我算及格,就给了我整个剧本。  相似文献   

5.
初识吴鸿业,是在一位画家的作品研讨会上。当时,他是以主办单位《中国文化报》的代表和评论家的双重身份出现的。只见他身着便装却透出一股军人的气质,尤其是他独到、中肯的发言,给我的印象,他是个精明强干的人。也许是我身着戎装的缘故,相互间很快就亲近起来。他告诉我,他曾经也是军人。他1968年入伍。之前,曾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就读。大学二、三年级时曾连续在《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上发表通讯,如5俯首甘为孺子牛》和《在为人民服务的广阔天地里》等。当时,新闻系的学生能在省报发表长篇通讯,实属凤毛额角,他由此成了“高…  相似文献   

6.
邹一桂作为清朝翰林学士兼宫廷画家,他的画以花鸟画著称,虽然他的山水画名气不及花鸟,但他的山水画主要是任职于云、桂、黔一带,对当地山水进行的对景写生之作,因此具有异质风貌。他曾经两度出任贵州提督学政,到贵州很多府州巡视,他将自己见到的贵州风光绘成册页《楚黔十二景》和《山水观我》,遗憾的是《楚黔十二景》已经遗失,《山水观我》册页现存湘、黔山水二十二幅,给贵州绘画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张宁义 《军事记者》2009,(10):68-68
我走向“爬格子”的路,完全是“铁哥”牵的线。 “铁哥”,我的亲大哥.名叫张铁国.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福州日报》记者、党报热线组组长。从军8年,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人民前线》报、《福建日报》、《军事记者》等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500多篇。  相似文献   

8.
2006年,拿到了《血色湘西》的剧本,初读剧本就被剧本中湘西人的热血和血性所感染,而剧中"龙耀武"的角色也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我。作为九弓十八寨的大少爷,他出身优越、自信张扬,读书不多却也不乏善良、后来由于遭人算计,下身瘫痪,虽然挫败感使他一度丧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16日,湖南卫视年度巨献、抗战传奇大戏《血色湘西》大结局以同时段全国收视率第一划上了完满句号。作为一部没有任何明星的电视剧,《血色湘西》自开播以来收视率直线上升,并被许多主流媒体誉为"2007年度最为骠悍的抗战剧"。开播前还名不见经传的男女主角一跃成为观众的新宠,"逮起"、"带一个"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16日,湖南卫视年度巨献、抗战传奇大戏《血色湘西》大结局以同时段全国收视率第一划上了完满句号。作为一部没有任何明星的电视剧,《血色湘西》自开播以来收视率直线上升,并被许多主流媒体誉为“2007年度最为骠悍的抗战剧”。开播前还名不见经传的男女主角一跃成为观众的新宠,“逮起”、“带一个”等剧中的地方话也成了网络最新的流行词汇。  相似文献   

11.
爷爷的儿童文学全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小沫 《出版史料》2008,(2):123-125
2003年的春天,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白雪静同志找到我,说社里想为谢冰心、张天翼和我爷爷叶圣陶三位儿童文学的老前辈,出版他们的儿童文学全集,爷爷的这一部想征得爸爸的同意。有关爷爷的儿童文学,我从看过的书中知道,他的第一篇童话《小白船》,写在1921年,那是他为郑振铎先生创办的《儿童世界》的创刊号写的,那年他二十七岁。《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与莫言私交甚好,他一直想到莫言的老家山东高密去看一看。今年春节,大江终于来到莫言小说《红高粱》中“我爷爷我奶奶”生活过的地方。旅日作家毛丹青陪同翻译,为本刊记叙了两位文学家在“高粱地”里的心灵交流  相似文献   

13.
乍看此题,难免令人费解。老作家沈从文之死与新闻改革有什么关系呢?新闻改革又怎么能与老作家之死挂得上钩呢? 这并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众所周知,沈从文先生是湖南的骄傲,这位出生在湘西凤凰县的老作家,30年代曾以《边城》《湘行散记》《湘西》《长河》等独树一帜的作品而蜚声文坛。虽然,沈从文在解放后一个长时期内饱受误解、冷遇、甚至歧视,现代文学史的教科书把他排除在外,只  相似文献   

14.
体味爷爷     
爷爷在走完他95年的历程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爷爷一生没住过医院.去年11月,得知爷爷生病的消息后,我不顾差途的疲惫,匆匆赶回老家,送他到医院看病,离开他时我心里总不踏实,两天后我再次回到乡下老家,看爷爷病情有所好转,才放心地回到单位.谁知4天后的一个下午,家里打来电话,说爷爷不行了,当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赶回家时,爷爷已安祥地离去.我抱着爷爷左摸右看,怎么也不相信爷爷就这样地走了,他是那样平静和安祥,分明就是劳累一天后晚歇睡熟了.  相似文献   

15.
曾经不止一次地读过军旅作家王宗仁描写青藏高原军人生活的散文、散文诗和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所描写的艰苦卓绝的青藏高原军人生活,也曾经不止一次地将我深深打动。显然因为这一原因,近日当我读罢作家同样以青藏高原军人天地为表现对象的散文新著《太阳有泪》(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相似文献   

16.
嘉宾:龚若飞著名导演白静女一号,饰湘西竿子营少女,田大有之女田穗穗王劲松饰麻溪铺镇青溪书院的先生瞿先生,月月的父亲,穗穗的舅舅剧情概况:《血色湘西》以波澜壮阔的湖南抗战历史为背景,讲述了1939—1945年期间,以湘西女子田穗穗、湘西青年石三怒、龙耀文、龙耀武为代表  相似文献   

17.
姚森 《报林求索》2009,(3):76-78
<正>一个少校农民的创业之路他曾经是一个军人,有着16年的从军历程,少校军衔;他曾经是一个农民,梦想要在老家东北建设另外一个"华西村";他现在是一个商人,拥有一家资产过千万的餐饮连锁集团,店铺遍布全国各地;他又是一个名人,曾经获得全国模范军转干部和军营中走出的时代骄子的光荣称号,受到过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的亲切接见。但他并不是命运的宠儿,几经失败才找准成功的方向。坐在位于上海市恒丰路的办公室里,他告诉记者,将来自己或许会出本书,书名就叫做"傻人轶事","在外人看来,我做过很多破天  相似文献   

18.
马达当总编     
马达会办报。这已是人们公认的了。他17岁就在新四军里做记者,从23岁起到离休止,先后在5个报社担任过总编辑。他是我们党的老报人,有着丰富的办报经验。也许是因为我曾经在马达领导的《文汇报》工作过,《新闻界》的编辑同志要我写写他,自己也觉得对老马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9.
乍看此题,难免令人费解。老作家沈从文之死与新闻改革有什么关系呢?新闻改革又怎么能与老作家之死挂得上钩呢?这并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众所周知,沈从文先生是湖南的骄傲,这位出生在湘西凤凰县的老作家,30年代曾以《边城》《湘行散记》《湘  相似文献   

20.
正一1923年的春天,我的爷爷叶圣陶经朱经农先生介绍进商务印书馆工作,正式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那年他29岁。1982年,爷爷为刚刚创刊的《出版史料》写了一篇题为《我和商务印书馆》的文章。人们常常引用的爷爷说的"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我当过教员,又当过编辑,当编辑的年月比当教员多得多"那句话,就写在这篇文章的一开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