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山东省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和产出的现状以及近年来尤其是2006年以来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广东、江苏和浙江三省以及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研究,明确山东省在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方面存在的优势、劣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创新驱动对科技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山东省创新投入和产出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创新主体角度来看,区域创新体系主要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创新三大部分。区域创新成效的关键就是三者之间的协同创新,然其协同基础就是三者创新水平现状。故本研究通过以区域创新三螺旋为理论框架指导,从高校院所、企业、政府与中介服务三大方面对山东省创新发展现状予以研究。发现山东省仍然是大企业带动创新驱动的模式,传统产业占比高;高等院校等知识创新资源力量强,但区域布局不均衡;政府与中介服务的政策与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创新硬平台投入大大高于软平台建设,应加大软平台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同时更应注重从企业内部自身视角提升科技创新投入的效率。在阐述我国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现状以及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员工能力、供应商参与、重视客户、持有众多特质互异的互补性资产以及基于创新环境、信息交流、激励、风险共担机制等企业视角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路径。研究为提升微观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率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城市创新系统与山东省“四大创新圈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柱  隋映辉 《科学学研究》2006,24(Z1):314-319
城市创新系统是一个独特的科技、经济、社会结构的自组织创新体系和相互依赖的战略生态系统。本文利用HCA方法,对山东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价,构建了山东省城市“四大创新圈模式”,这一模式由济南、青岛、烟台和淄博四大城市的创新域、产业链构成。这对于知识经济下制定山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战略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是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DEA的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凯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3):139-141
在简单评述国内外有关区域创新系统测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并将其作为评价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的定量方法.通过建立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统计年鉴有关数据.对中国30个省的创新投入、产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的效率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不同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进行比较和排序,并为制定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东省为例,回顾了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创新体系、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农业知识传播和技术推广体系、农业科技人才创新体系(平台)和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创新对建设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以山东省为例,本文阐述了我国省级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我国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新思路与举措。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根据索洛余值法推导了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产出增长型速度方程,并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山东省区域创新系统近10年的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9.
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为例,对该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化创新主体建设,发展模块化产业集群,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法规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科技创新水平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从科技创新投入、科技成果产出、科技经济效益3个方面构建建筑业科技创新水平评价体系.基于此评价体系,首先纵向分析2009-2018年中国建筑业科技创新水平现状,然后将建筑业与制造业、农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横向对比.结果显示,中国建筑业科技创新水平在2009-2018年间有一定提升,但相比其他行业仍有待改善.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建筑业科技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管理创新是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保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基础研究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方面,探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环境与管理模式。建议创建国家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引导交叉科学研究,孕育原始创新;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的悖论与开放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先华  郭际 《科技与管理》2007,9(1):127-129
主要探讨了技术创新悖论的类型,深入研究了技术创新悖论的成因,并重点介绍了开放式的创新模式,最后对如何解决技术创新的悖论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层次创新主体自主创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娜  薛耀文  耿丽萍 《科学学研究》2007,25(6):1203-1208
 本文分析了自主创新的内涵与实现形式,研究了超大型、大型、中小型企业的特点以及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自主创新实现形式选择实施的策略,最后阐述了对不同层次创新主体自主创新梯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开放式创新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兴起,相关创新政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梳理开放式创新概念的发展脉络和各国实践,重点比较它同中国目前主要采用的系统创新范式之间的异同,并探讨从系统创新范式转化为开放式创新范式所需要的政策设计原则和政策框架。在中国,开放式创新实践逐步出现,但现有的政策工具无法有效激励该创新模式。在创新范式转型的情况下,创新政策设计需要有两点变化:一是在现有创新政策体系中引入开放式创新理念,丰富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奖励"式政策工具;二是政府应通过公共知识库的建设进一步激发私有部门自下向上的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5.
杨磊  刘海兵 《科研管理》2022,43(2):9-17
     本文针对理论缺陷,结合案例企业具体实践,立足情境和开放式创新模式两大视角,试图探索开放式创新演化的一般规律及情境影响其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可以以开放方式和合作伙伴性质作为描述企业开放度的两大核心内涵,并完善了相关构念维度及测度指标;(2)以合作密切程度作为衡量标准,不同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大都经历“初级开放阶段-成熟性开放阶段-引领性开放阶段”,合作密切程度分别为契约式、团队式、战略式合作;(3)企业的内部情境会影响开放式创新的演变:创新战略会影响合作伙伴密切程度、合作形式及伙伴类型;组织结构作用于合作伙伴类型;企业规模影响合作形式及合作伙伴空间分布;(4)企业外部情境也是开放式创新模式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行业特征会影响合作形式、合作伙伴类型、密切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行业位势作用于合作形式、空间分布及合作伙伴类型;创新环境影响合作伙伴类型及交易逻辑。以上结论为企业开放模式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这两个不同的研究思路,回顾和总结了企业创新能力理论发展的路径,并介绍了将两者结合是该理论发展的一个方向及其对我国企业创新产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虚拟创新:未来技术创新的主导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龙一 《科学学研究》2001,19(3):108-112
本文探讨了信息化时代技术创新的新模式 :虚拟创新 ,及其特征、理论依据、运作模式 ,和虚拟创新应注意的关键因素 ,并对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生态与生态技术创新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与生态学理论的结合引发了两个不同方向的研究领域:技术创新生态与生态技术创新。前者关注影响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因素,以便更好地开展技术创新;后者则关注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探讨技术创新与人类、社会、环境的关系。界定二者对学界今后的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刘海兵 《科学学研究》2019,37(9):1680-1693
本文基于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开放式创新实施的情境、实施路径和效应,在深入分析创新情境、开放式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动态变化轨迹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创新情境--开放式创新--创新能力”的整合分析模型。依据这一研究框架,文章对在开放式创新方面有代表的海尔集团作了2009-2018年纵向案例研究。本文研究丰富了开放式创新的内核,从作用于创新链的节点、交易逻辑和类型等三方面诠释了开放式创新的内涵;定义了开放式创新的类型,提出从驱动力、创新链开放节点、交易逻辑、知识流、卷入的创新资源、沟通方式、沟通频率和核心特征等8个维度定义开放式创新,可划分为内部依赖-内向型、主导参与-内向型、主导参与-双向型、社群共创-双向型4种类型。研究结论发现,由技术控制力和创新活跃度反映的创新情境是决定开放式创新模式选择的依据,开放式创新是一个依据企业面临环境和战略选择发生的连续的、动态的创新资源吸引、整合、利用、释放和扩散过程,随着创新情境越来越有利,开放式创新依次经历内部依赖-内向型、主导参与-内向型、主导参与-双向型、社群共创-双向型4个阶段,与之对应的创新能力则沿着“技术创新能力-整合创新能力-生态创新能力”的路径演化。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丰富了开放式创新的内核,定义了开放式创新的类型,并基于创新情境、开放式创新与创新能力动态演化路径提出了COC模型,为企业如何实施开放式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It has been empirically observed that, in some industries product users are the most frequent sources of product innovations while, in other industries, product manufacturers are. I hypothesize that such differences are caused by differences in the ability of these two “functional” categories of innovators to appropriate innovation benefit. I explore this hypothesis by examining the real-world effectiveness of mechanisms (such as patents and lead time) used for the appropriation of innovation benefit and the dependence of this effectiveness on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or and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