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溪梵隐志》整理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一是未能选择好的版本,承袭原文错误,未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承谬);二是未能正确解读古籍原文,以致产生句读错误(误断)。三是地方文献中有大量的地名、人名和方言俚语,在电脑录入中产生了不少错误(误录)。整理古代文献需要整理者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有良好的语言文字方面的基础,更需要整理者以戒慎戒惧之心,才能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2.
由李国祥教授主编的《古籍整理研究(八种)》问世了,这是一部令学林增色、后学受惠的文献学新著。李先生经常言及:在整理古代文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古籍整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加以总结,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卓有成效;需要给有志于弘扬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青年提供指导,才能使古文献整理研究事业不致中断。本书“前言”重申了这些观点:“一是要继承和发扬认真整理古籍文献的好传统,把古今学者积累的古籍整理理论加以梳理、总结和推拓,并应用于古籍文献整理实践中,把  相似文献   

3.
我馆的古籍整理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需加强对古籍和善本书的保藏和利用以及学习和研究.重视挖掘整理馆藏明清现存文献,汲取古代文化典籍的精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东北师大古籍所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中国古籍辞典》,是简要介绍我国古代文献的第一木辞书。该书总结和汲取了历代书目解题著作的优点,选取了文学、历史、哲学、地理、科技、医药及历代各种类书、丛书等约五千种,逐个介绍作者、卷册、成书时间、主要内容、文献价值和现存版本。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学者,学习中文、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大学生、自学青年及各  相似文献   

5.
彝文古籍整理是指对中国古代彝文书籍进行审定、校勘、注释等加工整理工作,便于现代人阅读。当前,彝文古籍整理面临着辨伪、校勘、版本鉴定困难,整理手段落后,内容整理和创发性整理薄弱,彝文古书诊释量大,彝文古籍修复人才奇缺等诸多困难。彝文古籍的特点,决定了其整理的主要方法和工序与汉文古籍整理不尽相同,如标注国际音标、翻译等方法是汉文古籍整理所不具有的。  相似文献   

6.
杨凡 《考试周刊》2009,(52):148-149
现代古籍数字资源日益与电脑信息技术结合紧密.本文阐述了我国古籍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些现状与问题,分析了在检索古籍数字资料时,如何进一步归类整理,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新的知识解读与发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史学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古籍文献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直接的传承载体,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通过古籍整理与研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重点梳理“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相关文献的发表年度、发文类型、作者机构和研究主题,以期总结我国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道经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保存了大量具有特殊道教文化蕴涵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不为大型辞书所收录,是准确解读道经的一大障碍。由于未能准确把握这些词语的意义,一些道经整理本如《中华道藏》常存在校点失误等问题。用文化求义的方法,分类考释了出现于道经中的若干文化词语,并阐释了其产生和存在的文化背景,以期对道经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道经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保存了大量具有特殊道教文化蕴涵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不为大型辞书所收录,是准确解读道经的一大障碍。由于未能准确把握这些词语的意义,一些道经整理本如《中华道藏》常存在校点失误等问题。用文化求义的方法,分类考释了出现于道经中的若干文化词语,并阐释了其产生和存在的文化背景,以期对道经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古书序跋的种类和特点.总结分析序跋在古籍版本鉴定中的作用.同时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我们在利用序跋鉴定古籍版本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向刘歆父子与档案文献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刘歆爷子校书,也就是档案献整理编纂活动,把收集不同版本,校勘,考据,整理,编目等熔为一炉,形成了整理古籍的原则和方法,创立了目录学,校雠学,促进了档案史料编纂的开展,对古代化的保存,积累和传播有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文献作为一个时代精神文明的物质表现形态是文物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官方和民间的重视而传承下来,使我们今天能够依据这些珍贵的版本来解读历史上的一个个迷团并引以骄傲和自豪。本文将近现代文献版本的文物价值与古籍版本的文物价值现状进行比较,论述了重视和保护近现代文献版本的文物价值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重视和保护近现代文献版本的文物价值的建议。保护我们丰富的文化留存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近现代版本的文物价值必须引起重视,不要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或认识到而没有做到造成文化在我们手中毁掉。  相似文献   

13.
“古籍”是指古人所著作和收藏的书籍,“古籍整理”是指对于古代流传下来的著作和文献的整理,包括校勘、标点、注释、让评、翻译等,目的是为了保存古籍,指导今人的阅读和理解,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保证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对先前的“古籍”进行整理、分类、编集、研究。随着朝代的更替,整理前朝留下的“古籍”。“文献”是至关重要的事务,所以萧何人长安,先保护秦朝的典章籍册。而典型的“古籍整理”,更是历代不乏,多有佳绩。“汲冢周书”的发现、“孔壁古文”的整理,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古籍浩如烟海,其版本样式亦颇多。本文就人们常接触到的有关古籍版本的名词术语,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原本本对于增订本、修改本、和重刻本、改版本而言,指第一次写成或刻印而成的版本。增订本以原本为基础进行增补后的版本。  相似文献   

15.
古籍版本的鉴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籍产生的历史情况,而且还关系着古籍的内容和质量,进而决定着古籍的科研和文物价值。因此我们在鉴定古籍版本的时候,一方面要从形式上考究时代风格;另一方面要从内容上掌握资料依据,还要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减少不必要的考据和重复。对一种古籍的版本进行鉴定通常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从最直观的角度对古籍的字体、纸张、版式、刀法墨色等方面来判别其刻印年代,亦即从形式的角度来判别;其次,在基本确定古籍版本形式的基础上,对古籍的编制体例、学术源流、名物…  相似文献   

16.
马兰 《华章》2012,(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文献,历来被视为文物保护的重点,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编目、整理等日常基础工作之外,对于古籍文献采集管理,似乎还没有引起有关人员足够的重视,本文重点说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  相似文献   

17.
锡伯族是中国世居东北的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至今能够使用满文的少数民族。1764年,4000多名锡伯族军民奉命西迁新疆伊犁时,将一部分满文书籍带到新疆。目前,新疆锡伯族人口4.88万人。在近250多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锡伯族在借助满文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创建了以戍边屯垦为核心内容的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锡伯文化.为后世留下很多文学古籍文献。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文学古籍文献大部分已经消失,目前所剩的也都处于濒危状态。新时期以来,国家开始高度关注新疆锡伯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工作。投入资金整理、出版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保护与传承新疆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应做好以下工作:做好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普查工作;做好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整理、保护和研究队伍的建设:建立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保护单位;加大对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修复工作;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进行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古籍文献的整理与开发是近年来古籍拯救热议的话题,西南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古籍文献,文章就西南大学图书馆古籍文献的整理、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做简要回顾,并提出相应的开发与利用的对策,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道经是中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保存了大量具有特殊道教文化蕴涵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不为大型辞书所收录,是准确解读道经的一大障碍。由于未能准确把握这些词语的意义,一些道经整理本如《中华道藏》常存在校点失误等问题。文章用文化求义的方法,分类考释了出现于道经中的若干文化词语,并阐释了其产生和存在的文化背景,以期对道经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刘向校书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文献学史上,刘向校书实为大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试从整理文献的编制程序、古籍目录的体制、校勘方法等三方面,论述刘向校书的特点,以及后人对其校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